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皂市水利枢纽泄洪消能建筑物水力设计根据坝址水文特性、规划要求及工程地形、地质条件,采用表底孔相间布置联合泄洪、表孔宽尾墩底流出流-底孔射流-消力池联合消能的泄洪消能型式,适应了五峰暴雨区洪水陡涨陡落、水位变幅大、泄流量大及消能区地质条件差等特点,成功地解决了中水头、大单宽流量、低佛氏数消能问题,为尽可能地不扰动下游右岸水阳坪滑坡体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洛古水电站采用3表孔集中布置、2底孔分列两侧的孔口布置方案,表孔采用“x”型宽尾墩+WES曲线+台阶堰面+消力池的消能方式,底孔采用坝内有压式流道+反弧+消力池的消能方式,表底孔共用1个消力池。通过模型试验验证,洛古水电站泄洪消能建筑物的布置型式很好地适应了坝址的地形地质条件,能够满足泄洪消能要求,消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三河口水利枢纽坝址区内河谷狭窄,岸坡陡峻,河谷狭窄,大坝高度大、洪水流量大、泄洪功率大。参照国内工程消能方式,经过多方案认真比较研究,优化布置和体型,采用坝身表、底孔平面相间布置、联合泄洪方式,表孔和底孔泄洪按照纵向分层拉开、横向单体扩散、总体分散归槽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枢纽表、底孔下泄水流空间分散,消能充分,下泄水流对消力塘底板压力均满足受力要求,保证了枢纽泄洪消能安全。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泄洪消能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仁强  孔繁涛 《人民长江》1997,28(10):13-15
三峡水利枢纽泄洪流量大,孔口数量多,泄洪消能问题是设计研究的重点,这里介绍了三峡工程的泄洪消能布置,以及主要泄洪设备表孔,深孔和底孔的体型设计。  相似文献   

5.
小山口水电站采用表孔和底孔联合泄流的泄洪方式。中小流量时,以底孔和机组泄流为主;大流量时,则以表孔、底孔和机组联合泄流。实践证明,"表孔宽尾墩+底孔+挖深式消力池"的联合消能设施是一种高效的联合消能工程,消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巴基斯坦水电站工程具有泄流量大、泥沙量大、库容小、地质条件复杂、消能区岩体抗冲能力较低的特点。结合工程区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文特性、水库调度特点,文中介绍了采用溢流表孔和泄洪排沙孔联合泄洪,泄洪排沙孔集中布置的泄洪建筑物布置方案,并对消能形式进行对比研究,采用溢流表孔宽尾墩+底流消能+泄洪排沙孔底流消能组合,经水工模型试验研究验证,总体上适应该工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鲁地拉水电站采用五表孔集中布置、两底孔分列两侧的孔口布置方案,表孔采用"X"型宽尾墩 台阶堰面 戽式消力池的联合消能方式,是目前中国采用这种联合消能型式的工程中坝高最大的水电站;底孔采用长泄道挑流消能方式。通过模型试验验证,鲁地拉泄洪建筑物的布置型式较好地适应了坝址的地形地质条件,能够满足泄洪消能要求,消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亭子口水利枢纽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亭子口水利枢纽具有泄洪落差与泄洪单宽流量均较大、建筑物布置相对比较集中、下游河势复杂等特点。通过水工断面模型试验,对表、底孔体型及消能工进行优化,推荐表孔采用宽尾墩消力池联合消能型式,底孔采用突扩跌坎型式,并经过整体模型试验验证,其泄洪消能均能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在水工整体模型上对下游引航道左右岸线及河床的整治、隔流堤长度和堤头偏角调整等方面影响因素的比较优化,提出了可行的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9.
黄金峡水利枢纽工程具有洪峰流量大、泄洪消能建筑物规模大、运行条件复杂、水库调蓄能力小、河床宽度有限、下游水位变幅大等特点,泄洪消能及下游河岸防冲刷问题突出。为尽量减少溢流前缘宽度以及考虑到排沙、施工导流等,经多方案比较,最终确定采用表、底孔结合布置方式。由于泄洪表孔下游单宽流量大、下游水位高,经多方案分析比较和模型试验研究,表孔采用宽尾墩加戽式消力池消能型式,底孔采用底流消能型式,泄流能力满足要求。泄洪消能建筑物分二区布置,各工况下消能效果良好。研究所得成果为类似水利枢纽工程泄洪消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朝山水电站泄洪消能及排沙建筑物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朝山水电站采用表孔和泄洪排沙底孔联合泄洪的泄洪消能方案。中小流量时,以泄洪排沙底孔、冲沙孔和机组泄流为主;中大流量时,则以表孔、泄洪排沙底孔、冲沙孔和机组联合泄流。表孔采用宽尾墩,台阶式坝面和戽式消力池消能工,泄洪排沙底孔和冲沙孔采用窄缝异型挑流消能。新型台阶式坝面对加快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进度、节省工程量和提高工程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阿海水电站可研阶段溢流表孔采用Y型传统宽尾墩+底流消能方式,通过类比国内已建成并成功运行的水电站消能工设计经验,结合阿海水电站泄洪消能特点,基于水力学试验及研究成果,通过消能技术优化和比选,技施阶段拟定了表孔X型宽尾墩+台阶面+消力池的泄洪建筑物消能布置形式。在消能技术上,对阿海水电站在龙头水库尚未建成的情况下汛期小流量频繁泄洪、水舌冲击消力池底板、下游河道消能防冲等问题得到了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12.
