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分散聚合法合成2~6μm单分散好的聚苯乙烯微球,分别考察单体、稳定剂的两步加料方式,以及初始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对所合成的聚合物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步加料方式可以显著改善微球的单分散性;随着初始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最终得到的聚苯乙烯微球粒径虽有所增加,但微球粒径分布变宽。将反应液体积放大、单次合成聚苯乙烯微球量不低于250g时制备出的2~6μm系列的聚苯乙烯微球,用扫描电镜等进行表征可知,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球形度均大于0.95,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  相似文献   

2.
采用种子溶胀法合成1~10μm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研究单体与种子微球的不同质量比、聚合温度、分散介质中乙醇浓度以及搅拌速度对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体与种子质量比的增大和聚合温度的升高,微球粒径越大,粒径分布变宽;合成聚苯乙烯微球的适宜条件是单体与种子的质量比范围为0.5~3.5,聚合温度为70~75℃,搅拌速率为150~350 r/min,乙醇在分散介质中的质量分数为10%~15%;合成的粒径分别为6、7、8μm的聚苯乙烯微球的球形度大于96%,粒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3.
以苯乙烯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成功地制备出具有良好球形度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在聚苯乙烯微球合成过程中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聚合时间对粒径及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改变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聚合时间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微球,且微球单分散性良好.采用自组装技术组装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获得了二维有序聚苯乙烯胶体晶体.  相似文献   

4.
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雯  黄芳婷  董观秀  张明 《功能材料》2012,43(6):775-778
以苯乙烯(St)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单体、引发剂的浓度,引发剂加入方式,聚合温度对制备PS微球粒径的影响。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电势与纳米粒径分析仪等手段,对微球的组成成分、表面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表面电势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球粒径均匀,在100~200nm范围内,球形度良好且呈单分散性。  相似文献   

5.
用分散聚合法合成4~8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实验考察反应温度对体系的黏度、微球分子量及微球密度等结构参数的影响,同时考察反应温度以及单体、引发剂和稳定剂等分散聚合的主要组分对所合成的聚合物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70℃时,制备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结构最致密,微球产率较高,微球耐有机溶剂的能力较强;随着初始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最终得到的聚苯乙烯微球粒径虽有所增大,但微球粒径分布变宽;随着稳定剂用量的增加,最终微球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窄。  相似文献   

6.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微球,分析了聚合过程中不同单体滴加时间、不同表面活性剂用量、不同引发剂用量以及不同引发剂种类等因素对聚合体系中微球的粒径以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PMMA微球的粒径随单体滴加时间、表面活性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采用AIBN引发剂制备的微球的粒径较采用KPS引发剂大。  相似文献   

