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喜欢音响器材,比喜欢照相器材来得多。音响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种乐趣,而摄影仅是我的业余爱好,前者是用不同的器材来鉴赏音乐家门的作品,领略音乐家的艺术和才华,后者是靠器材自己来创作出一幅可以让人们欣赏的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中国技工院校得到大力发展,而开设的艺术专业与课程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沿海地区与华南地区的技工院校,也慢慢趋向专业化与细节化,而数码摄影课程则是专业课程之一,同时数码摄影课程已经成为艺术课程上不可缺少的一员。鉴于现在数码摄影技术越趋先进,数码摄影产品日新月异,在技工院校开设相应的数码摄影课程也越来越多,现对完善技工院校艺术专业数码摄影课程提出我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刘畅 《移动信息》2014,(11):62-62
人像摄影不同于风光摄影,除了需要摄影师精湛的技艺,模特与摄影师之间的配合也尤为重要。每次拍摄前,除了专业的平面模特,大部分模特几乎都要问摄影师同样的问题:我该怎么摆姿势?我的手应该放在哪里?哪个角度让我看上去更瘦?我应该如何笑?我眼睛该看哪里?这些问题如果不知道,当模特站在数盏闪光灯下或是专业的相机前时,会显得非常无助,而且这样的尴尬场面会影响拍摄过程,照片出来必将死板生硬。成功的人像摄影作品中的模特总是一种放松的状态,无论在什么样的场景下,都完美地呈现在镜头前,这就需要摄影师与模特的充分沟通。其实人像摆姿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4.
数码照片多了,再大的硬盘也有放不下的时候。而且,像摄影作品这类的数码照片仅仅放在硬盘上也是十分不安全的,病毒、死机、误操作都可能对硬盘上的数据造成损坏。因此,怎样安全地保存与备份大量的数码照片,就成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渔樵耕读”曾是中国古代文人所向往的恣意、淡泊自如的田园生活,它隐喻着一种质朴、简单而又反反复复的生活方式。陈硕的艺术工作是平静的,没有过多的起伏,也没有追赶的疲惫,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余辉落尽的时候,泛着镜光的陶片被编织成一把椅子或是空空的盔壳,亦如寥无人迹的荒园。  相似文献   

6.
父亲是个摄影爱好者,在我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成了父亲的模特,儿时的我对父亲那个门窗紧闭的特殊房间充满了想象。因为每次父亲都是独自一人进出,把我拒之门外,那时候我总以为这里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后来,在我懂事的时候,父亲终于允许我进去看个究竟,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了解“摄影”的魅力,那昏暗的灯光,那些瓶瓶罐罐,那一条条挂着的胶片,以及那些在溶液中渐渐浮现的身影,都让我为之着迷……  相似文献   

7.
杨彬 《新潮电子》2003,(12):134-137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摄影,并用过很多的相机。但如今,我最喜欢的还是数码相机,因为它的友好,它的方便,既能让我随时捕捉身边动人一刻,也能随手删掉不愉快的回忆。数码相机,让我更热爱摄影,也更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8.
就在我们还为了Grubby与PPG之间的深情缠绵是否影响了兽王的战绩而争执不休。有人还为此被无数口水包围的时候。欧美同行们的反应好象就淡然很多,甚至表现出了积极的娱乐精神。先是电子竞技奥斯卡把Grabby与PPG的深情拥抱定为2007年最佳电竞摄影作品,现在又有这篇把Grubby与PPG比拟为贝克汉姆与维多利亚夫妇的妙文。  相似文献   

9.
电影和魔方是我从小的最爱。痴迷于转动小小的几何体所带来的魔力变换,沉浸于影像表达的艺术与真实。后来,如愿以偿地读了摄影专业.大三的时候投拍电视剧,到后来接拍宣传片、广告、电视电影……直到和一群和我一样执着于影像表达的战友组建爱微传媒——一个以打造多样性个人影像消费为核心的全新互动性影视传媒平台。在影像之路上一点一滴的实现着自己儿时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兰佩瑾 《数字生活》2011,(7):144-149
初识李少白:一个敢玩"黑白负片反转"的人李少白,这个名字深深地印记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是因为他是个名人,而是因为我们是合作的好搭档。但是在1981年,当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的时候,却是在我战友的家中。我当时在江苏工作,到北京出差时去战友家拜访,战友知道我从事摄影、邀请我到他一个名叫"李少白"的邻居家观看幻灯片。没有寒暄和煽情的开场,一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这么喜欢手电,并且很仔细地研究,甚至到达发烧的程度?爱好,对!就是简单的爱好。或者这样的回答有些牵强,或者这样的回答是在打发一些人的好奇,但是我依然继续着这样的回答。生活很多时候是枯燥的,而爱好则在业余的时间给人很多的快乐。就像有人喜欢听歌,对HIFI设备发烧;有人喜欢摄影,对相机发烧一样,也有着这样的一群人因喜欢手电而对手电发烧。  相似文献   

