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慧  傅菊芬 《针织工业》2018,(11):84-87
介绍无钢圈模杯文胸匹位厚度与下扒中心角度的选择以及文胸塑形效果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塑形指标包括乳点间距、乳房横径、乳点高、胸厚、乳房深度和乳房表面弧长。制备下扒中心角度分别为0°、11°、23°、31°时4种版型的文胸,以及杯罩匹位厚度分别为3、8、15、22 mm的4款文胸,分析文胸下扒中心角度和匹位厚度对无钢圈模杯文胸塑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钢圈模杯文胸的下扒中心角度和匹位厚度对文胸的塑形效果均有显著影响。匹位厚度为3~22 mm时,匹位厚度越大,文胸的聚拢效果越明显;下扒中心角度为0°~31°时,下扒中心角度越大,文胸的聚拢效果和上托效果越明显;乳点间距、乳点高和乳房深度是体现文胸塑形效果变化最显著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针对不同胸型穿着不同文胸具而产生不同塑形效果的问题,选取圆盘形胸部形态志愿者3名、圆球形胸部形态志愿者4名、纺锤型胸部形态志愿者1名,分别穿着选取的10款样本文胸,通过三维人体扫描仪测试BP间距变化(胸部两最高点间距)和FNP(前颈点)到BL(胸围线)的垂直距离变化,分析文胸的聚拢效果和上托效果。结果显示:圆盘型胸部形态女性选择中厚罩杯或超厚罩杯、低胸型钢圈、U型后比的文胸,塑形效果较好;圆球形胸部形态女性选择具有中厚罩杯或超厚罩杯、连鸡心钢圈或者普通型钢圈、普通后比的文胸塑形效果较好;纺锤形胸部形态女性选择中厚罩杯或厚罩杯、连鸡心钢圈、U型普通后比或一字型低后比的文胸,胸部塑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选取5款材质相近的华歌尔品牌3/4杯经典款75B号型文胸为试验样品,选择9名胸部形态不同的女大学生进行试穿试验,采用日本AMI3037气囊式压力测试仪测试文胸压力值,采用马丁测量仪测试乳点间距得到文胸的聚拢效果值,并采用心理学5级标尺对文胸的整体舒适性进行评价。分析不同胸型受试者对应的文胸压力值、聚拢效果、整体舒适性,以及3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胸型受试者穿着不同结构文胸时的压力舒适性与聚拢效果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钢圈带内侧点和骨条上端点对文胸的压力舒适性影响显著,钢圈带内外侧点、后背扣中点对文胸的聚拢效果影响显著。该研究可为企业研发新款文胸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消费者购买文胸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梁素贞  张欣  周捷 《纺织学报》2007,28(8):75-78
以三维人体测量为基础,从影响女性乳房形态美的主要因素——乳间距、胸点高出发,将254位年龄在18-25岁的西部女大学生的乳房基本形态分为9类,并对其分布特点及文胸类型选择做了分析,得出青年女性胸身比在0.71左右,乳间距与胸宽比在0.5左右;在文胸穿着上以普通型为主,其次是提胸型和侧收型,较少的人需要穿着同时具有提胸和侧收功能的文胸,此结果能为内衣企业制定文胸生产方案及女性的文胸号型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占玥 《纺织科技进展》2011,(6):76-78,89
根据乳沟省β1、胸省β2、腰省β3省道量分布的不同,设计制作了包括基础文胸样衣在内的11款3/4罩杯文胸,采用气囊式压力测试系统,分别测量了11件样衣9个测试点的压力值,通过SPASS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了文胸罩杯省道量的分配与罩杯对人体压力舒适性之间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6.