7.
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直径大于2μm的聚苯乙烯种子,合成的种子先用小分子化合物溶胀,再用单体溶胀后聚合,得到了直径为4~8μm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研究了甲醇浓度和苯乙烯浓度对种子直径的影响以及小分子化合物的种类和用量、溶胀温度和时间、溶胀剂用量等对生成的微球的直径和分散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粒径由羧基修饰的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散聚合法制得的聚苯乙烯微球为种子,以1,2-二氯乙烷为溶胀剂、己二酸二辛脂(DOA)为助溶胀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及甲基丙烯酸(MAA)或丙烯酸(AA)为水溶性功能性单体,采用活性溶胀聚合法成功制得大粒径由羧基修饰的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溶胀剂种类及活性种球粒径对交联聚苯乙烯羧基微球最大平均粒径及粒径分...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波改进的二步种子溶胀法制备粒径2.4~9μm的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由分散聚合制备并以其作为种球。论文考察了种球类型、超声分散时间、种球和溶胀剂以及交联单体比率等因素对多孔微球形貌及孔结构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BET等手段对微球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超声辅助分散的引入可使产物的粒径分布更窄并将第一步溶胀时间由传统的24h缩短至10h。实验结果表明:种球的单分散性对最终产物的形貌有决定性影响,它的任何形貌缺陷都将在最终产物中被扩大;随着溶胀剂/种球比率和交联单体/种球比率的增加,最终产物的粒径和比表面积增大,孔径减小。以对苯二酚为模型组分,考察其在制得的多孔微球上的缓释行为,发现制得的多孔聚合物微球在用作化妆品活性组分载体时,表现出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并比较了聚苯乙烯微球的各种制备方法,着重讨论了制备聚苯乙烯微球时反应体系中单体、引发剂、分散剂、反应介质等对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这为制备单分散性、粒径可控的聚苯乙烯微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Hollow silica spheres possessing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through a layer-by-layer process using uniform polystyrene (PS) latex fabricated by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as template. The formation of hollow SiO2 micro-spheres,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were observed in detail by zeta potential, SEM, TEM, FTIR, TGA and nitrogen sorption porosimetr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ollow spheres were uniform with particle diameter of 1.6 μm and shell thickness of 150 nm. The surface area was 511 m2/g and the pore diameter was 8.36 nm. A new stationary phase for HPLC was obtained by using C18-derivatized hollow SiO2 micro-spheres as packing materials and the chromatographic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 for the separation of some regular small molecules. The packed column showed low column pressure, high values of efficiency (up to about 43 000 plates/m) and appropriate asymmetry factors.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采用低温溶剂水浴热法, 以葡萄糖、柠檬酸盐为辅助剂, 首先制备了柠檬酸锌空心微球, 然后在空气气氛中500℃煅烧制得ZnO空心微球。应用XRD、TG-DSC、SEM、TEM、IR对产物的组成、结构以及形貌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该方法制备的前驱体为直径约为2 μm, 壁厚约为200 nm的空心微球。由前驱体煅烧后得到的ZnO空心微球由粒径为20~30 nm的纳米粒子组装成, 平均直径约为1 μm, 壁厚约为100 nm。此外还采用光致发光光谱仪(PL)对产物的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ZnO空心微球在激发波长为325 nm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蓝光发光性能, 发光峰位于469 nm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散聚合法,以苯乙烯为单体,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DM)为交联剂,制备了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St/BDM)。研究了分散聚合反应中单体(St)、引发剂(AIBN)、分散剂(PVP)、交联剂(BDM)用量对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合成了平均粒径为3.03μm(ε=0.05)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热稳定性分析和耐溶剂性实验结果表明,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DM)交联的聚苯乙烯微球热稳定性和耐溶剂性能比线性的聚苯乙烯微球有了很大的提高。当失重5%时,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由交联前的306℃上升到交联后的328℃。  相似文献   

14.
利用激光烧结技术制备316不锈钢/MCrAlY复合多孔金属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及轮廓仪表征了激光烧结试样的形貌, 研究了在激光作用下聚苯乙烯空心球造孔剂的造孔机制。同时对烧结试样的力学性能及高温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成形孔洞平均分布在20 μm左右, 孔隙率为61%, 孔洞与孔洞之间有序的排布, 孔壁之间连接较好, 贯通性良好, 聚苯乙烯空心球造孔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烧结试样压缩强度达到4.78 MPa; 在900℃下氧化50 h增重仅为3.49 mg/cm2。  相似文献   

15.
运用模板法,以聚苯乙烯(PS)胶体粒子为微球核,使苯胺单体吸附于PS胶体粒子表面,然后利用原位的化学氧化聚合,制备出聚苯乙烯/聚苯胺(PS/PANI)核壳材料.然后再将PS微球核溶解,最终得到PANl空心微球材料.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得材料进行成分和形貌的分析.利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测试法和循...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一种简单的溶剂法合成炭微球.采用无水乙醇作为碳源和溶剂,以无水乙醇还原Ni(Ac)_2得到的Ni作为催化剂,最佳反应条件:温度500℃、时间48h.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Raman光谱对样品的成分、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品为圆球形和纺锤形两种形貌的炭微球,圆球形炭微球直径为1μm~2μm,纺锤形炭微球直径为1μm~2μm,长度为3μm~6μm.此法简便易行,炭微球的产率高达95%以上,且具有较规则的形貌和窄的尺寸分布.  相似文献   

17.
用本体加成-聚合工艺,合成了一种新型单组分、无溶剂、室温湿固化端异氰酸酯-聚丙烯酸酯共聚物。考察了合成工艺、NCO/OH摩尔比、异氰酸酯种类、丙烯酸酯单体对其粘接性能及丙烯酸酯转化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生成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M D I/PM D I质量比为1/2,NCO/OH摩尔比为15/1,丙烯酸酯单体采用半连续加料法,过氧化环己酮/N,N-二甲基苯胺复合引发,丙烯酸酯单体转化率可达到100%。用于橡木/聚丙烯(PP)粘接,PP破坏,剥离强度可达到15.4 N/cm。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丙烯腈/醋酸乙烯酯的一种室温引发、自加热的快速共聚合方法。探讨了该聚合反应的特点,研究了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各种变量,包括氧化剂对还原剂的质量比、不同还原剂的质量比、引发剂用量等对30min转化率和产物分子量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