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青萍  冯佳  潘良  王琦 《风景园林》2013,(3):101-105
以《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为研究背景,针对《标准》中与公园绿地规划相关的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以南京市公园绿地规划为研究载体,对规划成果进行自评估。通过这一过程总结出《标准》出台初期在实际运用中出现诸如概念模糊、精度误差、统计口径争议、公平性缺失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调整完善建议,以期对《标准》进行优化和补充,从而更好地指导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2.
杨丽娟  杨培峰  陈炼 《中国园林》2020,36(1):108-112
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化背景下的公园绿地供给的公平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居住小区为研究单元,从可达性、数量、面积和质量4个维度衡量不同价格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的公平性。采用高德互联网地图分析步行、公共交通2种方式下研究范围内4 663个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的可达性、数量、面积和质量状况;非参数秩和检验判别不同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未发现明显的不公平现象,低级别居住小区在可达性、数量、总面积上占优势,人均公园面积低于高级别居住小区,各级别居住小区在高质量公园的使用机会上没有差异。本文所采用的公园绿地公平性定量评价方法,可为城市绿色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绩效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城市公园绿地指标细化的一点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芸 《中国园林》2010,26(3):9-13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的主要开放空间,是居民开展户外游憩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目前城市绿化建设的主体。但其建设过程不乏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缺乏对公园绿地规模和类型的合理分配,造成市民利用上的困难和内容上的单调。针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标进行剖析,在与国外类似指标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建设情况,从社区和城区2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尝试提出对现行人均公园绿地指标进行细化的设想,以期为今后公园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唐山市凤凰山公园为调查对象,在实地调研和参阅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其基于游客安全感的公园空间环境安全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数据,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得出使用者对凤凰山公园各个分区的安全评价值以及对各指标因子的满意程度。根据评价结果对公园总体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城市公园安全设计的优化建议,以期为城市公园相关规划及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牛爽  汤晓敏 《中国园林》2021,37(10):100
城市的高密度化发展导致公园绿地资源紧张、人口 分布不均等问题,公园绿地配置的不公平性日益突出。在供需 视角的基础上,将连接因素引入公园绿地配置公平性测度中, 从地域均等与空间公平2个维度构建公园绿地配置公平性测度 框架。同时,将POI大数据与传统年鉴统计数据相结合进行人 口测算,提升了测度量化的精准性。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定 量测度步行、跑步和骑行3种慢行交通方式下公园绿地配置的 公平性。研究发现:黄浦区公园绿地配置公平性存在空间异化 特征,高密度城区公园绿地配置公平性由供给因子、需求因子 与连接因子共同决定。为实现高密度城市公园绿地的公平、高 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城市园林绿化指标与质量评价--以中国西部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绿化是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生态服务功能,它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多元统计方法,对西部城市分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分别对城市园林绿化现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可为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绿色空间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仲启铖  张浪  张桂莲 《园林》2021,(10):2-10
基于城市搬迁地开展园林绿化项目建设是解决城市高密区可用绿化空间不足的重要途径.构建基于城市搬迁地的园林绿化项目效益评估指标体系,以上海世博公园为例,在公园建成后第8年(2018年),从环境、社会、经济和景观4个方面对该场地尺度绿化项目产生的多重效益进行系统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世博公园在应对气候变化、降低土壤污染、增加...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老城区因早期规划建设较为粗放,绿地系统不完善,又无法大规模新增公园绿地。本文以深圳市罗湖区为例,探索高度建成区中的社区公园规划和建设思路,通过挖潜增绿、优化布局、精准提升,形成规模效应组合发力,构建山水融城的大公园体系,走出社区公园存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张小松  陈健 《规划师》2004,20(12):109-112
目前住区规划设计项目方案的评审主要依靠专家的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缺乏统一的、客观的评价标准。指标评价体系的确立可以为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评审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依据。住区绿地系统的指标评价体系可以概括为4个集合:面积指标集合、体积指标集合、视觉指标集合和结构指标集合。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国家园林城市绿地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春 《中国园林》2009,25(9):80-84
