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育人  李青宁 《工程力学》2000,1(A01):446-450
本文将框架结构的结点简化为弹性结点。推导了两端弹性联结杆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通过编制的程序分析比较了弹性结点对结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的影响。说明该方法更能真实反映结构的实际情况。为结构的动力计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柱面网壳结构动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博青 《工程力学》1996,(A03):575-580
本文采用子空间迭代法系统地研究了双层柱网壳结构的自振特性,按反应谱法分析了竖向地震作用下柱面网壳结构的内力分布规律,并与相应的静内力作了比较,文中还对柱面网壳考虑支承竖向弹性刚度及法向弹性刚度的动力反应作了分析,文中所给出的结果对实际工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6 W大冷量斯特林制冷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实验分析了大冷量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的动力特性和热力特性,详细讨论了对制冷机性能有重要影响的参数如固有频率、工作频率、相位角、充气压力、排出器位移等.样机采用牛津型斯特林制冷机结构,在93 W输入功率下初步获得6 W/90 K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指数摩擦力模型滑移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基于指数摩擦力模型,本文利用预估校正的数值积分方法计算滑移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了地面谐运动下结构的加速度传递率及基底滑移率随频率比的变化规律,并发现滑移隔振结构的振动有振幅跳跃、基底爬行等非线性动力特征。  相似文献   

5.
对利通广场实施了在台风“韦森特”影响下的楼顶风速、风向和风致加速度响应的实时同步测试。获取了本次台风影响时此超高层建筑顶部的湍流强度、阵风因子及脉动风速功率谱密度等风场特性。通过对风致加速度的分析,研究了风致加速度的频谱特征、结构自振频率及其振型等相关动力特征,采用随机减量法求得结构第一振型阻尼比与振幅的非线性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对此超高层建筑在无风荷载的环境激励条件下GPS楼顶位移的测试和分析,探讨了GPS多路径效应的形成机制及消除方法。并将GPS位移以及风致加速度获得的结构自振频率,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两种测试方法均能有效识别实际结构的自振频率等动力特征。上述实测分析结果可为超高层建筑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上风力机塔柱支撑结构受到土基、海洋流体作用的复杂特点,开展多介质耦合条件下塔柱支撑结构动力特性研究。在考虑流固耦合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海床土基弹性条件对塔柱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最后得出了水流、土基与塔柱结构三合一综合动力特性分析结果,初步取得了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海上风电场塔架支撑结构的抗振设计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性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某办公楼是结构体系复杂的大型建筑,在整个结构方案中为了满足建筑上的需求,经过了3次竖向转换。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应用国际通用软件ANSYS对结构的动力特性、反应谱及动力时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规律,以便同类建筑参考。同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船坞坞口岩坎水下爆破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陆相成  王朝军 《爆破》2001,18(2):81-82
灵山船船坞坞口岸坎爆破范围宽度大,纵深长,厚薄不均,离重要的近,采用常规水下爆破很难进行施工,通过分析比较,采用了超深缓倾孔水下爆破法,将坞口岩坎一次爆除。  相似文献   

9.
船坞门槛一般分花岗岩与钢板两种,其中以花岗岩安装施工难度更大,其肩负着坞门止水的重任,因此无论水运规范还是设计单位均对其提出了超高精度的施工要求,本文对其施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多层大开间少内纵墙住宅结构动力实测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为多层大开间少内纵墙住宅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一个部分,本文介绍了华威二十三号楼及试验模型不同工作阶段的动力实测工作,初步了解了这种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了影响这种结构基本周期的因素,提出了计算基本周期的经验公式,为这种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董建华  朱彦鹏  马巍 《工程力学》2013,30(5):250-258
考虑了土体与结构的性质及相互作用,建立了框架预应力锚杆边坡支护结构动力计算模型。该模型根据框架预应力锚杆的实际工作机理,自由段和锚固段分别简化为两段均匀弹性圆杆,将土体对锚固段的作用处理成一个线性弹簧和一个与速度有关的阻尼器,把框架对锚杆的惯性作用简化为集中于锚杆外端头上的等效质量加以考虑,基于前述简化,推导出框架预应力锚杆边坡支护结构协同工作的水平地震动力运动方程,并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最后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并与数值模拟、振动台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吻合较好,说明提出的方法是实用、可靠的。