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根据粉煤灰、聚丙烯纤维和轻烧氧化镁掺量3个正交因素的5个水平设计25组试验配合比,通过快速冻融试验探讨各因素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水工混凝土抗冻性能随轻烧氧化镁掺量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特征,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大呈逐渐下降趋势,从高到低各因素对抗冻性的影响排序为粉煤灰>轻烧氧化镁>聚丙烯纤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结合某水工混凝土工程,采用快速冻融法,对粉煤灰混凝土试样进行抗冻试验,分别考察了含气量、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下冻融环境中,混凝土抗冻性能随着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的增大而降低,加入适量引气剂有助于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提高;根据现有的冻融损伤演化方程,通过试验数据函数拟合和公式转换可以得到影响因素与材料参数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单掺不同掺量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对水工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掺量下,2种纤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均优于基准混凝土;聚丙烯纤维对水工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提高较为显著;单掺1kg/m3聚丙烯纤维对水工混凝土抗冻性能改善效果最好,经过300次冻融循环后相对动弹性模量达到85.5%,质量损失率仅为1%。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单掺不同掺量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对水工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掺量下,2种纤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均优于基准混凝土;聚丙烯纤维对水工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提高较为显著;单掺1kg/m3聚丙烯纤维对水工混凝土抗冻性能改善效果最好,经过300次冻融循环后相对动弹性模量达到85.5%,质量损失率仅为1%.  相似文献   

5.
对掺入火成岩纤维水工粉煤灰混凝土抗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火成岩纤维增强水工粉煤灰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水工混凝土抗裂性能,往往在混凝土中适量掺入轻烧氧化镁。以溪洛渡水电站工程混凝土原材料为例,对掺轻烧氧化镁的低热和中热水泥混凝土性能展开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掺入轻烧氧化镁后,低热水泥混凝土凝结时间缩短、早期坍落度和含气量经时损失降低,混凝土抗冻和抗渗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且随着掺量的提高,混凝土强度降低,但自生体积变形和抗裂性均提高。在工程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试验确定轻烧氧化镁最优掺量,确保硬化后的混凝土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扩大碾压混凝土的应用,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水胶比、砂率及粉煤灰掺量这三个因素的变化对二级配碾压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普通减水剂及粉煤灰低掺量的情况下,砂率是影响超贫碾压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因素;水胶比是影响超贫碾压混凝土强度及抗冻耐久性的主要因素。这为以后对碾压混凝土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8.
粉煤灰掺量对泵送混凝土碳化及抗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水胶比、不同粉煤灰掺量对泵送混凝土的碳化及抗冻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泵送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随粉煤灰掺量、水胶比、龄期的增长而增长;相比常态混凝土,粉煤灰对泵送混凝土抗碳化性能较为有利;掺SP-8N泵送混凝土的抗碳化及抗冻性能略高于掺JM-2混凝土;粉煤灰掺量为30%,水胶比从0.30变化至0.50时,泵送混凝土均具有较好的抗冻性能;水胶比是影响泵送混凝土碳化及抗冻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混凝土干缩试验,研究了粉煤灰、聚丙烯纤维和膨胀剂等3种常见减缩材料对特细砂泵送混凝土不同龄期干燥收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别掺加粉煤灰、聚丙烯纤维和膨胀剂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特细砂泵送混凝土的干缩率,且降低作用随着掺量增加、龄期增长而增大。粉煤灰能延缓干燥收缩的发展,在60~90 d龄期内降低作用明显;聚丙烯纤维掺量在0.8 kg/m3时对干燥收缩影响效力最大;膨胀剂通过早期膨胀补偿抑制了干燥收缩,且其效果在湿度较大环境下更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塑性混凝土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膨润土掺量、粉煤灰掺量和砂率等因素对塑性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胶比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配合比设计中适当减小水胶比能提高塑性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膨润土掺量和砂率分别保持为50%和60%时,塑性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相对较好;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塑性混凝土28 d龄期的抗渗性能略有降低,但后期抗渗性能反而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李瑞  李金泽  孟云芳 《人民黄河》2015,(2):136-138,141
粉煤灰陶粒轻骨料混凝土虽然具有轻质、抗压强度高等优点,但是脆性过大限制了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试验首先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得出粉煤灰陶粒混凝土最优基准配合比,然后在最优配合比的基础上掺入不同量的聚丙烯纤维,研究聚丙烯纤维对粉煤灰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粉煤灰陶粒轻骨料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具有显著降脆增韧作用,能够提高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最优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8 kg/m3。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纤维对大型渡槽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水北调工程大型渡槽高性能混凝土抗裂、防渗与抗冻的要求,试验分别研究了粉煤灰和聚丙烯纤维掺量对C50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及在最佳掺量下的聚丙烯纤维增强C50高性能混凝土力学、变形和耐久性能。结果表明:0.9kg/m^3聚丙烯纤维增强的C50高性能混凝土,其工作性最好,28d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较普通混凝土分别提高6.5%、20.8%、24.3%,弹性模量和干缩率有所下降,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冻性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为缓解吉林省天然砂资源的枯竭问题,利用在隧洞施工中废弃的岩石加工成机制砂,代替天然砂配制具有抗冻性的自密实混凝土.根据机制砂特性,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石粉含量、粉煤灰掺量和水粉比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强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配制性能良好的抗冻自密实混凝土.试验表明,石粉含量、粉煤灰掺量和水粉比对混凝土性能既能产生独立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开展普通引气粉煤灰混凝土、掺加聚丙烯纤维和纤维素纤维引气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开裂性能及力学性能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掺入聚丙烯纤维、纤维素纤维可不同程度的改善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掺加聚丙烯纤维的早期抗裂效果优于纤维素纤维;掺入纤维素纤维使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有显著的提高,而掺加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影响并不显著且略微下降;掺加纤维素纤维对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有明显的改善,而掺加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抗折强度没有太大的影响且略微下降。  相似文献   