12.
摄绘主义     
COMA 《新潮电子》2007,(10):184-185
摄影与绘画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艺术,但是它们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色彩、构图、层次、意境……它们同样追求,特别是数码影像时代的到来,更是让我们对拍摄的照片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间——原来它们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在Coma的摄影作品里,你会看到油润的肌肤泛着金属般的质感,浓郁的色彩仿佛着墨很深,但色彩过渡的细节却又清晰可辨,这总让人怀疑他在拍摄前就已经预留好了后期绘画制作的构想,从而让摄影的美丽得以无尽地伸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数码》2006,(1):94-95
“作为摄影工作者,摄影,是我的人生;旅行,让我捕捉对人生的热情。每次出国,除了专业器材,我跟大家一样,会随身携带一台轻巧的数码相机。这次来到Barcelona,我用的就是BenQ X600。我试着拍摄人像、建筑和风景,无论早上或晚上,所呈现的色彩和质感,都让我满意。这段日子,它成为我最专业的助手,最信任的伙伴;随时放在口袋里,捕捉当时的感觉,当地的生活故事。如果你喜欢摄影,喜欢这个世界,BenQX00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何:听说您要出版一本名叫《没有阳光的时候》的摄影书。为什么要强调没有阳光这一点呢? 李:我认为在摄影中,尤其是风光摄影中.人们对光是摄影的灵魂坚信不疑.因此想方设法去追求光,追求所谓的好光线。在摄影人的眼中的光,实际上指的是阳光,因此碰到没有阳光的时候.就会心情沮丧.甚至不愿举起相机。为了纠正这种偏见.克服这种摄影误区.我决定写一本专门讲述没有阳光的时候如何拍照.而且拍出好照片的摄影书。  相似文献   

15.
安德烈:我小时候跟随父母从智利移民到西柏林,我很早就开始对图片摄影感兴趣,然后突然某些时候就转移到拍电影了。90年代后期我开始跟电视剧组,很快就当了摄影组的实习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们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也在发生变化,音乐、旅游、摄影、音响等等,种种能够体现文化修养、艺术品位的东西,已经渐渐地来到了大家生活周围,也造就了众多爱好者,我们广大的读者不仅仅是音响爱好者,也许很多可能还是摄影或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者。  相似文献   

17.
Jongky 《数码》2008,(12):144-147
当我第一次拿到相机的时候我就对它产生了强烈兴趣,即使那时我对摄影毫无所知。当时我买了一本摄影书籍开始学习并不断实践拍摄,后来我渐渐地了解了一些摄影知识。从这以后,我就对此着了迷,倾注真情,走上了我的摄影之路。我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相机是Canon EOS100,那时的我很拮据,但还是省下每一分钱攒着添置摄影器材。  相似文献   

18.
很多人羡慕新闻记者的工作,尤其是图片纪实类记者,不光是因为他们那被神秘化的生活方式,更因为他们那被神秘化了的摄影经历。如果要讨论新闻摄影,那么范畴就非常之广了,这里,我们不去涉及那些教条式的摄影技法,仅对新闻类摄影抓拍中器材及其应用做一番介绍与梳理,为你揭开他们神秘面纱的一角。  相似文献   

19.
自来电之城     
往往 《数字通信》2007,(21):10-10
也不知道是谁说的:没电的手机,就仿佛板砖一样讨人嫌。说实话,手机没电的时候.我就一直处于忐忑不安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张彬杰 《无线电》2011,(7):44-48
在校学习期间,教我单片机的王老师时常提起ARM处理器。她提醒我说,我们是计算机专业的,应该研究嵌入式系统。起因是.我喜欢单片机,而单片机偏偏在我们学校是电子系的专业。把单片机玩转了.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我,就显得偏离专业了。那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