根据文胸市场调研情况及文胸的制版方法,制作9款B75号型具有不同心位参数(心位高和心位宽)的试验文胸。采用接触式测量法测量文胸经试验者静态条件下穿戴前后的12个文胸塑形效果特征参数。选取文胸穿戴前后差异性最大的乳间距、右乳高和乳点-下缘点距离3个参数作为塑形效果参数,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文胸塑形效果参数与心位高、心位宽的偏相关性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该研究可为文胸生产企业提供数据参考,对终端消费者选择文胸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女性文胸的结构参数与结构设计方法,包括原型法和扒样法,对100位广东地区18~25岁青年女性的体型数据进行测量与计算,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表明:前纵乳高差、后纵乳高差和前后乳高差不相等.因此乳房前中边缘点、下胸围边缘点和后侧边缘点不在一个平面内,而一般的文胸钢圈将此3个边缘点置于一个平面内,导致文胸穿着时出现各种问题.阐述了对文胸钢圈造型修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胸纸样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英 《纺织学报》2006,27(1):103-106
通过对圆盘形乳房全罩杯文胸立体裁剪纸样设计及拓板修正,分析女性圆盘形、半球形、圆锥形和下垂形4种不同乳房体态特征,以及弹性面料对文胸板型的影响,研究适合此4种乳房体态的文胸纸样的改良方法:更改上下罩杯或后片纸样的尺寸,达到乳房托高、集中的造型效果。使文胸的纸样结构更趋于完美,更符合女性穿着舒适性和健美造型的生理需要。  相似文献   

9.
陈慧娴  鲁虹  李书洋  左恒 《纺织学报》2019,40(9):159-166
为探究运动文胸各结构设计要素作用于人体的穿着舒适性,使用马丁测量仪测量7位罩杯号型为75B的女性裸体状态和穿着6款低、中、高强度支撑的运动文胸时的尺寸;借助气囊压力测试仪对人体的胸、背、肩、侧、下胸围等处的9个压力测试点进行静态压强测试和主观舒适度评定;并观察运动前后下围织带、肩带、夹弯、领口弧线处标记线的位移变化。研究发现:低强度运动文胸各点压强值小,舒适度高,高强度文胸对乳房左右和前后方向束缚大,文胸下围织带和罩杯向上滑移,肩带向颈部内侧滑移,后背和夹弯处运动前后滑移量少;高强度运动文胸应注重优化肩带、后背夹弯弧线、下围织带处的结构设计,减小人体肩部、下胸围、后背处的压强,提高整体穿着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
尚笑梅  许憬 《纺织学报》2011,32(6):118-123
由于妇女乳房保健和追求形体美的需要,不同的乳型需要不同立体造型的文胸,以形成对乳房托起和再塑型的功能,达到合理有效地保护乳房的作用,同时在不同乳型基础上设计文胸样板,亦会体现出针对各种乳型的纸样处理方法,因而如何知道乳房的非标准形态和及其塑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选取外偏扁乳型活体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次设计,获得了样本矫...  相似文献   

11.
选取3名胸部号型为75B的年轻女性以及8款不同结构参数的文胸样衣进行文胸压力舒适性和胸部聚拢效果试验。选取7个人体胸部曲率比较大的点作为压力测量点,采用日本AMI 3037-10气囊式接触压力测试仪、马丁测量仪,测试得到各测量点的压力值及胸部聚拢效果值,并用Spss软件分析文胸压力舒适性与聚拢效果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文胸整体舒适性与文胸钢圈带内侧点、骨条上端点压力呈显著负相关,文胸聚拢效果与文胸钢圈带外侧点、骨条上端点、骨条下端点、侧缝点压力成显著正相关。文胸整体舒适值与聚拢效果值的关系可表示为整体舒适值=4.412+0.211×聚拢效果值。  相似文献   

12.
匡才远 《国外丝绸》2008,23(1):19-21,35
1935年以来,文胸规格体系是基于胸围和下胸围建立的。而乳房呈复杂的立体形状,按照现行的规格体系进行文胸规格的分类是不合适的。本文以20~39岁的456名女性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K聚类分析法对98个三维测量尺寸,5个手工测量尺寸及乳房参数(胸突角、乳间距、乳宽、乳深、乳房体积及曲率)进行了分析,确定下胸围、乳深/宽比为分类参数,提出了适合中国女性的文胸规格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段杏元 《纺织导报》2012,(7):149-150
文胸的主要功能为保护和固定胸部,防止胸部下垂,并修饰胸部曲线,以保持胸部理想的形态。文胸结构设计对文胸塑形功能的实现有重要影响,而文胸结构设计的重点在于罩杯结构设计。在文胸罩杯结构设计中,罩杯省量的大小及分配决定了罩杯的造型,同时也会影响到文胸的塑形效果。因此,研究罩杯省量的分配对文胸塑形效果,对指  相似文献   

14.
