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智能变电站二次检修安措工作存在传统人工拟票难度大、易出错、效率低以及安措票缺乏有效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智能站二次检修安措可视化及一键式操作系统的解决方案。系统基于一体化监控系统,实现了二次检修安措可视化展示,二次检修安措票和二次设备遥控操作票的智能拟票、防误校验、模拟预演,针对操作票的遥控操作,安措票和操作票管理,日志管理等功能。通过系统的实现和应用表明,提高了二次运维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了二次检修安全措施工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该系统为智能变电站运维、检修、改扩建工作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二次检修安措实施技术保障和应用系统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智能变电站引进了过程层设备和光纤虚端子连接,导致保护设备的检修隔离方式与以往有明显差别。运行和检修人员对新技术、新设备不熟悉,仍习惯于传统物理实回路的操作方式,增加了误操作风险。文中总结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安全措施操作的现状,分析了智能变电站保护及相关设备的检修隔离手段,提出了采用二次设备检修态转换的方法,仿照常规变电站工作习惯,定义保护及相关设备的检修态,如运行态、信号态、退出态、检修态和隔离态,把所有检修安措操作简化为检修态之间的切换。基于该技术开发了保护检修辅助安措系统,可以提供检修操作界面,辅助生成保护检修安措票,监视检修操作过程。所提技术减轻了运行检修人员现场工作压力,对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建模与在线监视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4.
智能变电技术高度网络化的同时也使得二次回路模糊化,给二次设备检修带来了新问题。对二次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测与诊断能有效提高安措执行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检修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通过在线监测二次设备运行状态,建立二次设备安措专家智能诊断库,实时诊断安措执行的合理性,告警提示不符合安措规则的操作,确保安措执行到位。  相似文献   

5.
220 kV智能变电站检修二次安措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有智能站检修二次安措存在安全性低、易导致保护误闭锁等问题,可靠性不高。对此,分析了智能站二次设备新功能特征和安措基本方法利弊,提出了220 kV智能站分间隔停电检修二次安措新思路。并针对首检、定检两种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二次安措优化方案。利用打开连片、解芯线方式隔断场地二次电回路;利用先退软压板断开数字通道设置第一道防线;利用后拔光纤形成明显断点(或投检修压板启用智能站检修机制)设置首检(或定检)二次安措的第二道防线。通过四川沙坝、扎窝两座220 kV智能变电站首检中证实,该方案简单、安全、可行,对日后智能站检修维护二次安措的实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智能变电站二次检修安措防误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作业出现二次安全措施错误或不到位,容易引起继电保护误动或拒动的电网事故。为了实现安措的预防错误、在线监视和防误告警,首先分析智能变电站二次检修安措的特征,然后从可视化、防误机制、模拟预演、遥控操作及在线监视等方面阐述了安措防误的关键技术。最后通过应用表明,这些关键技术不仅能预防安措问题,保证安全措施工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而且能对安措过程进行在线监视。并通过防误告警及时发现安措问题,增强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是大检修和大运行体系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智能站中的二次信息置于SCD文件中,二次回路信息不再直观可见,使得智能站二次回路的可维护难度、管理难度和安全风险都增大了。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变电站二次检修安措票自动生成技术。该技术通过分析智能站安全措施票的制定原则,构建典型安措规则库,解析SCD文件,构建配置数据库,最后由安措票自动生成技术对检修IED二次信息的规则匹配,自动生成检修安措票。该技术为智能站实现智能化运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解决了人工拟票工作量大、易出错等问题,提高了二次运维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了二次检修安全措施工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和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和供电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针对原有的检修方式"短电流、断电压、拆跳闸"这样的安全措施已不再适合数字化变电站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检修安全措施自动生成技术,通过3种策略自动生成安措票:(1)通过安措中的隔离策略,解析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检修设备和隔离运行设备;(2)通过安措中的软压板与虚回路对应策略,解析检修设备的关键字如"跳"获得引用名,映射该跳闸软压板,实现软压板投退解析检修设备的关键字如"电流"、"电压",实现SV软压板投退;(3)通过安措中的自动生成顺序策略,解析检修设备的软硬压板,确定安措票的操作顺序,提高智能变电站现场技改、消缺、校验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工作失误。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变电站现场安措实施过程的安全性、正确性,便于事后分析,研发了一套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变电站二次安措确认系统。该系统已应用于某变电站设备检修的安全措施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智能变电站已被广泛推广应用,由于部分标准与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与常规变电站二次安控措施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构成及安全检修原则,从主变压器和线路保护检验两个方面分析二次安措的检验方法。智能变电站二次安措系统采用模块化,分为图形化显示模块和安全措施模块,建立安措防误规则库、一键式遥控操作。和传统二次安全措施相比,智能变电站一键式二次安全措施更精确,快捷地实现二次安措安全隔离和防误验证。  相似文献   

11.
