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在酱油、豆酱和甜面酱酿造生产上使用多菌种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研究已有报道,但尚未有多菌种发酵生产永丰辣酱的研究。在对传统永丰辣酱的自然发酵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辣酱生产中的主要微生物米曲霉和黑曲霉的产酶特性,并通过正交实验对两种曲霉的制曲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米曲霉采用种曲接种量0.8%,曲室相对湿度85%,制曲温度28℃,制曲时间72h时,制得生产曲的蛋白酶活力较高;黑曲霉的最佳工艺为制曲时间48h,制曲温度30℃,种曲接种量0.8%,曲室相对湿度70%,在此条件下制得生产曲的糖化酶活力较高。同时,验证实验的结果符合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酱油、豆酱和甜面酱酿造生产上使用多菌种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研究已有报道,但尚未有多菌种发酵生产永丰辣酱的研究.在对传统永丰辣酱的自然发酵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辣酱生产中的主要微生物米曲霉和黑曲霉的产酶特性,并通过正交实验对两种曲霉的制曲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米曲霉采用种曲接种量0.8%,曲室相对湿度85%,制曲温度28℃,制曲时间72h时,制得生产曲的蛋白酶活力较高;黑曲霉的最佳工艺为制曲时间48h,制曲温度30℃,种曲接种量0.8%,曲室相对湿度70%,在此条件下制得生产曲的糖化酶活力较高.同时,验证实验的结果符合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预试验的基础上,运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永丰辣酱人工接种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8%的食盐、0.83%的鲁氏酵母种子液,在定期揿酱的前提下,28~40℃间歇式控温发酵31 d;所得人工接种发酵产品与传统发酵产品的氨基态氮含量基本相当,发酵时间节约一半,总酯含量提高74%,食盐含量降低38%;其余理化和卫生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传统产品,滋气味与传统产品比较接近.在优亿工艺条件下,经试验验证,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产品中的总酯含量.  相似文献   

4.
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影响永丰辣酱人工接种发酵工艺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酵母接种量和食盐用量等因子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添加11%的食盐、0.8%的鲁氏酵母种子液,在定期揿酱的前提下,28℃~40℃间歇式控温发酵30d;所得人工接种发酵产品总酯含量高,凡感官评价较好。  相似文献   

5.
安庆蚕豆辣酱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安庆蚕豆辣酱的生产工艺,提出了改进的方向和措施。有利于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让传统产品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黄豆酱的制曲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传统工艺为参考,研究米曲霉和黑曲霉单独制曲的温度,接种孢子量,面粉添加的比例以及制曲时间等条件.  相似文献   

7.
永丰辣酱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丰辣酱多由传统方法生产,其制曲和发酵都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并发挥多酶系的作用,使得产品香气浓郁、风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但由于是自然制曲、发酵,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着发酵周期长、含盐量高和其他食品卫生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永丰辣酱的产业化发展.文中介绍了永丰辣酱的生产和研究现状,阐明了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保靖酱油双菌种制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保靖酱油采用传统酿造工艺,酱醅中含有大量微生物.试验从酱醅中分离黑曲霉、米曲霉,并通过不同条件下黑曲霉与米曲霉混合制曲的蛋白酶活力变化分析.探索制曲温度、制曲时间、曲料水分及接种比例等因素对制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曲条件为:接种比例为1∶1,制曲温度32 ℃,曲料含水量80%,制曲时间30 h.双菌种混合制曲既缩短了制曲时间、提高原料利用率,同时保留了传统酿造工艺特色.  相似文献   

9.
永丰辣酱是湖南省极具地方特色的发酵调味品,主要原料有本地灯笼椒、优质小麦、黄豆、糯米等。文章主要采用顶空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对4种永丰辣酱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共检测到12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YF-1有47种,YF-2有60种,YF-A有53种,YF-B有44种,酯类物质应为永丰辣酱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一步发现,同为农家自制的YF-A与YF-B区别较大,但YF-1和YF-2彼此交叠,成分相似,且与YF-A和YF-B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豆饼、麸皮为原料,利用米曲霉、黑曲霉双菌株进行酱油制曲,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酱油制曲工艺中最合适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选用米曲霉、黑曲霉种曲配比为6∶2,将双菌株以2%的接种量接入到曲料中,控制制曲温度32℃,制曲时间43h,得到的成曲蛋白酶酶活力高达2787U/g,得到的成曲菌丝丰满,曲味芳香。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利用大豆,介绍了以大豆为原料生产的辣饼酱、蒜米辣饼酱、芝麻辣饼酱、蘑菇辣饼酱、虾籽或虾米辣饼酱和文蛤辣饼酱等6种辣饼酱的生产原料、工艺流程、配方、操作要点和产品特点。  相似文献   

12.
蚕豆辣酱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蚕豆和辣酱为主要原料,利用米曲霉AS3.042、黑曲霉AS3.350、根霉Q303等多种菌种的协同作用,在温度先高后低的条件下固态发酵,所得产品与单一菌种发酵相比,酱香、酯香浓郁,鲜味有明显的提高,氨基酸氮提高了30.2%、全氮提高了11.2%。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辣酱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磊  李诚  陈美春 《食品科技》2007,(7):166-168
研究了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黑木耳辣酱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配方比例是干辣椒∶黑木耳∶酱油∶菜油为16∶7∶40∶11,最佳工艺条件为干辣椒吸水量1∶1.5,杀菌温度95℃、时间为10min。  相似文献   

14.
针对辣椒酱腌制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脆性变软和颜色加深等问题,对辣椒酱的硬化保脆和护色等工艺进行了探索。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保脆条件为加入0.08%氯化钙、1.7%的明矾作为保脆剂,平衡2h;最佳的护色剂组合为0.005%亚硫酸氢钠 0.1%柠檬酸 0.02?-TA,经过0.5h的平衡后进行腌制。腌制后的辣椒酱保留了天然脆性和自然色泽,腌制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大蒜和姜汁有利于辣椒酱风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低盐固态发酵法酿造山杏仁酱油,分别研究了盐水原料比、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酱醅氨基氮含量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因素及水平,然后,通过L9(34)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工艺是:盐水原料比为4∶2(v/m),发酵温度为45℃,发酵时间为5d,在此条件下发酵制得的酱油的氨基氮含量为0.563g/100m L。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低盐固态发酵法酿造山杏仁酱油,分别研究了盐水原料比、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酱醅氨基氮含量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因素及水平,然后,通过L9(34)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工艺是:盐水原料比为4∶2(v/m),发酵温度为45℃,发酵时间为5d,在此条件下发酵制得的酱油的氨基氮含量为0.563g/100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