通过分析国家园林城市遥感测试的实际情况,探讨现存的城市绿地基本指标在绿地分类标准、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等方面存存的问题,对如何统一、完善城市绿地指标统计方法,增加公共(园)绿地占绿地比重,公共(园)绿地覆盖居住用地百分比和城市绿化覆盖面积结构指标等反映城市绿地结构、布局和功能的辅助性指标,充实国家园林城市遥感测试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结合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对未来城市园林绿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致使城区人口密度迅速上升,公园绿地资源供需失调、绿地配置不公平的情况日益突出。在存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供需耦合协调理论,从“空间公平-社会公平-社会正义”3个维度构建高密度城市公园绿地供需空间匹配关系和协调发展程度的研究框架,并以深圳市龙华区为例,以社区为研究尺度,探究弱势群体的绿地资源配置差异。结果表明:1)从供需耦合协调视角能够更为精准地对城市公园绿地配置的公平性进行测度,并研究其空间分异特征;2)龙华区中部的公园绿地供给滞后,大部分区域处于供需失调状态;3)群体间绿地资源分配差异明显,老年群体和儿童群体的绿地供给滞后情况在南部较为严重。研究结果可为高密度城市绿地的规划提供精细化评价的参考,有助于实现城市绿地空间的社会效益均衡及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供需平衡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对优化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提高公园绿地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在精细空间尺度下对人本视角思考不足的问题,从供需两方面同时改进模型,并用于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模型从供给方改进,增加了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内服务功能多样性指标,用以衡量公园吸引力;从需求方改进,引入Huff模型,考虑了人们对公园绿地主观选择概率。以成都市三环内为例,分析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及供需现状,结果显示:1)可达性在空间分布上整体呈“西高东低”;2)可达性高的区域呈团状聚集分布;3)区域内供需关系不理想,“供给不足”和“供给匮乏”的区域总面积占比89.49%;4)供需较好的区域聚集在东坡街道及其周边。基于评价结果,对供需失衡区域进行分类,并针对性提出近期微更新、中远期规划及长期适配性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戴彦  陶陶 《中国园林》2010,26(7):69-72
山地城市是一种生态敏感性较高的人居环境类型,面临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建立完善有效的城市防灾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绿地作为城市防灾系统构成的重要环节,其空间布局需要在客观评价防灾效能的基础上进行规划。以湖南省湘西州保靖县城市绿地为例,通过对灾前城市灾害易发区的隔离性、灾时人群避灾救援的接纳性、灾后灾民临时安置的支持性3项内容的评价,探讨山地城市绿地布局防灾效能评价的基本方法,以期为山地城市防灾系统的科学建构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伴随着各类城市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对城市公园系统综合质量的科学评价关系着城市开放空间品质的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水平的进步。以Park Score指数为例,对美国城市公园综合评价系统的建设过程、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进行系统介绍和特征评述,总结分析其在城市规划实践和研究中的应用,提出我国应完善城市空间数据库建设、引入以人为本的评价指标和加强指标体系建立过程的有效性等建议措施,旨在为我国城市公园综合评价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服务能力的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合理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实现合理的城市公园布局,充分发挥公园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公园服务能力,建立公园绿地分类,以缓冲区分析为技术手段,提出"建设用地见园比"和"社区见园比"2项指标,用以评价公园绿地布局的合理性。以广州为例,得到建设用地见园比为49.7%,社区见园比为51.9%。相关性分析表明这2项指标与传统指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且2项指标反映了传统评价指标不能描述的绿地分布情况,是对现有指标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最后对"缓冲区"评价生成的服务域进行了实地测算,以检验新指标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结合旧城改造提高城市中心区绿化指标--以衡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晓平  刘成 《中国园林》2004,20(8):27-28
我国多数城市中心区特别是旧城区普遍存在绿化指标偏低的问题.现以衡阳市中心城区绿化建设为例,对提高中心城区绿化指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办法进行分析,既有"长藤结瓜"的道路绿化改造成功经验,也有"重建轻养"的教训,以期对我国旧城改造绿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绿化是城市中惟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文化是城市精、气、神的综合体现,绿化与文化两者都是展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文明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得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上海在加快推进城市绿化发展过程中,不仅着力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全面进入绿色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城市园林绿化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需要转变理念、目标和措施。基于对成都等代表性城市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研究,全面分析、系统梳理了新形势下城市园林绿化所面临的突出困境,主要包括人地矛盾日益突显、发展不平衡依然明显、服务能力亟待提升、特色风貌彰显不足、可持续发展模式践行不够等5个方面。本着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可实施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借鉴国内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出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化、协同化、智慧化、人文化、低碳化“五化”高质量发展策略,并提出应加强与其他专业的协同融合,借助新技术全面提升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养护管理、运营维护水平,为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20.
深入探测公园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空间耦合模式及影 响因素,是高效协同两者发展、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基础。 结合土地利用、POI等多源数据,借助空间聚类分析、地理 探测器等方法,基于南京主城区街道单元,系统揭示2006、 2012、2017、2020年公园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空间耦合模 式,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的规模增长滞 后于居住用地,古城区格局稳定,主城边缘变化突出;2)公 园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空间聚集趋势波动性减弱,形成高水平耦 合、低水平耦合、公园绿地主导、居住用地主导4种空间耦合 模式;3)空间耦合受自然条件的核心支撑、规划政策的关键导 向、邻里特征的辅助催化作用。相关规律有助于深化公园绿地 与居住用地的空间耦合理论,为城市宜居环境规划与建设提供 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