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利用室内静三轴试验研究干湿循环条件下不同木质素掺量的改良土的抗剪强度、粘聚力、内摩擦角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干湿循环次数下,木质素改良土的抗剪强度高于素土的抗剪强度,说明木质素的掺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路基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十字板剪切试验在测试饱和软粘土的抗剪强度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它是在计算地基的围堤稳定性、固结历史、承载力以及饱和软粘土灵敏度等相应力学参数必不可少的测试方法。该试验所测得的抗剪强度与试验深度处天然土层在原始压力下固结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3.
围绕表层土体在提高边坡土体的稳定性问题,在已有的草根加筋土提高土体抗剪强度的研究及现场直剪试验和室内直剪试验在此问题中的应用结论的基础上,结合试验方法的创新,通过控制两种试验的试样含水率和液塑限相同,比较两种试验方法测得的草根加筋土的抗剪强度,并讨论通过折减系数使利用室内直剪试验的研究结果经过修正后替代现场直剪试验结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对柞木木材自身弦/径面强度及其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API)胶粘剂胶合试件弦/径面胶接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柞木木材API胶粘剂弦/径面胶合试件常态压缩剪切强度存在着差异;柞木径切面API胶合试件的常态压缩剪切强度比弦切面胶合试件的常态压缩剪切强度高;径切面API胶合试件的常态压缩剪切强度是弦切面的1.22倍;而柞木弦、径面API胶合试件的反复煮沸压缩剪切强度没有显著性的差别。柞木木材本身弦/径面顺纹抗剪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柞木木材径向的顺纹抗剪强度为14.41MPa,柞木木材弦向的顺纹抗剪强度为14.97MPa,尽管弦径向间差别不大,但经t-检验证明:柞木的弦/径向间顺纹抗剪强度有显著性的差别,柞木的径向顺纹抗剪强度比弦向顺纹抗剪强度小。  相似文献   

5.
结合国内外大量相关试验成果,本文对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主要包括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受力及破坏特征,影响钢筋再生混凝梁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以及钢筋再生混凝梁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等。研究结果表明,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与普通混凝土梁差别不大,主要取决于剪跨比;再生混凝土强度、剪跨比和配箍率以及再生骨料取代率是影响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主要因素;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机理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普通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应用于再生混凝土偏于不安全。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再生混凝土在结构中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密封圈受到液压力作用后被剪切而导致液压缸内泄漏现象,文章设计了一种测试密封材料抗剪强度的试验工具,并对不同硬度、型号的橡胶材料的抗剪强度进行测试,找出了密封材料抗剪强度与硬度的对应关系,为液压缸密封配合间隙设计与密封材料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土作为常用工程材料,其特性的研究有实际的工程意义。通过土的压缩实验可测定土体的压缩变形与荷载的关系;土的液塑限联合测试实验可计算土的天然稠度及塑性指标;土的抗剪强度是建筑物安全稳定的重要力学性质指标,是研究土的强度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土的抗剪强度过高或过低都会破坏工程,并带来浪费。一般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要采用直接剪切或者三轴试验。但不同要求需选择不同的剪切试验手段,所得的结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李腾龙 《中国油脂》2020,45(6):132-136
为研究大豆粮堆的静力与动力剪切特性,采用粮食静动直剪仪进行了单调直剪和循环剪切试验。分别探究了不同孔隙率对大豆静力剪切特性的影响、循环剪切过程对大豆动力剪切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工况对大豆剪切刚度和阻尼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调直剪试验中,随着孔隙率的减小,大豆的抗剪强度增加,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剪胀性,咬合应力和内摩擦角均随孔隙率的减小而增大;大豆在循环剪切过程中发生了剪切硬化现象,单个循环周次均伴随了剪缩和剪胀的交替,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相对竖向位移总体表现为增大;大豆剪切刚度的变化范围为7. 17~17. 92kPa/mm,阻尼比的变化范围为0. 13~0. 28;竖向应力的增大导致剪切刚度增大、阻尼比减小;剪切刚度与阻尼比均随循环剪切幅值的增大而增大;初始孔隙率越小,同一循环对应的剪切刚度和阻尼比越大。  相似文献   

9.
实验进行了抗冻融复配增稠剂的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提高产品料水粘度、降低解冻失水率、提升产品品质的增稠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抗冻融复配增稠剂的最佳配比:iota卡拉胶30%、魔芋胶23%、黄原胶32%、氯化钙12%,此组合下烤肠速冻-解冻后的解冻出水率能够达到1.91%,具有较好的抗冻融性。  相似文献   