选择9名穿着C罩杯文胸的女性为实验对象,测试静止状态下穿着有、无钢圈2种类型文胸的受压情况。用Flexiforce压力传感器采集各个测量点的受力数据,再结合主观评价综合分析钢圈对文胸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钢圈对胸下围压力及压力舒适性有一定的影响,对其他部位的压力及压力舒适性没有显著影响。客观数据结果显示无钢圈文胸在胸下围处的压力大于有钢圈文胸,但是主观评价数据显示有钢圈文胸胸下围压力大于无钢圈文胸,说明客观测量并不能完全代表主观感受;无钢圈文胸的压力舒适性大于有钢圈文胸的舒适性,其中肩带和胸下围是引起不舒适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女性穿着运动文胸时的压力舒适性,制作3款底围宽度不同的运动文胸,测量10名女大学生穿着3款运动文胸做拉伸运动时8个上半身测量点(侧颈点、胸凸(BP)点、乳房侧下点、下围前中心点、下围前侧点、下围与侧缝交点、下围后侧点、后背肩胛骨点)的压力值,并设计运动心肺实验,获取静息阶段、运动阶段、恢复阶段对应的通气量、摄氧量、相对摄氧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呼吸商、心率6个生理指标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动文胸压力会对生理指标产生影响;对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将6个生理指标量提取为呼吸因子和心率因子;对8个测量点的压力值和提取的2个生理指标因子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得出拉伸运动时女性胸部和腰部的压力大小是影响呼吸因子的主要因素;心率因子与8个压力测量点相关性均不显著。研发运动文胸时应重点考虑其对胸部、腰部施加的压力大小,同时优化罩杯和底围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文胸结构设计中主要细部尺寸的人体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素贞  张欣  陈东生 《纺织学报》2008,29(12):69-73
为使文胸结构设计更加规范、科学,以三维人体测量为基础,通过对102位西部青年女性的乳房细部特征尺寸的测量,结合内衣企业文胸结构设计的特点,寻找文胸结构设计中主要细部尺寸的人体依据,分析人体乳房细部特征尺寸与文胸结构设计中主要控制部位尺寸间的关系;通过SPSS统计分析,建立了文胸结构设计中主要细部尺寸关于胸围、胸下围及胸差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文胸压力,以40名在校健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其穿着合适尺码的文胸后,对文胸10个重要部位进行压力测试。建立BP神经网络和灰色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人体5个测量参数对文胸10个部位的压力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文胸压力值只能达到真实压力值的73.55%,而通过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文胸压力值可以达到真实压力值的84.70%。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结合BP神经网络模型和灰色模型的优点,发挥两种模型的优势,对文胸压力值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文胸压力,以40名在校健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其穿着合适尺码的文胸后,对文胸10个重要部位进行压力测试。建立BP神经网络和灰色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人体5个测量参数对文胸10个部位的压力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文胸压力值只能达到真实压力值的73.55%,而通过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文胸压力值可以达到真实压力值的84.70%。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结合BP神经网络模型和灰色模型的优点,发挥两种模型的优势,对文胸压力值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运动文胸的防震效果,以及穿着运动文胸时的感受情况,使用相同面料,制作了统一尺寸、厚度相近的7款运动文胸。运用三维动作捕捉仪,测试实验者在裸胸状态以及穿戴7款运动文胸在跑步运动中胸部移动状况。通过乳房相对躯干的位移极差值和穿戴文胸前后的位移减少百分比,运用SPPS软件进行数理统计,比较运动文胸的防震效果,并结合主观实验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在现有运动文胸款式的基础上对其造型设计提出改进建议。结果表明:文胸背部设计成交叉款式的防震效果较好,同时肩带加宽,可减少肩部的压强,提高穿着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人体运动时不同类型的文胸对乳房位移的控制效果,选取市面上常见的7款文胸为试验材料,以3名体型相近的女大学生为试验对象,每名试验对象分别穿着每款文胸进行10次以上的动态捕捉试验,计算乳房位移率,同时对于受试者在穿着不同文胸状态下的文胸舒适性进行主观评价。结果表明,乳房位移率与胸部舒适性显著相关。压缩式运动文胸比普通罩杯文胸、针织运动文胸控制乳房位移的效果要好,双层压缩运动文胸并不比单层压缩运动文胸控制乳房运动的效果好。同种运动文胸对乳房位移的控制效果因试验对象的不同存在一些差异。该研究为运动文胸舒适性的评价提供了一种客观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