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针对初学者利用Protel在电路原理图绘制和印制板布城过程中常遇到的难点及易犯的错误.总结了一些布线技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大规模布线的布通率,加快布线速度,提出了一个基于“V”字型框架的总体布线与详细
布线交替进行的多层无网格布线算法.算法分粗化和细化两个阶段:粗化阶段,在每一层次对局部线网进
行总体和详细布线,先期得到布线结果,从而逐层次降低布线规模,同时也增加了总体和详细布线间的
交互性和布线资源估计的准确性;细化阶段,对布线解进行优化,并对粗化阶段布线失败的线网进行重布
线.总体布线采用速度很快的模式布线方法,并针对无网格布线的特点,引入了一种扫描布线障碍的布线
资源估计方法,无网格详细布线中则引入了通孔优化策略.实验证明,该算法在布通率、运行时间等方面
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3.
数字电路印制板的智能化、便捷化是印制板发展的主要趋势,为印制板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前景。这就需要印制板在保留原有的优势基础上,还需要能够实现数字化连接。相控阵多层数字电路印制板综合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以多层微波印刷电路作为基础,一体化设计,进而实现印制板的智能化、便捷化发展,提高印制板稳定性能。本文就将以相控阵多层数字电路印刷板综合贴装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核心技术及电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提高相控阵多层数字电路印制板综合贴装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粘弹性材料的隔振性能和材料的物理因素、形状、尺寸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高低阻尼材料隔振性能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首次从定量的角度,较为精确地分析了高低阻尼双层纵向(串联)复合、双层平等(并联)复合材料的隔振性能以及抑制驻波效应的方法。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分别对双层纵向、平行复合材料的隔振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能较好地吻合,本文的分析方法比采用模态分析方法,用一阶或多阶模型来模拟材料隔振性能的方法更加精确、简便、直观,应用本文的方法,可以对粘弹性材料用于隔振时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能够同时考虑串扰和时延,作为综合性能驱动的总体布线算法。该算法由基于边串扰度、变关键路径边容量的初始布线和基于Agent技术的拆线重布两部分组成,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在真空环境中,印制板上大功耗器件的散热方法主要采用传导散热,因此增加大功耗器件与印制板接触面积是降低芯片热量的最好办法。如何对大功耗芯片与印制板之间缝隙灌注材料和灌注工艺选择,是解决大功耗器件散热效果直接体现。选用稀释后的DBSF-6101三防保护剂对航天产品印制板上大功耗器件进行温度散热灌注处理的工艺方法,该工艺方法可以解决印制板上大功耗器件在真空环境中散热由辐射散热转变为传导散热,大大降低印制板上大功耗器件表面温度。  相似文献   

7.
总体布线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寻求总体布线图的最优斯坦纳树,改进了普里姆(Prim)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普里姆启发式算法寻求最小矩形斯坦纳树(RST)的方法,不同于以往的先求最小生成树(MST)然后再把树的边矩形化的方法;同时考虑到时延在深亚微米、超深亚微米阶段的重要影响,在算法中又加入了总体布线设计时的时延要求,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文中阐述使用Protel 2004同步器设计电路印制板图的优点,结合具体实例详细介绍使用Protel 2004同步器从电路原理图文件直接生成电路印制板文件的方法,以及实现电路原理图和电路印制板图之间的双向同步更新,为正确高效率设计印制电路板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一种以顶层位移作为性能指标的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用于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并且编制了相应的Matlab程序.为验证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用Pushover程序对双层单跨、双层双跨的两榀平面钢框架作计算分析,且与其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的荷载—位移曲线基本吻合,误差小于14%,表明Pushover分析方法和程序可靠.并以Pushover方法作为抗震性能的分析工具对一榀三层四跨框架做了抗震分析,显示了Pushover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综合布线的发展现状,指出了高职院校建立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的必要性,并对综合布线实训室建设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实训室建设的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用PASCAL语言开发的印刷电路板自动布线系统,该系统可自动配制各种模拟电子线路单面印刷电路板的布线及器件位五图形,并具有印字功能。  相似文献   

12.
电流互感器为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测量仪表提供安全准确的一次回路电流信息。电流互感器的二次接线经常会发生错误接线,可能造成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误动作或拒动。通过对现场错误接线的分析,得到解决电流互感器发生误接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大多数数据流可视化编程语言(DFVPL)不提供自动连线或者提供的自动连线对用户在连线过程中的设计意图表达不够准确的情况,提出了面向虚拟仪器领域的DFV-PL的自动连线框架。通过有机地整合连线距离、逻辑关系、类型匹配等诸多因素,并利用生成虚拟仪器软件的逻辑顺序设计了自动连线方法。此设计已在自主研制的面向虚拟仪器开发的DFVPL:LabScene中实现,并可作为其他领域的DFVPL自动连线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小电源接入配电网对自动装置的影响,提出基于备自投和事故解列装置配合的解决思路;并对各种典型的接线方式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分析验证了在多种事故情况下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且基于配电自动化技术,设计了智能化“网络化备自投和事故解列系统”.  相似文献   

15.
In 1999, the space experiments on the Marangoni convection and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in a system of two immiscible liquid layers in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 were conducted on board the Chinese scientific satellite SJ-5. A new system of two-layer liquids such as FC-70 liquid and paraffin was used successfully, with the paraffin melted in the space. Two different test-cells are subjected to a temperature gradient perpendicular or parallel to the interface to study the Marangoni convection and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in the first Chinese space experiment of fluid are presented.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s are carried out using SIMPLEC method .A reasonable agre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the numerical results i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二维模块生成后的块间连线提出了一个新的布线算法,并用Borland C/C++在PC-386实现了从线网输入,布线全部自动完成且具有使用鼠标进行人工干预功能较全的软件包,该算法的布图结果比较令人满意,尤其包括了等效端布线,所以结果更进一步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7.
变压器纵差保护接线正确性的实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压器纵差保护作为变压器保护的主保护,要求它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速动性、灵敏性和选择性,历年来纵差保护误动、总有电流互感咕嘟一次端子一接反的事故教训,介绍一种非常实用的变压器纵差保护接线正确性的检查方法--六角图方法,给出实验原理及测试实例,该方法无论对常规变压器差动保护,还坚微机变压器差动保护的接线正确性检查均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一起500kV变电站U型接线板断裂造成跳闸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以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给了了一种分析简支矩形多层板的三维振动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板的任意层振动方程的通解和转移矩阵方法来求解简支矩形多层板的振动,文中通过一个二层板算例叙述用该方法分析多层板振动的步骤,计算了该板的本征频率,并和薄板理论,有限元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通过依次串联连接的矩阵开关模块、运算放大器、A/D转换器以及处理模块,实现了对来自各测量装置的多路热电偶传感器信号进行正负极自动识别与交换。该方法抛弃传统仪器仪表接线必须区分正负极性的原始落后方法,接线将不再人为区分正负极性,后端仪表会自动检测正负极性,并在发现某测量装置极性反接后自动将极性进行物理交换,再接入放大器进行后部处理。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大降低了现场接线核对极性工作量,简化了现场安装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