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多孔微晶玻璃的研制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玻璃为主要原料,用V2O5作为成核剂,再加入其它辅助原料制备了多孔微晶玻璃,研究了发泡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对多孔微晶玻璃泡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温度越高,泡径越大,制品密度越小,最佳发泡温度为725℃;保温时间越长,泡径越大,当在725℃保温25min时,析出的晶体有SiO2、Al2SiO5及Na2Ca2(SiO3)3,平均泡径为2.039mm,密度为0.65g.cm-3,热膨胀系数为115.6×10-7℃-1,抗压强度为7.31MPa,抗折强度为5.83MPa。 相似文献
3.
以3 mm厚的玻璃片为原料,HF与H2SO4为侵蚀剂,研究侵蚀温度、侵蚀时间与酸的组成对玻璃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侵蚀时间为30 min,最佳侵蚀温度为35℃,最佳侵蚀酸组合为28%H2SO4+34%HF. 相似文献
4.
通过造孔剂法,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生物玻璃58S和熔融法制备的生物玻璃45S5为原料,以NH4 HCO3与淀粉的混合物为造孔剂制备生物玻璃陶瓷.利用XRD和SEM等材料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烧成温度、造孔剂添加量、成型压力及45S5的用量对多孔材料显微结构、表面形貌、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型压力20 MPa,造孔剂含量60%,烧成温度800℃及45S5的加入量10%的工艺参数下,制备出抗折强度达到4.5 MPa,孔隙率达到68.74%的珊瑚状结构的多孔生物玻璃陶瓷材料. 相似文献
5.
6.
铜渣还原尾渣与Ca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的化学组成相似,采用熔融法以铜渣还原尾渣为主要原料制备微晶玻璃可为铜渣的高效利用提供一种有效途径。通过DSC、XRD和SEM-EDS等技术研究了不同添加剂(B2O3、CaF2、TiO2和Cr2O3)对微晶玻璃物相组成、抗折强度、体密度、吸水率和显气孔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添加哪种添加剂,微晶玻璃均能析出力学性能较好的钙长石和钙铝黄长石,且能使晶体析晶方式转化为整体析晶;添加B2O3可使微晶玻璃性能最优,其次是TiO2与CaF2。 相似文献
7.
以Na2O·B2O3·SiO2为玻璃制备系统,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仪分析了酸处理工艺制度对多孔玻璃孔容、平均孔径和孔径分布的影响,经过热处理和酸腐蚀后多孔玻璃的孔容可达0.8845cm3·g-1、平均孔径达76.55nm;相同H+离子浓度的盐酸和硫酸酸处理得到的多孔玻璃,其比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相差不大;用浓度为0.1mol·L-1的硫酸处理后多孔玻璃的平均孔径比浓度为1mol·L-1的略大,并对酸处理参数对多孔玻璃性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制备较大孔径的多孔玻璃介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回收的废玻璃在高于玻璃化转变温度下短时间烧结制备出具有一定孔隙度和强度的过滤用多孔玻璃.废玻璃破碎成细颗粒后过筛,并在32 MPa的压力下模压成型,压坯在640℃到670℃的温度区间内烧结.实验结果表明,试样在670℃烧结30 min可以获得合适的抗弯强度(12.84 MPa)和开孔率(29.4%),此时的多孔玻璃具有明显的烧结颈,平均孔径为10 μm左右,平均氮气通量和水通量分别为13600 m3 m-2h-1bar-1和693.4 m3 m-2h-1 bar-1.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聚氨酯海绵的预处理对网眼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聚氨酯海绵法制备网眼多孔陶瓷。研究了聚氨酯海绵的差热-热重曲线及表面处理对网眼多孔陶瓷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海绵在700℃左右完全氧化分解。经过酸碱处理,再用羧甲基纤维素溶液、无机溶胶和聚碳硅烷溶液进行表面改性后,聚氨酯海绵的孔筋表面粗糙度增大,同时改善了它与浆料的润湿性能,使浆料在聚氨酯海绵上的挂浆量增加。随着浆料在聚氨酯海绵上挂浆量的增加,网眼多孔陶瓷的体密度增大,制得的网眼多孔陶瓷的抗压强度增加。经无机溶胶表面改性处理的聚氨酯海绵制得的网眼多孔陶瓷的抗压强度为0.79MPa,比用未经处理的海绵制得的多孔陶瓷(0.45MPa)提高大约75%。 相似文献
15.
偶联剂对短玻纤增强PA66微观结构及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短玻纤增强尼龙66(GF/PA66)复合材料,研究多种偶联剂对GF/PA66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的加入,不仅使GF在PA66基体中基本呈均匀分布,而且使材料的结构及性能有较大的改善;复合偶联剂All00 A B的改性效果优于单独使用A1100;复合偶联剂中All00的最佳含量为1.5%;随着GF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综合性能提高,但当GF含量大于35%时,材料的综合性能开始有所降低;All00 A B改性的GF/PA66的失效机理为界面的脱粘、脱粘后的摩擦和纤维的拔出。 相似文献
16.
探索用偶联剂来处理石墨、焦炭粉末表面,以期改善石墨、焦炭粉末与树脂的结合效果,在树脂结合炭刷的工艺中,将石墨粉或焦炭粉先用偶联荆预处理后再加入配料中。研究了偶联荆种类(KH-550,KH-570,NDZ--311,NDZ-131)及用量,热处理温度等对树脂石墨电刷的电阻率、显气孔率、体积密度、抗压强度的影响,对试样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加入的偶联剂,能使电刷的抗压强度增加,硅烷偶联荆用于水溶性酚醛树脂/沥青焦配料,能够得到高抗压强度的电刷制品,试样其抗压强度达到了98MPa,增幅为59%,优选出了偶联剂KH570,其最佳加入值为石墨粉含量的0.5%~1.0%。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温固相烧结法,在1250℃烧结并保温2h后迅速冷却得到斜方相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粉体.向CPC粉体中加入不同含量、粒径不等的明胶颗粒得到多孔材料.考察了多孔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气孔率的变化,并分析明胶的成孔机制.结果表明:在CPC粉体中添加明胶后,随着明胶含量的增加,CPC水化体的气孔率逐渐增大,力学性能逐渐降低且粒径较大明胶颗粒的影响更为明显.CPC水化产物中孔隙周围结晶形态有明显变化,加入明胶之前为针状晶体;加入明胶之后为片状晶体.明胶大分子在羟基磷灰石生成过程中起固定作用,水化后溶于水,明胶微球原本占据的空间将被保留从而形成大孔. 相似文献
18.
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工艺(VARTM)制备了玻纤增强酯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化学溶剂对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并分析了其性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在溶剂中浸泡180d后,其模量基本保持不变,由于界面结合减弱使复合材料强度约有5%~10%的下降,对其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没有影响,这为复合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