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西方景观各个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指出了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倾向.并针对中国当前景观建设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对西方或中国古典景观元素照抄照搬而缺乏设计内涵等问题,结合西方景观发展的规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2.
西方景观发展历程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西方景观各个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指出了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倾向.并针对中国当前景观建设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对西方或中国古典景观元素照抄照搬而缺乏设计内涵等问题,结合西方景观发展的规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3.
校园景观是校园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生态校园,体现地域特色,传承校园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中学校园景观改造设计——以原阳一中为例,是在对现状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以"人文校园、美丽校园、生态校园"为设计理念,将历史文化与生态理念相结合,规划为"一轴、二环、七区"为空间布局,并设计了蟾宫折桂、思乐泮水、桃坞烘霞等九个景点,营造出人文化、生态化的美丽校园景观。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现阶段城市景观趋同化的现状,"城市景观网络化"方法结合了典型的景观都市杭州的城市建设,对其景观栅格网络进行实证研究.采用栅格分析方法,提出"自然山水网络"、"历史发展网络"、"道路交通网络"、"用地性质网络"4个子网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重回归分析,逐一分析各层网络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主观满意度求得景观网络的适宜性回归方程,并针对杭州景观规划的实践成果和质化要素进行了最优尺度分析.结果发现:各景观网络具有复合层次上的相关性,并影响着人的主观判断;不同的景观切片在节奏密度与空间尺度2个维度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夜景观与夜景观设计概念的成因,追溯到了我国夜景观的形成与演变历程,介绍了从赏月到观灯,从夜禁制到夜市,以及从“行灯”到现代街灯的夜景观发展历史,并探讨了现代夜景观和夜景观设计概念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探索人类与景观之间的关系,论述了景观作为满足生命需求和发展的客观载体以及景观本身作为生命主体的不同意义。在生态规划中应当重视景观的生命意识,将景观当作一个具有自然、人文动态发展过程的生命体对待,尊重其本身的发生过程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承载着厚重的中国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古村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背景下,更肩负着如何保护村落景观和进行发展的重任.通过研究新农村建设时代要求和古村落保护的历史重任,联系古村落景观空间形象的表达,针对当前古村落景观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与对策.以诸葛村景观旅游开发和履坦镇景观改造设计为例,探讨在当前历史任务下,如何实现古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以使古村落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别墅产业的崛起带动了别墅景观设计的迅速发展,但却往往由于缺乏对场所特征的关注而造成设计内容和形式的单一。针对别墅景观设计,分析了构成景观居住场所的环境资源、视觉形式、生态功能、人文涵义以及心理因素等五方面内容,强调了营建景观场所特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完善,对公路景观环境的规划和设计越来越受到公路管理及建设部门的重视.但国内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为了尽可能系统、全面地指导公路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从生态、场地、空间、时间、人文、技术等几方面探析了公路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理念.同时,探讨研究了公路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模式并提出了公路景观环境的评价流程与规划设计流程图及设计内容构成框架图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历史城市景观保护与发展出发,分析了城市景观控制中现存的问题,并试着提出历史城市景观控制体系的组织原则,内在特点,控制框架,实施阶段以及评价标准等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信息和通信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然而,长期以来三门课程的教学各自为政,存在授课内容重复、衔接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而有必要对原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文章首先阐述了整合的总体思路,其次提出了整合的具体方案,然后分析了整合后课程体系的特点,最后对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可能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形势的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以人为本 ,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工作 ,把党性原则和“人情味”联系起来 ,实现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互相转化 ,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脉即城市文化脉络,它是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集合,是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本.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太原的城市文脉作为研究对象,从物化城市形态及非物质传统文化两个角度对历史文化名城太原的城市文脉内涵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保护及开发太原城市文脉的措施.通过对此研究,以期能够促进太原历史文脉的传承及其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4.
VBA与VB应用程序之异同和相互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VBA(VisualBasicforApplications)与VB(VisualBasic)之间的异同点,以及VBA与VB的代码对照,并举例说明了两者之间进行相互移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以人为本,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工作,把党性原则和"人情味"联系起来,实现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互相转化,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花鸟画和花鸟图案虽然在表现的目的、功能和工具材料上相异,但在表现手法和造型规律上却相互融合。在设计艺术中进行工笔花鸟画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它们之间的互融性,将设计艺术中的一些有益因素贯穿到花鸟画教学中,这样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工笔花鸟的表现语言,同时也使花鸟画教学和设计艺术专业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7.
泥岩涂抹形成演化与油气运移及封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岩涂抹是断层封闭的主要机制之一,为了建立合理的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系统研究了泥岩涂抹类型、形成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泥岩涂抹主要有3种类型:即研磨型、剪切型和注入型.泥岩、页岩、煤层、膏岩、泥质盐岩、碳酸盐岩和粉砂岩均可成为涂抹的原岩,由原岩与周围岩石的强度差异所决定的拉张型叠覆带是泥岩涂抹形成的关键地质因素.叠覆区的几何学特征、断距与泥岩厚度的比率、有效正应力控制着泥岩涂抹的连续性,亚地震断层(断距小于15m)泥岩涂抹连续临界SSF值范围很大,最大可达到50,规模较大的断层(断距大于15m)临界SSF值一般为5~8,有效正应力越大,临界SSF值越大.连续的泥岩涂抹导致断层在盖层段垂向封闭.断层侧向封闭取决于多次涂抹形成断层泥含量,可建立SGR,SSF和CSP与过断层面压力差之间的关系,从而计算断层所能封闭的最大油气柱高度,实现断层侧向封闭性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和总结前人对红藻石和蓝藻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实例,发现在以往碳酸盐岩颗粒分类中没有红藻石和蓝藻石的合适位置。鉴于红藻石重要的成因意义和造礁作用,有必要明确红藻石的概念和归属。珊瑚藻本身极易钙化,经生物矿化作用最终保存下来的珊瑚藻屑一直放在生物碎屑中,而红藻石是由非固着的珊瑚藻构成的钙质独立结核,因此也可以被划分到生物碎屑中。蓝藻石作为蓝细菌钙化作用的产物,同时鉴于蓝藻石的广泛存在,把钙化蓝细菌形成的核形石命名为蓝藻石,这一重要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被使用。然而蓝绿藻概念已变更为蓝细菌,蓝藻石的形成与藻类无关,显然将其称作蓝菌石更加确切。因此,应将红藻石和蓝藻石分别归为生物碎屑和核形石当中,并用新的术语蓝菌石替代蓝藻石。其意义在于使红藻石和蓝藻石的概念及归属更为规范,并为碳酸盐岩颗粒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19.
由于缺乏深厚的人文背景以及科技哲学和科技美学的指导 ,现代科学和技术越来越陷入自设的困境 .面对现实 ,提出致力于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 ,特别是理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的融合 ,以此促进科技、美学和其他人文学科的联姻 ,唤醒科技的人本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常见天然沸石的结构.性能和应用情况以及对几种典型沸石类分子筛材料的合成方法.特性及应用,提出了开发利用沸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