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96孔板倍半稀释法对太白山木姜子枝叶中分离纯化得到的9个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测定获得了化合物对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西瓜枯萎病菌、芍药炭疽病、番茄灰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有8种单体化合物对测试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松属素查尔酮对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MIC=12.5μg/mL),同时该化合物对植物病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对分离得到的7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以Vc为对照,采用DPPH法测定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木姜子枝叶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其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依次为异槲皮素>芹菜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山萘苷>松属素查儿酮>松属素Pinocembrin.  相似文献   

2.
杭白菊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法从杭白菊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经石油醚、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后,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初步分离,再用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制备单体化合物。单体化合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进行结构鉴定。从杭白菊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 7-O-β-D-glucoside)、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 7-O-β-D-glucoside)、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Diosmetin 7-O-β-D-glucoside)。  相似文献   

3.
研究乳浆大戟EuphorbiaesulaL.的化学成分。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乳浆大戟乙酸乙酯提取物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  相似文献   

4.
石榴叶60%乙醇提取物用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等分离纯化,以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抑菌活性测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石榴叶粗提物对11种植物病原真菌和4种细菌的体外抗菌效果很好,并从中分离纯化得到6种单体化合物,经鉴定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4)、没食子酸(5)、鞣花酸(6)。化合物(1)~(3)在石榴叶中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压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从菝葜根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为(2R,3R)-二氢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1),(2R,3R)-二氢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落新妇苷(3),异落新妇苷(4),3,5,7,3',5'-五羟基-2R,3R-二氢黄酮-3-O-α-L-鼠李糖苷(5),芦丁(6),紫云英苷(7),4,6-二羟基苯乙酮-2-O-β-D-葡萄糖苷(8),4,6-二羟基苯甲酸甲酯-2-O-β-D-葡萄糖苷(9),氧化白藜芦醇(10),原薯蓣皂苷(11),薯蓣皂苷(12).化合物1,4-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通过比较菝葜和土茯苓中化学成分的差异,发现菝葜的主要成分为甾体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而土茯苓中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从石胆草(Corallodiscus flabellatus(Craib)Burtt)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3个黄酮苷:大蓟苷(pectolinarin,1),4-乙酰基-大蓟苷(4-acetyl-pectolinarin,2),蒙花苷(linarin,3);2个苯乙醇苷: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芹糖基(1→6)-β-D-葡萄糖苷(4),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芹糖基(1→3)-[β-D-葡萄糖基(1→6)]-4-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5);2个苯乙醇:3,4-二羟基苯乙醇(6)及4-羟基苯乙醇(7).化合物的结构由理化性质、波谱解析得以确定.化合物1-4为首次从石胆草中分离得到.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药材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分析,指认了主要色谱峰,发现石胆草主要含有苯乙醇及其苷类成分,其中化合物5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翼茎羊耳菊(Inula pterocaula)根部三萜类化学成分,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采用Sephadex LH-20凝胶材料、Rp-18反向材料和硅胶进行化合物分离,利用现代光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并从中分离得到12个三萜类化学成分,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1)、赤藓糖醇(2)、乌苏酸(3)、齐墩果酸(4)、2β,3β,23α-三羟基-28-齐墩果酸(5)、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6)、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7)、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28-O-β-D-吡喃葡萄糖苷(8)、2β-羟基-3-O-β-D-吡喃葡萄糖-23,28-二齐墩果酸(9)、3-O-β-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醛基-23-羟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0)、3-O-β-D-吡喃葡萄糖-19α-羟基-乌苏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1),3-O-α-L-吡喃阿拉伯糖-20,19,24-三羟基乌苏酸(12).以上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该研究结果可为翼茎羊耳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70%乙醇(体积百分比)回流提取,结合硅胶、Sephadex LH-20、大孔吸附树脂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分离纯化方法,在库页红景天的根茎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结构鉴定出所得20个化合物分别为十一烷(1)、三十五烷(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没食子酸甲酯(4)、2,6-二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5)、2,4-二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6)、对羟基苯甲酸(7)、2(R)-26-[[(2E)-3-(4-hydroxy-3-methoxyphenyl)-1-oxo-2-propen-1-yl]oxy]-2,3-dihydroxypropyl ester(8)、咖啡酸(9)、没食子酸(10)、酪醇(11)、山柰酚(12)、4,6-二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13)、2,6-二甲氧基-4-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14)、熊果苷(15)、苏丹三(16)、大黄素(17)、芦丁(18)、木犀草苷(19)、3'-甲氧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20),其中(1)、(2)、(4)、(5)、(6)、(8)、(13)、(14)、(16)、(17)、(19)、(20)为首次从库页红景天中分离得到,(2)、(5)、(8)、(13)、(16)、(17)、(20)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从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果实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5种黄酮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芒果苷(1)、芫花素(2)、南荛素(3)、芫花素5-O-β-D-樱草糖苷(4)、芫花素5-O-β-D-葡萄糖苷(5),化合物(1),(3)~(5)为首次从白木香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从西藏牛皮消(Cynanchum saccatum)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1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乙酮(1)、3,4-二羟基苯乙酮(2)、2,4-二羟基苯乙酮(3)、2,5-二羟基苯乙酮(4)、白首乌二苯酮(5)、3,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6)、对羟基苯甲酸(7)、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8)、3,3'-二甲氧基-4,9,9'-三羟基-苯并呋喃木脂素-7'-烯-9-O-β-D-吡喃葡萄糖苷(9)、加加明3-O-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苷(10)、青阳参苷元3-O-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11)、β-谷甾醇(12)和β-胡萝卜苷(13).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鹅绒藤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8、10、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采用Sephadex-LH20、RP-18、MCI和反相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水红木(Viburnum cylindricum)枝叶的纯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20个已知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应用NMR和MS等波谱技术并结合参考文献,这些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6-三羟基-8-甲基蒽醌(1),山柰酚(2),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3),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4),香橙素(5),间苯三酚甲醚(6),4-羟基苯甲酸(7),2-甲氧基间苯三酚(8),3,4-二羟基苯甲酸(9),对羟基桂皮酸(10),(E)-4-甲氧基肉桂醛(11),8-(β-D-吡喃葡萄糖基氧基)-9-羟基萘并[2,3-c]呋喃-1(3H)-酮(12),葡萄糖(13),橄榄脂素(14),落叶松树脂醇(15),七叶内酯(16),去氢二异丁香酚(17),(7S,8R)-4,5,9,9-四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18),丁香树脂醇(19),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20).其中化合物1,6~12和1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DPPH法对化合物1~12和14~20进行了抗氧化活性评价,发现化合物1和6~11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EC50范围:1.6~22.5 mg/L).  相似文献   