15.
针对普通混凝土抗裂能力差,采用四因子[1/2实施]二次正交回归设计,研究了水胶比、粉煤灰掺量、聚丙烯纤维掺量和碳纤维掺量对层布式碳纤维--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28 d抗折强度的主要影响.结果表明:水胶比W/C=0.25,粉煤灰掺量为3%,聚丙烯纤维掺量为1.09%时,层布式碳纤维--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28d抗折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人民黄河》2014,(12):41-43
针对河道护坡用普通中低强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低、韧性和抗冻性差等问题,采用玄武岩纤维及高掺量粉煤灰配制出强度等级为C20和C25的水工混凝土材料,并通过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力学性能试验以及快速冻融试验研究了其技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与高掺量粉煤灰的共同掺入能够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并能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结合两个河道护坡工程实例,分析了玄武岩纤维粉煤灰混凝土制品的技术经济效果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主要研究聚丙烯纤维、粉煤灰等因素对混凝土的抗裂性的影响,得出了混凝土劈裂强度与纤维掺量、纤维长度的拟合公式,并提出了粉煤灰的最佳掺量,为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混合纤维增强全轻混凝土早龄期抗裂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掺加聚丙烯纤维对钢纤维全轻混凝土早龄期抗裂性能的影响。根据力学性能试验结果,选取钢纤维体积率为1.0%,并按照强度等级LC35、轻骨料密度800级进行全轻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聚丙烯纤维掺量在0.3~1.5 kg/m3范围内选取5个水平。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与钢纤维混掺具有提高全轻混凝土早龄期抗裂性的作用,早龄期抗裂性随着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而提高,在掺量为0.9 kg/m3时效果最佳,裂缝降低系数达到71.4%(相对于未掺聚丙烯纤维时)。  相似文献   

19.
依据"快冻法",研究了粉煤灰掺量、稻壳掺量和水灰比对稻壳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掺量为10%和8.6%、粉煤灰掺量为17%~20%时稻壳混凝士具有良好抗冻性;随水灰比的增大,抗冻性能变差;水灰比在0.4~0.43范围内时其抗冻性能最好,此外影响稻壳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因素顺序为稻壳掺量>粉煤灰掺量>水灰比.  相似文献   

20.
通过掺加改性聚丙烯纤维和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在400℃和800℃高温后的质量损失及残余抗压强度对比,系统研究了改性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耐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聚丙烯纤维的掺加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高温后混凝土的质量损失和抗压强度损失均减少,且聚丙烯纤维的掺加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发生爆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