10.
在工程建设中,非饱和土体的抗剪强度值以及内摩擦角的求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精确求得该值,现在常用的方法有室内土工试验及原位试验。相对室内试验,原位试验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土的原位状态,并且受剪面非人为选取,试验所得数据更具有代表性。文章介绍一种原位钻孔剪切试验,利用美国生产的BST原位钻孔剪切仪来实地测定土的抗剪强度。主要介绍试验装置、工作原理、操作步骤及结论和建议,为原位求得内聚力及内摩擦角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冻融破坏是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形式,目前主要通过马歇尔试件的劈裂强度在冻融环境下的变化情况来间接反映沥青混凝土的抗冻融破坏能力,未揭示出冻融破坏下沥青路面内部结构上的变化,如裂纹、空隙率的变化规律。因此,本研究中采用一种直观的方法来研究沥青混凝土的抗冻融破坏能力,主要是采用工业CT跟踪多孔沥青混凝土内部空隙率在冻融环境下的变化。结果显示沥青混凝土的抗冻融破坏性能与空隙率的分布有很大关系,总体上,在冻融破坏过程中,沥青混凝土试件内部空隙率明显增大的局部区域会造成混凝土局部或整体空隙率的显著变化,严重影响多孔沥青混凝土的抗冻融破坏性能。  相似文献   

12.
季节交替对沥青混凝土路面造成的冻融循环破坏是沥青路面水损坏的主要形式之一。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冻融循坏破坏前后沥青混凝土劈裂强度的变化来间接反映沥青混凝土的抗冻融破坏能力。为了更加直观地评价沥青混凝土的抗冻融破坏性能,文章从沥青混凝土空隙率的变化方面研究这一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经历相同条件的强冻融循环破坏后,相比小空隙率的沥青混凝土试件,大空隙率的沥青混凝土试件空隙率的增长更加显著。说明大空隙率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对冻融循环破坏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3.
以钝顶螺旋藻藻粉为试验材料,采用反复冻融法提取藻蛋白,研究不同浸泡时间(2,6,10,22和48 h),不同料液比(1︰10,1︰20,1︰30,1︰40和1︰50(g/mL)),不同冻融时间(0,2,4,6,8和10 h),不同冻融次数(0,2,4,6,8和10次)对钝顶螺旋藻藻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L9(34)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4个因素影响效果为:冻融时间最大,其次是冻融次数、浸泡时间,最后是料液比,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浸泡时间22 h、冻融时间6 h、冻融次数6次。试验结果为钝顶螺旋藻在食品领域的深加工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由疏松多孔的陶粒构成的陶粒回填土具有重度低、内摩擦角高、透水性好、施工简便等优点。陶粒的易破碎性是控制陶粒土强度与变形特性的关键因素。为研究陶粒土的强度特性,开展了陶粒土直剪试验,分析了浸泡吸水对陶粒土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粒土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呈非线性关系,浸泡吸水导致陶粒更易破碎。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藏东南地区高陡边坡堆积土的实地调研和大型三轴试验:高陡边坡因为地震作用和降雨容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高陡边坡堆积土试样三轴剪切后,土样应力~应变特性为应变硬化型,土样的抗剪强度包络线为直线,符合莫尔库仑强度准则。在三轴试验中,试样沿着抗剪强度最弱的剪切面发生破坏,剪切面位于试样底部与圆柱土体的侧面呈近似45°的斜面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加水量、冻结时间、解冻温度、冻融次数等进行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验证反复冻融法对油菜花粉中多糖的辅助提取效果,确定最佳处理条件为:加水量40 mL/100 g,冻结时间4 h,解冻温度80℃,冻融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油菜花粉可溶性多糖溶出率可达到21.79%。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软土地基的特殊工程地质条件,探讨了旋喷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进行了水泥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成桩后通过钻芯抗压和载荷试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经旋喷桩处理过的软土地基,提高了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提高了土体的抗剪强度,满足了边坡整体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八宝粥原料的冻融稳定性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以析水率指标评估原料的冻融稳定性及不同添加剂对八宝粥原料的冻融稳定性改善作用。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改善八宝粥原料冻融稳定性的添加剂复配,得到最优配比条件为三聚磷酸钠0.005%、蔗糖酯0.05%、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0.01%、焦磷酸钠0.02%、蔗糖5%、海藻糖4%。  相似文献   

19.
采用耐酸碱、室外自然老化、抗热氧老化和抗冻融试验,研究高强粗旦聚丙烯纺黏针刺非织造土工布的耐久性,并将其与聚酯纺黏针刺土工布、抗紫外线(UV)高强粗旦聚丙烯纺黏针刺非织造土工布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同等面密度条件下,高强粗旦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比聚酯纺黏针刺土工布具有更优的耐酸碱性能、抗冻融性能及抗热氧老化性能,但耐光...  相似文献   

20.
在发酵罐的外部循环管路上加螺线圈,通过控制磁场的强度、发酵液的循环速度和磁场的暴露时间3个因素来对磁场存在下Nisin的发酵进行研究并寻求其最优工艺.采用响应面法中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法得到3个因素的最佳条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在最优条件电流0.43A,气速0.56L/min,暴露时间7 h时,Nisin效价提高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