12.
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小麦赤霉病菌、白菜黑斑病菌、西瓜枯萎病菌、葡萄炭疽病菌等为指示菌,对红毛七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三萜皂苷化合物对测试的8种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16α-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葳严仙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显示出很强的抑细菌活性,MIC值为3.9μg/mL;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方法和热板法对分离得到的三萜皂苷化合物常春藤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常春藤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1→2)-α-L-阿拉伯吡喃糖苷等进行了抗炎和镇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种三萜皂苷化合物对小鼠的抗炎、镇痛效果与剂量成依赖关系.在注射化合物30min后,镇痛效果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玉米花粉黄酮类进行了精制,精制后黄酮类含量达66%.利用薄层色谱、紫外扫描、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仪对其黄酮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精制的玉米花粉黄酮类中至少有7种黄酮类化合物,即槲皮素-3,3’-O-二葡萄糖苷、槲皮素-3,7-O-二葡萄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3’-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4’-O-二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14.
窝儿七中化学成分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对从窝儿七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测定获得了化合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苹果腐烂病菌、芍药炭疽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窝儿七中得到的山奈酚、山奈酚糖苷、鬼臼毒素、鬼臼毒素糖苷、鬼臼毒酮、山荷叶素及山荷叶素糖苷对测试的8种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鬼臼毒素与鬼臼毒素糖苷对绿脓杆菌抑制作用最好,MIC为6.25μg/mL.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鬼臼毒素的镇痛作用进行研究,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通过热板法测定小鼠痛阈值,表明鬼臼毒素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比其镇痛作用时间短,但镇痛作用见效快.  相似文献   

15.
旋覆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旋覆花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现代研究表明旋覆花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通过柱层析、HPLC等分离方法对旋覆花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纯化得到6种单体化合物,并通过化学方法和现代波谱学方法技术(一维及二维核磁共振谱等)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槲皮素、α-菠甾醇、山奈酚、伊谷甾醇葡萄糖苷、α-葡萄糖。  相似文献   

16.
薇甘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并结合Sephadex LH-20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鉴定和NMR等波谱法进行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在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为deoxymikanolide(I)和dihydromikanolide(Ⅱ);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3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甾醇类化合物和1个有机酸,结构分别鉴定为mikanin(Ⅲ),eu- palitin(Ⅳ),豆甾醇-β-D-葡萄糖苷(V),3,4’,5,7-tetrahydroxy-6-methoxyflavone 3-O-β-D-glucopyranoside (Ⅵ)和绿原酸(VII).豆甾醇-β-D-葡萄糖苷和绿原酸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中药臭梧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对臭梧桐(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臭梧桐中分离得到11种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洋芹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丁酯、乙酸橙酰胺、类叶升麻苷、马替诺皂苷、5-羟甲基糠醛、corchorifalty acid E、单棕榈酸甘油、正癸醇。其中乙酸橙酰胺和corchorifalty acid E为首次从马鞭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5-羟甲基糠醛为首次从大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2-氯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是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以D-葡萄糖为原料,一锅法合成2,3,4,6-四-O-乙酰基-α-D-1-溴代吡喃葡萄糖供体.该供体在促进剂碳酸银的作用下与2-氯乙醇偶联,立体专一性地得到了1,2-反式结构的2-氯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氢谱分析得到了确证,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9.
以丁香酚和异丁香酚以及α-D-溴代四乙酰基葡萄糖为原料,用NaOH水溶液与丙酮的混合溶剂进行丁香酚-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和异丁香酚-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的合成,然后用K2CO3/CH3OH进行脱乙酰基反应,最后得到丁香酚和异丁香酚-β-D-葡萄糖苷,反应总得率为36.8%,产物的结构经IR,1HNMR,13CNMR证实。  相似文献   

20.
老鹳草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结合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品化合物,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在原来分离的基础上又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琥珀酸(7)、山奈酚(8)、胡萝卜苷(9)、山奈酚-3,7-O-α-L-鼠李糖苷(10),其中化合物7,9,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为太白山老鹳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