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降凝剂改善含蜡原油低温流动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降凝剂处理前后原油的凝点和表观粘度,研究了降凝剂降凝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考察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原油-辽河油和一种混合油对几种降凝剂的感受性,选择出合适的降凝剂,对于一定的原油,当降凝剂选定后,降凝效果主要取决于处理条件,通过降凝剂不同加入温度,降凝剂不同注入量对原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得到降凝剂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在观有的几种降凝剂中,丙烯酸C18醇酯-马来酸酐共聚物对辽河油降凝效果最为显著,苯乙烯-马来酸C22-24混醇酯共聚物对混合油降凝效果最为显著,现有降凝剂合理复配对原油降凝效果会有显著改善,降凝剂加入温度有一个最佳值,当降凝剂加入量达到一定值后,原油流变参数的变化将非常平缓并逐渐趋近于一个极限值。  相似文献   

2.
在甲苯溶剂中引发聚合,由物质的量比6:1:2的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苯乙烯合成降凝剂A,由物质的量比为6:1:2的丙烯酸十八酰胺、马来酸酐、苯乙烯合成降凝剂B。在甲苯溶剂中,120℃条件下用十八胺和十八醇分别对降凝剂A,B进行醇解和胺解合成降凝剂C和D,以大庆原油为样本考察了A,B,C,D的降凝和降粘效果。在大庆原油中加入质量分数0.5%的降凝剂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降凝剂C,D在降凝和降粘上都优于降凝剂A,B。复配性降凝剂C+D在降凝和降粘效果上高于降凝剂C,D。降凝剂C+D的复配质量比为3:1时,可使大庆原油凝点降低15℃,粘度降低58.38%。  相似文献   

3.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对大庆原油降凝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凝剂对原油的降凝减粘效果受其分子结构,使用剂量,活化温度及所受剪切强度的影响,并与原油的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为研制出适合大庆原油品质的降凝剂,合成了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酯化物为主体的酯型降凝剂,并对其使用剂量、活化温度等参数进行了研究,还根据观察到的降凝剂使用前后油中蜡晶形态的变化对降凝减粘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添加质量百分数为0.2%的HJN-5#,可使大庆原油的倾点下降50%,  相似文献   

4.
以反丁烯二酸、十六醇、十八醇与二十六醇的混合物(混合醇)、苯乙烯为原料,采用先酯化后聚合的方法,合成蜡油的降凝剂——反丁烯二酸混合酯-苯乙烯共聚物.以降凝效果为评价目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合成反丁烯二酸混合酯-苯乙烯共聚物的最佳条件.通过凝点效果实验,考察影响降凝剂对蜡油降凝效果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共聚物质量分数为0.4 %(基于蜡油的质量)、热处理温度70 ℃、热处理时间30 min的条件下,降凝剂反丁烯二酸混合酯-苯乙烯可使蜡油凝点降低17 ℃.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C5石油树脂分子上接枝引入极性基团得到的接枝物(MAH—C5)与EVA树脂进行共聚反应制得了一种新型柴油降凝剂,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共聚物种类及用量对降凝剂粘度与降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5石油树脂改性后粘附力增强,降凝效果优于单个醇的酯化物,其对柴油具有较好的降凝效果。  相似文献   

6.
胜利油田高凝原油复配降凝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和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的胺解改性物MAVA和EVA复配物为原料,通过复配制备了一种高凝原油降凝剂,该降凝剂对43℃的胜利油田高凝原油具有明显的降凝效果 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所合成的MAVA的结构 用DSC曲线研究了降凝剂的结晶性能。分别将EVA复配物、MAVA和复配降凝剂按总加剂质量浓度400μg/g加入到胜利油田高凝原油中,原油凝点相应降低了5℃、4℃和11℃,结果表明,EVA复配物和MAVA之间存在协同降凝效应 研究了原油加降凝剂前后的粘度、蜡晶形态以及DSC曲线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配降凝剂对胜利油田高凝原油确实存在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降凝剂分子结构的设计和优化问题,本文运用Monte Carlo模型模拟研究了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AnMmVp)同原油蜡烃组分间的相容性。以理论计算结果为依据指导合成了AMV共聚物降凝剂,并进行了红外表征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亲油基团(丙烯酸十八酯,AA18)与极性基团(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MA—VA)摩尔比为8:2时,二者混合能最低,原油对A8M1V1降凝剂感受性最佳,凝点降低值达8℃,是理想的原油降凝剂结构,这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为原油降凝剂分子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有效涂释。  相似文献   

8.
针对150SN润滑油高凝点问题,合成一种三元共聚物降凝剂.在实验过程中对该降凝剂进行工艺条件优化,并对影响降凝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测试,确定最佳降凝条件为: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1,携水剂甲苯用量为45%、催化剂用量为1.5%,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与富马酸及苯乙烯的摩尔比为1:1:4,聚合温度为...  相似文献   

