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室内岩心实验的方法,对西非G断块进行了储层速敏、水敏、碱敏、酸敏等敏感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储层的速敏损害程度弱,水敏损害程度中等偏弱,具有中等偏弱碱敏和强酸敏效应。储层敏感性实验研究结果对西非G断块合理制定开发技术及作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储层敏感性指的是在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储层的渗流能力下降的现象。目前,储层敏感性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岩心流动实验来验证,其目的是测定不同的流体介质通过岩心时引起岩心渗透率下降的程度,为实现生产或者增产等作业过程中的油气层保护提供重要的室内实验依据。文章对研究区延10储层主要敏感性矿物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储层敏感性室内试验分析对研究区延10储层敏感性做出了初步判断,为以后的储层研究提供有效依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然而,煤岩储层岩性致密且岩石强度低,敏感性矿物含量高,在钻完井、水力压裂和后期的生产过程均极易产生储层损害。为了保护储层,提高和维持气井产能,文章从黏土矿物、非黏土敏感性矿物、外来流体与储层的相互作用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煤岩储层的潜在损害类型。并解释了相应的损害机理,为后期的储层保护工作作出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储层的评价是以岩石学、石油地质学以及油藏工程和油藏物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油田实验资料结合测井与录井资料为依托的综合研究。文章介绍了储层评价的三个部分,从储层沉积特征、岩石的孔喉特征以及储层的渗流特征三个方面研究了储层的特征。为油田下一步的勘探与开发提供前提与依据。  相似文献   

5.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是油田开发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过取心井A-1井岩心渗透率分析,评价储层的级差、变异系数、突进系数三项参数,反映了单层内渗透率分布非均质性特征。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对油田注水开发及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平井及水力压裂技术是当前非常规致密储层,尤其是页岩储层开发的主要手段,然而,天然裂缝发育导致水平井水力压裂形成复杂裂缝网络,为合理优化压裂设计及准确预测页岩气产能带来困难。本文综合考虑水力压裂内流体湍流流动及水力压裂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互作用的影响,建立了致密储层水力压裂裂缝网络预测模型,应用混合有限元法对上述模型进行离散求解。计算研究表明:水力压裂裂缝内流体湍流影响导致裂缝扩展速度明显高于常规层流模型;水力压裂裂缝与天然裂缝的相互作用是造成复杂裂缝网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储层构型,就是研究构成不同级次储层的单元(一般为单砂体)之间的规模、形态以及叠置关系。最初由Allen提出了"Fluvial architecture"的概念,后由Miall在此基础上完整的提出了储层构型的概念,并将以往在二维平面研究的沉积相工作引向了三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储层构型从最初的针对河流相到现在的各种沉积相多元发展,构型级次划分方案也越发的完善,对油田的下一步开发部署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乾安地区低压、易漏区块地层特点以及钻井液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微泡沫钻井液技术研究,从而满足低压、易漏区块安全施工及储层保护要求,为吉林油田低压、易漏区块储层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田的开发进行到一定阶段和计算机水平的快速发展,许多的油田都已进入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的阶段,油藏的精细研究要求定量化,高精度的储层三维模型成为精细油藏描述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进行油藏精细描述。储层的三维精细建模作为油藏精细描述的重要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基础地质描述的基础上,建立储层地质模型,而地质模型又为数值模拟打下基础,所以说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是现在油藏精细描述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储层预测的核心部分是波阻抗特征的分析。针对研究区岩性单一,厚度小,横向变化大的特点,利用储层岩石颗粒大小对波阻抗的敏感性,将储层与非储层按颗粒大小划分为6种类型。并将不同储层波阻抗值进行交会分析,得到该区有利储层波阻抗范围为10000-12000g/cm3·m/s。将有利储层波阻抗范围应用到地震反演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油田勘探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对于油气储层的研究也日益加深,并从多个角度对油气储层的特征加以阐释,针对以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合理化的理论分析,对油气储层未来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油气储层中形成裂缝的成因及分布情况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希望通过介绍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钻井作业过程中,液相在正压差和毛细管力的作用下极易进入储层且难以返排,造成大量液相滞留,导致严重的液相侵入损害,大幅度降低油气井产能。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考虑流固耦合,建立了一种新的钻井液液相侵入损害模型和储层损害评价方法,并进行了算例验证,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本模型和评价方法的建立实现了不同钻井方式下储层伤害程度的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13.
