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聚酰胺—酰亚胺耐高温材料的制备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偏酐苯三酸酐,二异氰酸酯反应合成预聚体聚酰胺-酰亚胺,再与封闭型异氰酸酯复配成耐高温的聚酰胺-酰亚胺漆。该方法简化合成了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使用效率,解决了以往PAI生产中的存储稳定性差等问题。根据实验结果对合成工艺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整合法合成聚酰胺酰亚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等摩尔的偏苯三酸杆和二异氰酸酯合成聚酰胺酰亚胺。在反应过程中,于一定时间加入适量的封闭剂,使其与预聚物端基异氰酸官能团发生封端反应。本方法使预聚物与封闭型异氰酸酯固化剂整合于同一分子上,克服单组份不加固化剂型聚酰胺酰亚胺溶液粘度大、贮存不稳定和加入封闭异氰酸酯固化剂型聚酰胺酰亚胺溶液需要单独合成固化剂及需要严格控制配比的缺点。文中对合成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4.
采用微乳化-相转变法制备纳米SiO_2分散液,与聚酰胺酰亚胺树脂机械共混并流延成膜,制成不同纳米含量的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材料进行表征,按照IEC60343的标准测试了材料的耐电晕寿命和其它介电性能,并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在PAI基体中分散均匀且反应完全;加入纳米粒子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随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电导率、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PAI复合材料的耐电晕寿命随SiO_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纳米粒子含量达到20%时,耐电晕寿命为17. 35 h,是纯PAI材料的8倍以上;击穿强度随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桐油改性脂肪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桐油与苯酚反应物与乙二胺、甲醛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了改性脂肪胺固化剂。对固化剂的基本特性和固化物的性能做了一定的研究。结果表明,固化物的柔韧性、对钢的附着力、抗冲击强度较通用固化剂等为优。  相似文献   

6.
基于氨基酸的光学活性聚酰胺酰亚胺材料不仅具有聚酰胺酰亚胺的优异性能,同时兼具光学活性,更因衍生自氨基酸而具有潜在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从而在绝缘材料、航空航天、手性识别和对映体拆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手性催化剂、液晶、生物医药、光学开关和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从酰氯法、异氰酸酯法和亚胺二碳酸法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基于L-氨基酸的光学活性聚酰胺酰亚胺的合成和研究现状,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以氯磺酸为磺化剂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磺化度的磺化聚醚酰亚胺(SPEI),并着重对其热降解和玻璃化转变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TGA-FTIR对SPEI的热失重及失重产物分析表明SPEI有3个阶段的失重,分别归属于吸收的水分、磺酸基团及主链的降解,磺化之后热稳定性有所下降,磺酸基团在230~370℃区间发生降解,但主链的降解温度基本保持不变;SPE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明显升高,当磺化度为62.6%时,体系出现了2个独立的Tg.  相似文献   

8.
酰亚胺化工艺对BTDA-m-PDA型聚酰亚胺聚集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和间苯二胺(m-PDA)为单体合成了聚酰胺酸。采用3种热酰亚胺化工艺对这种聚酰胺酸进行了处理:一步法溶液热酰亚胺化;涂膜快速升温热酰亚胺化;两步法涂膜热酰亚胺化,再进行溶胀后高温处理。通过这3种不同的热酰亚胺化工艺处理,分别得到了珊瑚形的半晶结构的聚酰亚胺粉末,聚酰亚胺的环带球晶以及具有低有序性的聚酰亚胺薄膜。通过X衍射、偏光显微镜对半晶粉末,环带球晶和具有低有序结构的薄膜进行了表征,初步研究了热酰亚胺化工艺对聚酰亚胺结晶形貌以及结晶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一步法溶液热酰亚胺化所得的聚酰亚胺粉末结晶度为57%;涂膜快速升温热酰亚胺化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在偏光显微镜下除了具有传统的Maltese十字消光以外,还具有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具有低有序性的薄膜与无定型的薄膜相比,前者具有更高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拉伸强度提高了7.0%,模量提高了16.8%,同时断裂伸长率下降为原来的83.5%。  相似文献   