9.
丙烯酸酯-苯乙烯二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降凝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改善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以丙烯酸、高碳醇、苯乙烯等为主要原料,采用了酯化和溶液聚合法在实验室里合成丙烯酸酯-苯乙烯二元共聚物作为降凝剂。考察了在聚合过程中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以及共聚物单独使用时和复配使用对抚顺石油二厂0 # 柴油的降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酸十六醇酯-苯乙烯二元共聚物与丙烯酸十八醇酯-苯乙烯二元共聚物以2∶1(质量比)进行复配,降凝剂质量分数为0 .5 %时,能将0 # 柴油凝点降低2 3℃。  相似文献   

10.
C_5石油树脂改性作为柴油降凝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C5石油树脂进行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用高碳醇进行酯化,研制柴油降凝剂。考察了马来酸酐质量分数、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柴油冷凝点和冷滤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马来酸酐质量分数为1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0%,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3.0h时,得到的柴油降凝剂具有较好的降凝降滤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和流变测试方法对大庆-俄罗斯混合原油的凝点、黏度、触变性、屈服值和析蜡特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大庆原油,混合原油的流变性有所改善,随掺混俄油比例的增加,混合原油的析蜡点、析蜡峰温和含蜡量均呈下降趋势,导致其凝点、表观黏度、屈服值降低幅度逐渐增大,触变性明显减弱。庆-俄油混合比例为4∶4时,与大庆原油相比,混合原油的析蜡点降低7.9℃,析蜡峰温降低6.1℃,含蜡量降低13.9%。此时,混合原油平均降凝率为50.0%,不同剪切速率下的平均降黏率为96.3%,触变实验中的剪切应力总衰减率为14.0%,屈服值衰减率为97.0%。根据DSC测试结果,掺混俄油后不仅仅降低了原油含蜡量,同时也改变了蜡的结晶特性,这是导致混合原油流变性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研究并分析了高含蜡原油经纳米降凝剂改性后油温回升对低温流变影响,并对改性后原油静态时效稳定性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含蜡原油纳米降凝剂具有良好的降凝降粘效果,加剂后经65℃处理后,凝点降至17.5℃;油温回升后原油低温流动改善效果随回升温度的降低则更好,油温回升至35℃后,降温至30℃测试,凝点为24℃,改性后原油重复加热5次后凝点无变化,稳定性良好,为安全经济地管输高含蜡原油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原油降凝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降凝剂的作用机理包括晶核作用、吸附作用和共晶作用,其中共晶作用被广泛认同.原油中蜡的含量、蜡的碳数分布以及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均会影响降凝剂的效果,此外降凝效果还取决于降凝剂的分子结构.根据共晶机理,好的降凝剂应满足碳数相匹配、结晶温度相匹配要求.在降凝剂的分子中引入极性基团,可以提高降凝效率或(和)对原油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原油组分与降凝剂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红外光谱探讨了原油中各组分与降凝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由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降凝剂的极性基团与沥青质的极性基团形成氢键,降凝剂和沥青质分子结合在一起,降凝剂高分子链转动和扭曲,减少沥青质平面分子结构的重叠,减少堆叠体的形成;另一方面,降凝剂中的极性基团也可以与胶质的极性基团发生氢键作用,降凝剂高分子分子链转动和扭曲,减少胶质本身的氢键结合,减少胶质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密集胶束的趋势.由于沥青质堆叠体和胶质密集胶束的减少,原油的粘度的降低,达到了降低原油粘度的目的;原油的凝点主要由蜡的含量和组成决定的,胶质和降凝剂能够参与使蜡的结晶,使蜡晶的形态和尺寸发生改变,达到降低凝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甲基丙烯酸高级酯的合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基丙烯酸高级酯是合成含蜡原油降凝剂的主要原料,以合成甲基丙烯酸十八醌为对象,讨论酸醇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以确定合成甲基丙烯酸高级酯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融脂化法制备了丙烯酸高级脂,同时对影响丙烯酸高级脂收率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得出了最佳的丙烯酸高级脂的制备条件为n(酸)/n(醇)为1.2∶1.0、最佳回流时间为7h、最佳反应温度为130℃。用制得的丙烯酸高级脂与顺丁烯二酸酐、苯乙烯、醋酸乙烯脂进行了4组分共聚,合成了主要针对页岩油的降凝剂,并利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对最佳的聚合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丙烯酸高级脂与顺丁烯二酸酐、苯乙烯、醋酸乙烯脂之间的摩尔比为8∶1∶1∶1,同时用过氧化苯甲酰作引发剂,在反应温度为80℃的条件下回流8h时得到的聚合物的降凝效果最好。将该降凝剂应用在抚顺产页岩油中时,当聚合物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5%时,使该页岩油的倾点降低了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