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阐述了水轮机内部三维流动计算的控制方程及其解法,并介绍了常用商业软件CFD。指出在湍流的数值计算方法中,直接模拟法无需对湍流流动做任何简化或近似,理论上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计算结果;大涡模拟法处理实际工程问题时计算过程太过复杂;雷诺时均方程法将非稳态的N-S方程对时间作平均,可求解工程中的时均量;水轮机内部湍流计算正朝着全三维、小尺度、瞬时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水轮机转轮内部层流和湍流的三维计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相似文献   

3.
不同湍流模型在水泵水轮机内的适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抽水蓄能电站的兴建,水泵水轮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加合理的探究水泵水轮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水流运动状况,分别采用标准k-ε、RNG k-ε、SST k-ω及标准k-ω四种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主要对水泵水轮机在水泵工况下导叶开度为16 mm的运行工况进行全特性分析.通过对水泵水轮机进行扬程、效率、轴功率等计算,...  相似文献   

4.
水轮机转轮内部三维粘性流动计算与性能预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高忠信  周先进  张世雄  唐澍 《水利学报》2001,32(7):0030-0036
本文在三维时均N S方程基础上,采用贴体坐标下的有限体积法和k-ε模型,对混流式转轮内部四个典型工况的三维紊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合理的流速和压力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个工况下的转轮的水力效率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取得了一致的结果。开发的计算软件可进行水轮机转轮的水力设计,达到予测转轮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轴流式水轮机模型飞逸过程三维湍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作者建立的非稳态过程三维湍流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轴流式水轮机模型飞逸过程,并进行了其三维数值湍流计算,获得了机组到达最大转速时所需时间、最大飞逸转速值、飞逸过程内特性流场演变规律以及转速、流量、力矩与测点静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计算结果表明,所得最大飞逸转速与试验值非常接近,误差在1.5%以内;所得力矩及流量等外特性参数变化过程均符合高比转速水轮机理论特性;当转速增大到某一数值之后,尾水管水力稳定性急剧恶化是引起机组振动的主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SIMPLEC算法对水电站的混流式水轮机尾水管及底部泄水槽内三维湍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水电站的尾水管泄水槽涌动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水轮机的出力和效率。为此,根据数值结果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流线型泄水槽改进方案。经电站试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和三维时均N-S方程,进行了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的三维定常湍流计算.捕捉到了水轮机各过流部件内的流场和尾水管内的涡旋结构等流动信息.结果表明,水轮机的全流道CFD分析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水轮机过流部件内的性能参数及内部流场结构,所得到的结果对进行水轮机的水力设计或改型优化设计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湍流理论的发展及其在水轮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湍流计算在水轮机优化设计中日益突出的作用,本将沿着统计理论、模式理论、直接数值模式、大涡模拟等方向发展起来的湍流基础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历史回顾,并着重论述了为解决工程应用问题而发起来的湍流模式理论及湍流模型。同时回顾了水轮机流场计算的发展历程,指出目前在工程上对水轮机过流部件初步设计时仍然采用不考虑粘性的准3D和3D欧拉法,而进一步精确计算则依赖于模式理论基础上的湍流模型计算。目前出现的各种湍流模型都需要确定常数,因此均缺乏普遍性。可以说,目前工程上水轮南过流部件的计算是准3D、3D欧拉法计算以及各种湍流模型计算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在单方程模型的基础上,推导求出双方程湍流模型.并且运用NUMECA公司FINE系列软件采用单流道法,对HLA 616水轮机转轮内部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对转轮及叶片上的速度和压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减少了计算时间,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0.
罗丽  李景悦 《人民长江》2016,47(9):95-99
为探究不同长短叶片比例对混流式水轮机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基于流场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对不同长短叶片比例的混流式水轮机进行全流道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混流式水轮机内部的压力脉动主要由转轮和导叶的动静干扰以及尾水管的低频压力脉动所致;当短叶片出口离转轮旋转轴最近点处与长叶片直径之比为0.6时,混流式水轮机效率最高,为92.66%,且该混流式水轮机各过流部件对应的压力脉动幅值以及振动幅值也最小,水力稳定性最好。对研究背景、计算方法与步骤,以及计算结果的分析等情况均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数值模拟在水轮机水力分析中的应用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雷诺时间平均NavLeR-StOkeS方程的三维紊流粘性流动数值模拟已被成功地应用于预测水轮机各过流部件的流动特性和能量损失,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对近年来这一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与综述。  相似文献   

