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点触控手势识别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当下流行的多点触控设备,对多点触控手势识别算法进行了研究,通过类比计算机中的快捷键设计出了一系列的触控手势,并结合曲线识别算法提出了一种多点触控手势识别算法。实验在当下流行的Android设备上进行,手势检测成功表明了识别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GPU的多点触控图像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有的图像校正技术仅对触点坐标进行校正,存在损失大量操控面信息,限制复杂交互方式的缺点。为此,利用图形处理器(GPU)的可编程性和图形图像计算方面的优势,由GPU完成图像校正和处理过程,以此提高图像处理速度。为使系统支持更复杂的操控与交互,改进图像校正和处理流程,实现图像的整体校正,在保留操控面全部信息的同时减少CPU占用资源。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多点触控技术是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关键是实现对触控点的准确跟踪定位,针对基于计算机视觉多点触控系统,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多点触控检测系统。系统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针对多点触控系统的环境,采用基于直方图统计面积比法的实现前景分割,第二个模块对二值化结果进行连通域行标记,第三个模块在Microblaze中完成,对行标记结果进行列标记以及计算连通域重心,行标记与列标记模块并行运算。该系统在Xilinx公司的XC3s1200e上实现,摄像机分辨率752*480@60Hz,实验证明,该系统处理速度较快,可以实现对多点触控系统的实时跟踪定位。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点触控手势间接指令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点触控的沙画手势识别系统,该识别系统由时间、空间、形状信息控制。提出一种手势图形建模方法,测量手势的笔划之间的空间和时间关系。采用聚类算法标记手势图形中笔划的形状信息作为局部形状特征;利用基准方法HBF49特征提取全局形状特征。通过一组有10种不同多点触控的沙画手势的数据集评估基于多点触控的沙画手势识别系统,使用图嵌入方法和SVM分类进行手势识别,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4.75%。实验结果证明,此研究对完成基于多点触控的沙画虚拟系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OSG多点触控自然用户接口框架是在Windows多点触控技术基础上,将触控事件的管理和处理与OSG的事件处理机制相结合,形成了OSG的多点触控运行框架.在与用户交互过程中产生手指触屏的原始数据,根据这些原始数据定义所需的手势,并将其与OSG中交互事件处理机制相结合,完成利用多点触控对三维场景的交互操作.基于以上原理,分析了三维用户交互中主要的操作任务,定义了符合三维空间操作认知的多点触控交互手势,设计了相关手势的识别算法,并通过实例应用的开发验证了这一原理和设计成果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该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混凝土搅拌站专用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分为核心控制子系统、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和人机界面子系统三大部分,其中核心控制子系统采用了ARM9处理器及uClinux操作系统,具有强大的控制功能和通讯能力,使控制成本大幅度下降而长时间工作的可靠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博物馆文物数据可视化存在交互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以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基于多点触控技术的三维虚拟博物馆设计与漫游系统。首先,采用二维形式进行博物馆三维设计;然后通过多点触控屏幕展示博物馆三维设计效果;最后采用基于变分圆形树图实现层次化数据交互可视化,以提升文物数据空间利用率,并采用层次切换交互技术实现文物数据可视化交互。实验结果表明,对于EOL数据的前6层圆布局测试中,对比于传统的圆形树图和加权能量算法,提出的变分圆形树图的空间利用率提升了4%~52%,且将提出多点触控技术应用到三维虚拟博物馆中可实现文物数据的可视化交互。由此说明,提出的算法可有效提升虚拟博物馆的空间利用率,设计的基于多点触控技术的层次化文物数据可视化交互系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嵌入式Linux的以太网接口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辉  李波 《测控技术》2010,29(6):77-80
介绍了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 2.6.28内核的网络接口设计方案,采用工业级以太网控制器CS8900A成功实现了与嵌入式微处理器S3C2410的网络互连。首先整体分析了系统的架构和Linux网络驱动程序的体系结构,接着设计了硬件接口电路并描述了网卡驱动的具体移植过程,最后以一个应用程序测试了网卡驱动程序移植的成功性。该设计兼顾了CS8900A的MEM和I/O两种访问方式,为嵌入式系统接入以太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基于ARM9的嵌入式pH值测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RM9微处理器S3C2410A的嵌入式pH值测控系统,包括S3C2410A自带的A/D转换器ADC,D/A转换芯片DAC8420等接口芯片的软硬件设计。利用微处理器S3C2410A丰富的I/O接口,通过74LS245电平转换芯片,解决了S3C2410A嵌入式处理器I/O接口输出电平与外设驱动电平不匹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伟  陈明  李平  杨恒 《测控技术》2011,30(2):69-72
首先介绍在S3C2410A系统中利用TL16C554芯片扩展串口的硬件设计方法,其次分析了Windows CE下的串口驱动的流程,最后在原有串口驱动的基础上添加内核对TL16C554 扩展串口的支持.实验表明,通过扩展出的串口可以实现正确地发送、接收数据信息,也可以与GSM/GPRS模块、射频模块等具有串行接口的外设正...  相似文献   

