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网络及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恶意代码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大多数反病毒措施都是基于传统的基于特征码的扫描技术,使用“扫描引擎+病毒库”的结构方式虽然对已知病毒的检测相对准确,但对新出现的恶意代码无法准确、及时地做出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亲缘性恶意代码分析方法,使用系统函数集合、行为特征、相似代码特征这三个方面来表征一类恶意代码的特征,以达到缩小特征库规模,快速检测未知恶意代码的目的,特别是变种恶意代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及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恶意代码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大多数反病毒措施都是基于传统的基于特征码的扫描技术,使用"扫描引擎+病毒库"的结构方式虽然对已知病毒的检测相对准确,但对新出现的恶意代码无法准确、及时地做出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亲缘性恶意代码分析方法,使用系统函数集合、行为特征、相似代码特征这三个方面来表征一类恶意代码的特征,以达到缩小特征库规模,快速检测未知恶意代码的目的,特别是变种恶意代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付文  赵荣彩  庞建民  王成 《计算机工程》2010,36(14):108-110
为有效提取恶意程序及其变种中的隐式API调用行为,提出一种基于静态分析的隐式API调用行为检测方法。采用指令模板匹配的方法识别具体调用形式,通过分析调用目标地址与函数名之间的关系来识别被调用API函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静态分析工具对恶意代码及其变体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恶意代码对网络空间安全的威胁日益增加,对社会经济、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恶意程序数量级呈指数增加大大增加了恶意代码分析的工作量,传统的恶意代码检测方式难以应对当下日益复杂的网络空间环境。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深度迁移学习的恶意代码可视化检测,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将恶意代码进行可视化操作,并利用深度迁移学习和目标检测技术,对恶意代码相关特征片段进行检测分类。实验结果同样也表明,基于目标检测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恶意代码可视化检测分析的方法在检测准确率、检测速度以及识别能力等方面较传统的恶意代码分类方法都表现出了更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由于变种和多态技术的出现,恶意代码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然而涌现的恶意代码只有小部分是新型的,大部分仍是已知病毒的变种。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从海量样本中筛选出已知病毒的变种,从而聚焦新型未知病毒,提出一种改进的判定恶意代码所属家族的方法。从恶意代码的行为特征入手,使用反汇编工具提取样本静态特征,通过单类支持向量机筛选出恶意代码的代表性函数,引入聚类算法的思想,生成病毒家族特征库。通过计算恶意代码与特征库之间的相似度,完成恶意代码的家族判定。设计并实现了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各类家族的变种进行分析及判定。  相似文献   

6.
代码迷惑是一种以增加理解难度为目的的代码变换技术,主要来保护软件免遭逆向分析。恶意代码的作者为了躲避检测经常采用代码迷惑技术对程序进行转换。但是商用反病毒软件采用基于特征码的模式匹配技术而忽略了恶意代码的语义,因此最容易受到代码迷惑或病毒变种的攻击。文章中提出一种基于语义匹配的检测算法,能准确的检测出经过代码迷惑处理的恶意代码。该方法应用数据流分析技术,以变量定义使用链为单元检测每个模板及程序节点。最后通过部分实验展示了原型系统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任李  潘晓中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10):3106-3109
恶意代码变种给信息系统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有效检测变种恶意代码, 通过动态监控、解析系统调用及参数, 将不同对象操作关联到同一对象, 构建对象状态变迁图, 然后对状态变迁图进行抗混淆处理, 获取具有一定抗干扰性的恶意代码行为特征图。最后, 基于该特征图检测未知代码。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有效抵抗恶意代码重排、垃圾系统调用等混淆技术干扰, 而且误报率低, 在检测变种恶意代码时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荣俸萍  方勇  左政  刘亮 《计算机科学》2018,45(5):131-138
基于动态分析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由于能有效对抗恶意代码的多态和代码混淆技术,而且可以检测新的未知恶意代码等,因此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在这种情况下,恶意代码的编写者通过在恶意代码中嵌入大量反检测功能来逃避现有恶意代码动态检测方法的检测。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恶意API调用序列模式挖掘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MACSPMD。首先,使用真机模拟恶意代码的实际运行环境来获取文件的动态API调用序列;其次,引入面向目标关联挖掘的概念,以挖掘出能够代表潜在恶意行为模式的恶意API调用序列模式;最后,将挖掘到的恶意API调用序列模式作为异常行为特征进行恶意代码的检测。基于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MACSPMD对未知和逃避型恶意代码进行检测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4.55%和97.73%,比其他基于API调用数据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2.47%和2.66%,且挖掘过程消耗的时间更少。因此,MACSPMD能有效检测包括逃避型在内的已知和未知恶意代码。  相似文献   

9.
毛蔚轩  蔡忠闽  童力 《软件学报》2017,28(2):384-397
现有恶意代码的检测往往依赖于对足够数量样本的分析.然而新型恶意代码大量涌现,其出现之初,样本数量有限,现有方法无法迅速检测出新型恶意代码及其变种.本文在数据流依赖网络中分析进程访问行为异常度与相似度,引入了恶意代码检测估计风险,并提出一种通过最小化估计风险实现主动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该方法只需要很少比例的训练样本就可实现准确的恶意代码检测,较现有方法更适用于新型恶意代码检测.通过我们对真实的8,340个正常进程以及7,257个恶意代码进程的实验分析,相比于传统基于统计分类器的检测方法,本文方法明显地提升了恶意代码检测效果.即便在训练样本仅为总体样本数量1%的情况下,本文方法可以也可达到5.55%的错误率水平,比传统方法降低了36.5%.  相似文献   