9.
采用芳香族二胺与偏苯三酸单酐合成了一种新型环氧树脂固化剂-双(羧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研究了其俣成方法及有关的反应机理,并对其固化环氧树脂的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桐油和环氧树脂为原料,通过皂化、酯化和环氧化三步反应制备了环氧沥青增容剂。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反应物投料比等对各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皂化温度为70 ℃,回流时间为2 h,桐油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3.6时,桐油反应转化率为76.3%;当反应温度为100 ℃,反应时间为5 h,环氧树脂与桐油酸的摩尔比为1∶2,环氧树脂与甲苯的质量比为1∶2时,四正丁基溴化铵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2.5%时,酯化产物具有较低的环氧值0.544 mol/100 g;环氧化反应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 60 ℃,反应时间45 min,双氧水与甲酸、桐油酸酯树脂的摩尔比为3∶1∶1,硫酸的用量为桐油酸酯质量分数的1.5%。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并确认了各步目标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超临界CO2萃取桐油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在不同水平下对桐油出油率的影响,得到了桐油的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5 h.通过对超临界CO2萃取的桐油与市售的压榨桐油的折光指数、碘值以及酸值等指标的测定表明,应用超临界CO2萃取的桐油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介绍桐油改性线型酚醛树脂的制造方法及应用研究。苯酚、甲醛、桐油在酸催化下进行加成缩合聚合反应制得的桐油改性线型酚醛树脂.是国内外未见报导的桐油改性酚醛树脂新品种。用该树脂作粘接剂制造的汽车摩擦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其中,刹车片衬片的缺口冲击强度平均达到了4.11dJ/cm2;离合器面片的弯曲强度平均达到了54.4MPa,最大应变平均达到了9.2×10-3mm/mm。对制品的热性能研究表明,其耐热性基本不变。经行车试验证明,还具有刹车无噪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桐油控释复合肥配比性质及对烟草吸钾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桐油为控释材料,对氮、磷、钾复合肥三种配比形式进行控释,采用盆栽试验,对控释复合肥养分释放动态和对烟草叶片吸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红壤中,桐油控释复合肥初期溶出率为0,比普通复合肥初期溶出率下降12.6%,以[(硝铵 尿素各50%) 磷酸钙 硫酸钾,m(N)∶m(P2O5)∶m(K2O)=1∶1.13∶2.61]配比组合最佳,该控释复合肥使烟草叶片含钾量提高率比普通复合肥提高12.4%.施桐油控释复合肥是提高烟草叶片含钾量和品质的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麻织物聚醚型有机硅油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大麻织物的柔软性能,使用聚醚型有机硅油对大麻织物进行整理,并借助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和X射线衍射等技术分析了大麻织物有机硅整理前、后的结构,测试了大麻织物的拉伸、硬挺和白度性能。结果表明,聚醚有机硅油整理剂大分子上的活性基团和纤维素发生了化学交联反应;整理后的大麻纤维耐高温性能有所增强,最大吸热峰温度升高;晶粒尺寸变小,结晶度和取向度提高。织物手感柔软,白度提高,但拉伸强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含蜡原油结构的存在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所谓含蜡原油结构是指一定条件下原油中蜡晶颗粒相互连接所形成的一种充满整个体系的网络,采用流变学测试及分析技术试验研究含蜡模拟油的特征温度,粘温特征,流变特征,采用偏光显微技术分析含蜡模拟油凝胶状态时的微观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含蜡原油在一定条件下明显存在结构,共形成与原油所含蜡分子的大小与数量,蜡晶颗粒的对称性及大小密切相关,含蜡原油结构的存在是其粘度异常和流动性丧失的主要根源,这为含蜡原油降凝降粘途径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产业结构与石油消费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对能源的需求也在增强,但我国石油资源储量少,为研究我国产业结构与石油消费的相关性,笔者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验证了我国从1995-2006年的石油消费量与三次产业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产业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同时,对如何摆脱各产业对石油的过度依赖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豆油为原料,将其分别与一定浓度的硫酸、次氯酸钠溶液、浓硝酸等氧化剂进行部分氧化改性,从而改变豆油的结构与组成,改善其亲水性能,再加入乳化剂等助剂制得合格的苎麻纺织专用软麻油.根据用户对稳定性或水溶性的要求不同,分别用2.25 mol/L的稀硫酸或30%次氯酸钠溶液作为改性剂,对应的加入量按豆油与改性剂质量比为100:1或10:1,前者采用不加热下逐滴加入,而后者采用加入后煮沸的方法制得软麻油.达到减少乳化剂的用量,降低软麻油的生产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X"型密封的原理和改进后的"DF"型密封的特点、原理。在"X"型密封的基础上针对密封唇口,密封盖与密封唇口的接触平面的改进,加强了密封的封油作用;另外还增设了水封,增强了密封的封水功能。在密封结构上采取的种种改进措施,提高了密封的使用寿命,取得了更好的密封效果。  相似文献   

19.
加氢裂化尾油制备中高档润滑油,白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氢裂化尾油经催化脱蜡工艺生产高质量润滑油基础油,该基础油料具有很好的低温流动性能,且对添加剂感受性好,硫、氮含量低,饱和烃含量高,可以调合中、高档润滑油,制备白油。综合利用加氢裂化尾油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