通过该模型可以得到框架预应力锚杆边坡支护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位移、锚杆轴力地震响应、地震作用下的轴力峰值沿边坡高度及锚杆轴向的分布规律,为框架预应力锚杆边坡支护结构的动力分析与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运行过程中的水电站厂房支承结构动荷载的作用复杂,确定支承结构动力特性是水电站厂房动力分析中的重要问题,然而常规的试验手段对结构有较强的破坏作用或者因难度较大不易实现。利用李家峡双排机主厂房真机试验中的测试数据,基于动力学原理分析了停机过程中结构振动及荷载的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应用停机过程识别厂房支承结构动力特性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将机组测试与结构测试成果相结合,并充分利用小波分析的优点,成功地克服了停机过程分析中荷载变化历程长,结构振动非平稳等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随机结构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分类,简述了近年来提出的基于随机因子的结构分析方法的基本求解过程。对随机结构分析中的随机变量分布概型的确定、随机载荷的处理和随机参数相关性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随机因子法在结构分析和边界条件的处理、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分析、随机振动响应分析和动力可靠性分析、智能结构在开环和闭环状态下的动力分析、随机稳态和瞬态的温度场分析以及随机参数结构在随机热载荷下的响应分析等诸多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重庆轻轨实施详细的动力试验.测试轨道梁和墩的固有振动特性;测试轨道梁和墩在试验列车以不同速度行车、制动工况下的应变、位移、加速度动力响应,并进行了列车行车舒适性试验.在实测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各工况下轨道梁和墩应变、位移及加速度的最大动力响应结果,并分析动力响应值及其动力系数与行车速度的关系.对比分析动力试验结果及理论计算结果,并参照铁路桥梁相关检定规范,结果表明轨道梁系统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动力性能良好,单轨列车则具有良好行车舒适性.此外针对轨道梁的固有振动频率讨论其安全限值问题.试验及分析结果为该类型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检测评定及相应规范或标准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侯丰泽  王克星 《工程力学》1999,3(A03):791-795
本文研究了某高层工业建筑结构动力特性,采用了振型叠加时程分析法进行了结构地震反应的计算,分析了结构的自震频率和地震作用下结构位移和应力反应,获得一些初步结论,对同类型结构体系的计算分析和抗震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埋置框架的横向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求解埋置于分层土中的框架结构受侧向瞬态荷载作用时的动力响应的简单方法。通过与其它方法比较可知,它具有良好的精度和稳定性。这种方法的桩周土模型采用Winkler假定,它将框架结构的各梁柱单元联结起来,从而求得整个结构的动力响应。通过动力分析评价了不同形式的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参数研究揭示了框架结构的刚度、框架材料与土的刚度比、冲击力作用时间以及荷载作用位置等因素对框架结构横向振动的影响。由于它克服了传统的静力法不能考虑结构的惯性力以及土的粘滞阻尼和动刚度的缺点,因而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乔磊  谭峰  杨庆山 《振动与冲击》2011,30(6):109-113
基于动力分析的Newmark法和非线性分析的全Newton-Raphson迭代法,编制程序进行薄膜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利用主应力-主应变判别准则确定褶皱区域并采用修正本构矩阵法考虑局部褶皱引起的物理非线性;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薄膜结构振动形态的波动性和非线性特点;分析了马鞍形薄膜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讨论了膜材褶皱对薄膜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从斌  刘勇 《工程力学》2000,2(A02):262-266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研究了带厚板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以下简称厚板转换结构」静力、动力特性;通过对一组模型的静力分析,研究其应力、变形规律,采用振型叠加时程分析法进行计算,分析其振频率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安远  卢永友 《工程力学》1997,(A02):664-667
本文通过1:50比尺的有机玻璃模型对广州市某办公综合大楼进行实验模态分析,并对该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在流固耦合作用下分流叶片对低比转数离心泵内部非定流动及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以高温熔盐泵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NSYS CFX12.1和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对有/无分流叶片的两种方案高温熔盐泵,进行了考虑泵内部流场和结构场的相互作用的双向流固耦合求解。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案对泵非定常流动及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固耦合作用使得各监测点的压力脉动和径向力脉动规律和幅值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说明在该类泵的流场模拟中,流固耦合作用较明显,不可忽视;分流叶片的添置减小了流场内压力脉动及径向力脉动幅值;带分流叶片转子的变形量变化梯度、等效应力变化梯度、最大变形量及最大应力值均小于不带分流叶片转子,且带分流叶片转子等效应力随时间的变化也明显小于不带分流叶片转子。即分流叶片的添置不仅有利于提高转子的承载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改善转子的变形和受力,从而提高转子的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