11.
针对ARM CPU和税控收款机的特点,设计开发了IC卡接口平台.重点介绍了S3C2410A与IC卡控制器TDA8007B的硬件接口电路连接,并深入分析了T=0数据交换协议算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毛细管电泳芯片的特点,毛细管电泳仪的设计,以S3C2410微处理器作为硬件核心,运用主从式虚拟仪器技术、模块化设计思路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用户平台,实现了对毛细管电泳芯片信号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ARM-Linux的家用网络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家庭信息化网络的现状与需求为出发点,对基于ARM-Linux的家庭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无线ZigBee技术的家庭网络体系的设计方案;通过构建该平台的模型和分析嵌入式终端的体系结构,阐述了在Linux和ARM S3C2410X处理器为核心的终端软硬件系统上,通过扩展无线通信模块,实现家居信息智能化管理;在所构建的家庭网络硬件平台上,应用HTTP协议,成功实现了远程用户对家庭网络的控制与访问.  相似文献   

14.
基于S3C2410的嵌入式触摸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基于S3C2410下的触摸屏的开发,分析电阻式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和硬件结构,通过阐述系统将嵌入式ARM芯片-S3C2410应用于触摸屏的研制,从而开发了触摸屏的驱动程序.该驱动程序主要通过采用求平均值法来减小定位误差以及通过中断处理方式-在驱动的开发中采用小任务机制,将digi-tasklet压入任务调度之后立即退出,从而加快整个系统的速度等方法来改进实际开发中触摸屏常出现的定位误差和响应速度等问题.提高传统LCD带来的人机交互能力差,在有些场合使用不方便等不足,并对坐标进行校正大大提高了坐标精度.  相似文献   

15.
结合ARM系列单片机中的S3C2410和流行的嵌入式Linux系统给出了一种新型的机车行驶状态记录仪的设计方案,针对其功能的特殊性给出了记录仪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显示、输出的细化方案,并对系统软件设计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S3C2410的电子书包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学生书包超重、学习被限制在课堂之内等问题,提出了采用电子书包系统的解决方案,采用ARM处理器S3C2410设计了电子书包的硬件平台,并在这一硬件平台上进行了相应的软件开发。该平台具有成本低、专用性强等优点,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开发起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S3C2410的嵌入式串口通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基于S3C2410的嵌入式串口通信的实现,按照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结构组成,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串行通信的硬件电路和软件实现方法.该系统的硬件主体设计以三星S3C2410处理器为核心控制器件,通过与计算机串口间的连接以及单片机通信软件的分层设计.实现在ARM平台上访问外部设备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煤矿井下监控分站通信速率低、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井下智能监控分站的设计方案。该分站采用32位微控制器S3C2410为控制核心,移植了VxWorks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大大提高了分站系统的信息处理速度、系统容量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PS/2鼠标在基于S3C2410A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PS/2光学鼠标的工作原理和PS/2鼠标的通信协议的基础上,研究了PS/2鼠标和微处理器S3C2410A的硬件接口以及软件实现,解决了鼠标与微处理器接口的波特率自适应这一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