12.
水轮机转轮的三维粘性流数值计算及其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比转速ns为290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进行三维粘性流数值计算,并对计算结果作了初步分析.计算中,紊流模型采用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k-ε模型,流速与压力的迭代修正采用SIMPLE法.共对包括设计工况在内的8个工况点进行了流场数值计算及水力性能分析.计算表明,设计工况下的流速分布最为均匀,叶片进口边基本上为无冲角绕流,效率也最高;随着水头的提高,正冲角增加,最后在叶片背面进水边后靠上冠处产生漩涡区;而当水头相对设计水头降低时,负冲角增加,最后在叶片正面进水边后靠上冠处产生漩涡区.经分析认为这些漩涡区是非设计工况下叶道涡产生的根源,亦是水力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通过对压力系数分布曲线的分析,确定了局部低压区,从而为改型设计提供了依据.计算结果不仅能详细给出水轮机转轮内的流速和压力分布,而且能给出水轮机转轮的水力性能预估值,本计算所依赖的计算软件可成为水轮机转轮开发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一种带增速管的水平轴潮流水轮机的流量特性和转速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增速管长径比、面积比对该水轮机水力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潮流水轮机能量转换效率较高,同时自启动性能好,但对潮流流速变化较敏感;增速管可显著提高水轮机的水力性能,特别是输出功率;对于一定结构形式的潮流水轮机,增速管具有最佳的长径比。  相似文献   

14.
采用RNGk-ε紊流模型对有限空间的单孔、双孔紊动射流的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入流条件如何变化,经无量纲处理后的轴线流速分布曲线几乎都落在同一条无量纲速度分布曲线上,说明流动存在相似性。双孔射流时,流场存在分区结构,在不同的喷嘴间距下,射流的卷吸程度不同,S/D越大,射流之间的卷吸掺混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15.
窄高型尾水管流场数值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雷诺方程和kε紊流模型对适用于地下水电站的窄高型混流式水轮机尾水管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尾水管中速度场分布、涡带及二次流等流态的矢量图。将窄高型尾水管和常规尾水管作了性能比较和分析。通过试验资料对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T型叉管流场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两方程k-ε湍流模型,应用有限差分法,以流体进出口的体积流量比R为基本参数,对T型叉管分叉区的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分叉区各截面的速度分布及叉管引起的压力损失。结果表明:分叉区域的流动非常复杂。计算结果与Popp等人的实验数据相吻合,表明本文的数值计算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映秀湾水电站水轮机内部沙水流动特性,对水轮机进行沙水流动数值模拟,分析水轮机转轮部分沙水流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转轮内叶片进水边及出水边靠下环处是泥沙分布的主要区域.研究结果对水轮机泥沙磨损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一可用于小水电、越浪式波浪能发电的单级超低水头水轮机进行了全流道三维非定常流动计算,应用滑移网格技术考察了动静干涉效应。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比较了不同流量下水轮机压力、轴向速度的脉动特性,以及轴向水推力、力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轮机内流场周期性脉动明显,该周期性脉动主要由静叶尾迹与动叶间的干扰所引起,脉动频率以叶片通过频率为主;随着流量(水头)的增加,无叶区压力、轴向速度的波动幅值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三维紊流数值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针对复杂三维水流所具有规则边界、自由表面及各向异性,引入通度概念处理不规则计算边界,用VOF法追踪自由表面,采用修正的k-ε模型封闭Reynolds方程,分别计算了实用重力坝及其下游戽式消力池中水流流场和一个三维水跃流场。计算结果较好地与实验结果符合。  相似文献   

20.
分汊河道水流计算方法研究,是准确模拟分汊河道水流运动,研究分汊河道泥沙运动、河道演变规律和水质变化规律的基础。选用三维RNG k-ε紊流模型,对长江镇扬河段世业洲汊道水流进行整体与局部的数值模拟,并采用刚盖假定法与VOF法分别对其自由表面进行处理,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在分汊河道水流模拟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