智能变电站在扩建、改建以及检修时,如何高效可靠地隔离相关的二次设备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数字化时代不再局限以往传统的检修方法,从智能变电站的配置流程进行分析,提出二次系统设计方案。采用知识图谱的方法,建立智能变电站搜索引擎,形成安全措施自动生成系统,通过系统实现与操作进行分析验证,从而使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变电站二次安措票系统能较好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变电站二次设备防误风险管控系统实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变电站微机防误系统的基础上,采用非电量方式采集二次设备状态,扩展二次设备模型,提出二次设备防误规则,建立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二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之间的防误逻辑。设计基于专家知识库的二次设备防误算法,实现一、二次设备操作防误闭锁功能。建立二次设备检修断面,通过操作票与上锁、挂牌配合的方式,进行安全隔离措施的布防与检修操作过程防控,实现检修作业全过程安全自动管控。现场实践表明,二次设备防误风险管控系统提升了一、二次设备操作防误水平和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保障电网设备操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智能变电站进行二次安措操作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造成保护误动或误闭锁,或无法确保运行设备与检修设备之间的有效隔离,从而造成严重影响。针对二次安措操作错误的产生原因,提出一种信号仿真方法用于二次安措操作校核。选取与保护功能相关的虚端子和压板进行仿真建模,通过信号在仿真模型中不同的流通情况,可以将安措操作中保护动作情况、闭锁情况、受检修影响情况通过仿真直观地展现出来,以此判断安措操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变电二次设备专业管理、提高现场作业人员运维检修效率,对继电保护远程运维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总结。电网事故快速分析、二次回路可视化、二次设备实景展示与远方操作、装置故障智能诊断及检修辅助决策等远程运维技术的应用,可实现调度端电网故障智能分析与远程指挥,检修端二次设备在线诊断与远程运维,运维端二次设备在线监视与远方操作。最终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精益管理,大大提高了设备检修运维工作效率及电网故障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的二次安全措施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智能变电站在运维过程中,需要安全可靠地隔离二次设备,以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提出了二次设备的状态概念,采用数学建模方式,描述二次设备不同状态(如运行、检修等)之间的转移,最后提出了基于逻辑计算的二次操作校核数学推理方法,并通过模拟算例验证了此数学推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和故障隔离工作的高安全风险,通过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故障状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智能变电站故障诊断新方法用于继电保护测量回路。在变压器阻抗测量的基础上,利用广义变比建立了故障诊断模型,对极性故障进行分析。并通过仿真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评估电流电压测量回路的故障状况。该研究为智能变电站设备故障诊断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分析电力运维系统的需求,实现对配用电一次、二次设备的运维检修管理,包括运行维护管理、故障诊断与处理、运行维护信息、检修管理、运检流程管理等;系统客户端采用html+bootstrap建立前端平台,以Rest API[1,2,3]方式提供运维应用服务,服务器端由Node JS和时序数据库共同构建分布式服务作为运维数据服务支撑平台;系统可有效提升电力运维效率,控制电力设备异常事件数量,提高电力运维集约化水平,保障电力系统基础设施的安全、连续、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