渤海某油田利用模块钻机调整井钻井作业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进行,老油田在后期调整作业阶段面临着钻机设备老化、防碰严重以及储层保护要求严格等共性问题。渤海某油田为完善边部注采井网、提高边部储量控制程度,提出利用剩余槽口增加4口大斜度井,增加储量动用程度,提高油田采收率。在设计阶段和实施过程中,针对该采油平台住宿能力有限、模块钻机设备老化、表层防碰严重、大斜度底砾岩段长钻具易损坏以及储层保护要求等问题,通过人员结构优化、设备管理改造、井眼轨迹优化、钻头和钻具优选以及储层保护工程技术措施的应用,最终顺利完成本批次调整钻井作业,为后续渤海油田此模式下的调整井作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4.
四维地震监测是一种以时间推移方式、在一套产油储层上获得并分析重复的三维地震勘探结果的过程。四维地震技术在储层产油造成的流体饱和度、压力和温度变化方面具有直接成象能力。虽然四维地震的原理及概念比较简单,但是用其来解决实际问题却是很复杂的。利用 Chevron 公司在墨西哥湾、北海、西非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四维地震项目的几个野外实例,讨论了5个主要的实用问题。促使四维地震发展的商业因素包括:通过作出所遗漏的石油图件增加产量;通过准确监测注入的流体降低作业费用;改进储层模型,降低勘探风险。可行性和风险评价是四维地震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根据测井曲线和三维流体模拟,仔细地预测地震响应。地震采集和处理也必须进行优化,以便增强每次地震测量之间的可重复信号,并且降低非重复性噪音。最后,通过历史匹配流动模拟和油藏资料来重现四维地震图象,这是进行可靠储层管理决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砂页岩层序中,通过解释电测曲线来评价储层流体(油/气/水)类型,对于地层评价专家来说,通常几乎是没有困难的。这种评价通常是通过综合运用探测含气带典型低氢、低电子密度的中子密度探测器和重复地层测试器(RFT)来完成的,即用压力梯度和样品识别技术评价储层流体。不过,在尼日尔三角洲,许多砂岩含气层段的中子密度测井质量都差,而重复地层测试器测试已被大量淘汰,因为粗劣的井孔状态通常都会阻塞测试器。井壁岩心提取物的残烃油指纹能提供一种判别储层流体类型的独立方法。  相似文献   

16.
S区块注采开发多年,储层非均质性强,多年的注水开发导致目前地下剩余油分布复杂,调整井位难定,开发难度加大。开展区域内的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寻找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是S区块实现稳产、增产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辫状河沉积相是常见的沉积相之一,由于辫状河河道迁移频繁,导致沉积环境具有多变性,从而不同环境下发育的辫状河其沉积相特点也不相同,导致其储层性质差距颇大,其非均质性差异也很大。通过大量文献资料,阐述了辫状河沉积相的类型及层序类型、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及类型。指出其对剩余油的影响,为之后寻找剩余油和有利区域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对进入中后期开发的油田改善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关于油气储层的研究有很多,各种说法都不一,新技术也是层出不穷。文章在总结多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对油气储层研究进行了详细地阐释,并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层序地层学、计算机等四种研究技术在油气储层中的应用为例,分析探讨了油气储层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可以为相关学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以便更好地推动油气储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双河油田上倾尖灭区西南部进行分析后认为,储层物性差、注水水质差是造成该区注水井欠注的主要原因.鉴于酸敏性矿物是造成常规土酸酸化效果差的主要原因,针对该区储层特点,确定酸化液配方(质量分数)为:CHClR 6%-9%,NHF 4%-6%,HPT+3%-5%,TWJ 2%-3%,NWJ0.5%-1%,ZPJ 0.5%-1%,HSJ 1%-1.5%.该酸化液体系具有较好的缓速性能及溶蚀性能,可有效控制酸岩反应中的pH值,二次伤害小,有利于提高地层渗透性,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用地震数据更好地约束井间储层模型已成为地震解释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提出一种从地震资料求取软地质信息的方法,并通过刚果海上的一个实例来讨论其应用。该方法将地震相分析和统计标定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储层段的地震属性特征道。我们建立了地震属性和储层特性间的统计关系,而储层特性是根据井及其相邻道组成的标定总数而确定的。相关的研究以典型相关分析技术为基础,而统计模型来自于标准地震变量和储层特性间的多变量回归,这些特性是可以预测的。在本文实例研究中,根据地震信息我们预测了与储层段有关的岩相累计厚度及其不确定性。我们进行了地震相识别,并比较了实例中全部数据组标定的地质预测结果和与每种地震相有关的地震道(和井)单独进行的标定结果。后一种方法根据地震信息极大地改善了地质估算,研究表明主要是由于油田范围内大比例的地质变化以及有关的地震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