10.
基于特征码匹配的静态分析方法提取的特征滞后于病毒发展,且不能检测出未知病毒。为此,从病毒反编译文件及其灰度图出发进行特征提取及融合,采用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森林(RF)算法对恶意代码家族进行分类,提取恶意代码的操作码指令和灰度图纹理2个局部特征,并将颜色直方图作为恶意代码的全局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融合恶意代码特征与RF算法可实现恶意代码家族的有效分类,平均准确率达到99.59%。  相似文献   

11.
SDN是一种新型网络架构,其核心技术是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然而目前针对SDN网络架构的恶意应用程序研究还较少。针对这一问题,在总结分析现有恶意应用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代码切片技术并基于深度学习框架提出一种面向SDN恶意应用程序的检测方法。它旨在对样本进行模块化分割并提取特征后,将特征向量以矩阵形式重组。在TensorFlow深度学习环境Keras下对SDN恶意样本进行学习和检测,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对恶意应用程序检测率可以达到93.75%,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操作系统的结构性缺陷角度,阐述产生恶意代码的源头,指出当前通用PC操作系统把设备驱动、文件系统等功能都纳入系统内核,导致内核代码庞大,增加了系统保护工作的难度。并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机理进行了形式化描述,研究了蠕虫程序的模块结构,建立了数据驱动型软件攻击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其构成威胁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已经不能够准确描述安全事件,提出了用恶意代码来描述,由于恶意代码的多样性,目前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不能满足需要。在对恶意代码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本地化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恶意代码要获取执行的机会,必然要进行本地化设置,对恶意代码的本地化特点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基于本地化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系统,并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基于本地化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P2P文件共享系统中恶意代码的扩散特征提出了一种识别方法.并制订了相应的防治策略.以减缓、抑制恶意代码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恶意代码的快速发展严重影响到网络信息安全,传统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对网络行为特征划分不明确,导致恶意代码检测的结果不够精准,研究基于PSO-KM聚类分析的通信网络恶意攻击代码检测方法。分析通信网络中恶意攻击代码的具体内容,从网络层流动轨迹入手提取网络行为,在MFAB-NB框架内确定行为特征。通过归一化算法选择初始处理中心,将分类的通信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判断攻击速度和位置。实时跟进通信网络数据传输全过程,应用适应度函数寻求恶意代码更新最优解。基于PSO-KM聚类分析技术构建恶意代码数据特征集合,利用小批量计算方式分配特征聚类权重,以加权平均值作为分配依据检测恶意攻击代码,实现检测方法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文方法应用下对恶意攻击代码检测的正确识别率可以达到99%以上,误报率可以控制在0.5%之内,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Malicious web content detection by machine learn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the dynamic HTML gives attackers a new and powerful technique to compromise computer systems. A malicious dynamic HTML code is usually embedded in a normal webpage. The malicious webpage infects the victim when a user browses it. Furthermore, such DHTML code can disguise itself easily through obfuscation or transformation, which makes the detection even harder. Anti-virus software packages commonly use signature-based approaches which might not be able to efficiently identify camouflaged malicious HTML codes. Therefore, our paper proposes a malicious web page detection using the technique of machine learning. Our stud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a malicious webpage systematically and presents important features for machine learn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ur method is resilient to code obfuscations and can correctly determine whether a webpage is malicious or not.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恶意代码检测方法严重依赖人工提取特征和无法提取恶意代码深层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Bi-LSTM)模型和自注意力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采用Bi-LSTM自动学习恶意代码样本字节流序列,输出各时间步的隐状态;利用自注意力机制计算各时间步隐状态的线性加权和作为序列的深层特征;通过全连接神经网络层和Softmax层输出深层特征的预测概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相较于次优结果,准确率提高了12.32%,误报率降低了66.42%。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恶意代码变种层出不穷,恶意软件更具隐蔽性和持久性,亟需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来识别恶意样本.针对现状,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蒸馏的恶意代码家族检测方法,该模型通过逆向反编译恶意样本,利用恶意代码可视化技术将二进制文本转为图像,以此避免对传统特征工程的依赖.在教师网络模型中采用残差网络,在提取图像纹理深层次特征的同时...  相似文献   

19.
智能手机恶意代码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恶意代码日益猖獗.给出了智能手机和恶意代码的定义,分析了手机恶意代码的攻击方式和传播途径,给出了防范措施及应对建议,最后对恶意代码检测和防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网站恶意性评估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技术。该系统以评估一个给定网站是否具有恶意性为目标,以网络爬虫作为评估工具,以基于行为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为评估手段,是一个可以有效消除安全产品的被动性和滞后性、同时可以有效避开现行主流恶意代码检测技术的缺陷并能有效提高评估精度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