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功能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简要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及其传统的顺序设计方法和协同设计方法,然后论述了软硬件划分问题的由来、软硬件划分在协同设计中的地位、发展过程、主要问题及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2.
陈芸  王遵彤  凌毅 《计算机工程》2010,36(4):256-258
为使软硬件协同设计过程更具分布性、自主性及并行性,在软硬件协同设计中引入多代理(MAS)技术,提出软硬件协同设计的MAS模型,包括系统描述Agent、软硬件划分及映射Agent、软硬件设计Agent、协同通信Agent、性能评估Agent和硬件系统测试Agent的构建和应用。采用多个目标代理映射、协商的方法协调整个协同设计过程。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优化系统级芯片设计方案、软硬件结构和功能,并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监测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百锋  彭澄廉  孙晓光 《计算机学报》2003,26(12):1728-1733
提出一种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它以数据流图为系统模型对嵌入式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进行描述,并通过一种特定的实现结构,使得设计者可以借助快速样机平台和事件驱动式监测技术来精确测定目标系统对系统模型的实现状况,从而使得软硬件协同设计过程特别是系统优化和性能验证能在精确、可靠的测试数据基础上进行.同目前通常使用的以软硬件部件性能估算为基础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相比,这种以测试为基础的设计技术更能确保设计结果的合理.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验证平台及有效的SoC验证方法,介绍了此FPGA验证软硬件平台及软硬件协同验证架构,讨论和分析了利用FPGA软硬件协同系统验证SoC系统的过程和方法.利用此软硬件协同验证技术方法,验证了SoC系统、DSP指令、硬件IP等.实验证明,此FPGA验证平台能够验证SoC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5.
SOC设计中的核心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艳  胡桂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29):110-112
随着集成电路深亚微米设计技术、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集成电路已经进入片上系统(System on a Chip,简称SoC)时代。SoC设计技术是以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复用为基础,以软硬件协同设计为主要设计方法的芯片设计技术,本文从IP核复用技术、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两个方面探讨了SoC设计中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信息领域的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机器人等研究热点发展,嵌入式系统技术再次得到科技工作者和工程师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同时嵌入式系统产品的集成度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软硬件协同设计是开发嵌入式系统产品的重要方法之一,而软硬件划分是软硬件协同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本文对现有软硬件划分方法从不同层面进行梳理和分类,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软硬件划分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对这几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供嵌入式系统开发科技工作者和工程师参考.  相似文献   

7.
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的一般方法,结合CORSAIR、COOL和POLIS 3种有代表性的软硬件协同设计系统,对系统描述、软硬件划分、软硬件协同综合等几个主要设计步骤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SoPC与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软硬件协同设计是电子系统复杂化后的一种设计新趋势,其中SoC和SoPC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SoPC技术为系统芯片设计提供了一种更为方便?灵活和可靠的实现方式。在介绍系统级芯片设计技术的发展由来后,重点介绍SoPC设计系统芯片中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并指出它比SoC实现方式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中关键步骤之一是软硬件划分。文中通过介绍现有嵌入式系统的协同设计方法,如:VULCAN,COSYMA和POLLS,指出了现有方法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UML的新方法。使用UML建立系统模型,根据UML的图例,采用二叉树的结构,计算出每个步骤的成本;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加快收敛的速度,提高解的质量。在算法库和成本库中对系统的软硬件进行划分,通过协同综合,达到协同仿真和验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IP核复用的SoC设计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以IP(IntellectualProperty)核复用为基础的SoC(SystemonaChip,简称SoC)设计是以软硬件协同设计为主要设计方法的芯片设计技术。本文从IP核复用技术、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两个方面探讨了SoC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其中以OCP及Wishbone总线为例,总结了片上总线的特点及其接口技术,讨论了IP核复用技术的应用方法及优势;通过与传统的IC设计相比较,描述了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流程特征,并探讨了软硬件协同仿真技术,同时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的气象数据查询方法存在查询过程复杂、准确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网络环境下气象数据自动查询系统设计方法;首先设置在网络环境下,设计气象数据查询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其中,系统的硬件由上位机和下位机组成;软件设计包括气象数据查询系统气压查询软件设计、湿度数据查询系统气压查询软件设计、气象数据查询系统气压查询软件设计和气象数据查询系统风向风速查询软件设计,在此基础之上,最终实现气象数据的自动查询;仿真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查询气象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12.