洞河水库双曲拱坝表孔泄洪消能问题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洞河水库大坝为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65.5 m,采用"三表+二底"泄洪方案。通过1∶50的水工整体模型对其表孔泄洪消能布置进行了体型优化试验研究,提出了差动式鼻坎与斜切圆柱体鼻坎巧妙结合,合理搭配,使其下泄水流实现纵、横向充分扩散,最大限度地增加落水面积,充分利用下游河道水体消能减弱对下游河道的冲刷作用,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该工程消能防冲问题。该泄洪方案已被设计单位采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弄清石门坎水电站拱坝泄洪消能的能力,通过拱坝泄流能力水工模型试验,分别模拟3个表孔和两个中孔单独或表孔、中孔联合运用条件下泄流能力、出口流速、压力分布及消能冲刷情况。以验证原设计方案中表孔、中孔体型设计是否合理,从而最终确定表孔、中孔的设计体型。模拟泄洪过程中消力池底板的受力情况变化,根据受力情况提出改善措施,防止发生揭底破坏。对泄洪的雾化问题进行简单分析,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4.
云南某水电站泄洪消能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某水电站具有洪峰流量大、下游水位高、多泥沙等特点,通过方案比选和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推荐采用五表孔泄洪、宽尾墩与跌坎底流联合消能的布置方案。本工程首次提出了宽尾墩与跌坎底流联合运用的消能方式,该消能方式很好的利用宽尾墩良好的消能效果,又克服宽尾墩挑射水流对底板的冲击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三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泄洪消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口水利枢纽大坝为混凝土薄拱坝,最大泄量为7534m^3/s,泄洪消能问题十分突出。通过1:80的水工整体模型试验对泄洪表孔的布置进行了深入的试验研究,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泄洪消能问题、简化了结构布置,并节省了工程量,而且在鼻坎末端采用了偏流扩散装置,改善了流态,也改善了冲坑形态,比蔺汉口坝顶表孔的布置又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6.
段文刚  侯冬梅  王才欢  胡晗  唐祥甫 《水利学报》2019,50(11):1339-1349
三峡大坝泄水建筑物具有下泄流量大(102 500 m3/s)、泄洪落差大(97.3 m)、孔口数量多(22个表孔和23个深孔)、运行水头高(90 m)、库水位变幅大(135~180 m)等特点,其泄洪运行备受关注。采用现场原型观测手段,2003年以来历时十余年,系统观测了深孔135 m、156 m、172 m和表孔162 m、172 m特征库水位泄洪消能水动力特性,重点考察了水流流态、动水压强、水流流速、水流空化噪声、通气风速、水流掺气浓度、坝下冲刷等参数,获得了宝贵的原型系列观测数据,并与模型试验成果对比分析补充完善。观测显示,泄水建筑物过流面虽有初生空化信号但未见空蚀和泥沙磨损破坏,坝下消能区冲坑最深点高程20.8 m,折算其上游坡比1∶6,表明三峡大坝泄水建筑物布置总体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里底水电站枢纽泄洪底孔进口的漩涡,下游回水淹没底孔闸门支铰及枢纽的泄洪消能等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在底孔进口加设消漩墙,闸室末端加设矩形宽尾墩、闸室下游渐变段局部适当收缩、消力池首部加设消力墩及在消力池的末端加设导流墩等措施;并在溢洪道闸室末端加设坎式宽尾墩,较好地解决了里底水电站泄洪消能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低水头、大单宽流量泄洪消能方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海云  戴光清  杨庆  尹杨松 《水力发电》2006,32(8):25-26,55
对于具有低水头、大单宽流量、低佛氏数、深尾水以及下游水位落差变幅大等特点的泄洪消能问题,其过流特点是:由于闸下跃前水流的佛汝德数较低,消力池内水垫较深,水流下泄后下游水位对闸室水流和消力池内水流流态影响较大。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采用淹没式宽尾墩消力池联合消能方式。在闸室末端采用宽尾墩后,水舌沿纵向拉伸扩散,消除和抵消了常规的等宽闸墩情况下出现水跃的来回震荡现象,水流经宽尾墩收缩后,以淹没射流形式进入消力池,池内水流具有三维射流特性,消力池内产生横、纵向扩散和剪切、掺混,加强了消能效果,达到了稳定水跃、分散水流、加强紊动剪切和掺混的目的,较好地解决了下游河床的消能防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