Codesign of embedded systems: status and tren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ver increasing embedded system design complexity combined with a very tight time-to-market window has revolutionized the embedded-system design process. The concurrent desig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has displaced traditional sequential design. Furth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now begins before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or even the specification) is finalised. System architects, customers, and marketing departments develop requirement definitions and system specifications together. System architects define a system architecture consisting of cooperating system functions that form the basis of concurrent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Interface design requires the participation of both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velopers. The next step integrates and tests hardware and software-this phase consists of many individual steps. Reusing components taken from previous designs or acquired from outside the design group is a main design goal to improve productivity and reduce design risk. It is argued that new methodologies and AD tools support an integrated hardware software codesign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软件系统设计中人因工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一个经受起市场检验的软件系统,软件工程师的视野需要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转变成“产品工程”的角度,即充分考虑产品使用者--人的因素。为达到这个目的,针对软件系统设计中涉及的人的因素进行研究和探讨,重点探讨人因工程和软件系统设计结合的理论,并介绍一种系统设计中结合人的因素的有效工具--CARMAN。  相似文献   

14.
仿真软件作为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其质量和正确性有着极高的要求。由于各种原因,以前的仿真软件没有统一的格式,维护起来相当困难,设计手段采用人工输入,效率低且容易出错,因此迫切需要寻求一种通用、快捷并能减少人为错误的仿真软件设计方法。在总结运载火箭仿真技术和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仿真软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半实物仿真软件的“运载火箭控制系统通用仿真软件设计平台”;并介绍了这个平台的实现的功能以及研制该仿真平台的关键技术,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软件的规范化、通用化、工程化设计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电力仪表图像智能监控系统存在着稳定性差、效率低下的弊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对电力仪表图像智能监控系统进行设计与研究。电力仪表图像智能监控系统硬件设计包括图像采集单元、数据挖掘单元、无线通信单元与控制器单元设计,软件设计包括数据挖掘终端节点软件、无线通信协调器节点软件与控制器软件设计。通过系统硬件与软件的设计,实现了电力仪表图像智能监控系统的运行。通过仿真对比实验得到,与现有的电力仪表图像智能监控系统相比,设计的电力仪表图像智能监控系统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与监控效率,充分说明设计的电力仪表图像智能监控系统具备更好的监控性能。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航天器地面综测系统软件间通信协议一般是根据不同航天器的测试任务和测试特点而制定的,没有形成统一规范,各航天器综测系统软件协议和接口的差别甚大,导致综测系统软件可移植性差;针对现有航天器地面综测系统软件间通信协议可扩展性能差的现状,以新型小卫星地面综测系统的设计研发为依托,探索并设计了一套基于XML描述与传输的通信协议,开发了地面综测系统软件,并对该通信协议进行了实现和试验;经试验证明,利用XML描述与传输的综测系统软件协议和XML串行化反串行化技术,该通信协议具备良好的操作性和可扩展性,较大的简化了航天器地面综测系统软件间的接口设计,增强了综测系统软件的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17.
嵌入式系统的运行需要可靠性和实时性的保证,因此良好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是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的重要标准。同时为了使软件系统的鲁棒性更强,嵌入式系统的设计需要一个非常好的软件架构。这里介绍了一种基于MCU平台的嵌入式系统软件架构方法。在这个方法中,事件驱动机制的引入满足了对软件架构的要求,主程序中不仅采用了优先调度机制,同时也加入了软件抗干扰措施,这些都使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设计实验比较由该方法得到的软件架构与原始软件架构的实时性,得出由该方法优化后的软件架构确实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某型嵌入式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建模为例,证明了以可视化面向对象的UML建模工具,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为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19.
The authors discuss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errors occurring between design engineers involved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describe an interface design documentation system that can prevent them. The equivalence of human errors in software design and hardware manufacturing activities is established.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must be included in an interface documentation system to prevent communication errors in software design activities, based on foolproofing principles that were identified for hardware manufacturing, are discussed. Utilizing these characteristics, an example of an interface documentation system for software products which control measuring equipment is presented. Its effects on the resultant number of communication errors between hardware and software engineers is subsequently experimentally evaluated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基于PLC和Citect组态软件的油田联合站集输系统设计,详细阐述了系统设计的整体结构和软硬件部分的设计,并采用工控组态软件开发人机接口可视化界面(HMI),使系统具有界面友好,易于操作,运行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