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洁煤发电的CCS和IGCC联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技术是煤气化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结合,是当今国际正在兴起的一种先进的洁净煤(CCT)发电技术,其具有高效、低污染、节水、综合利用好等优点。碳捕捉及封存技术(CCS)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IGCC)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技术。介绍了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系统、构成及发展现状,总结了二氧化碳的收集方式和封存方法。指出了成本问题是困扰CCS和IGCC的联产应用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几点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大致可分为:燃烧前脱除二氧化碳,如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燃烧中脱除二氧化碳,如化学链燃烧(CLC)和富氧燃烧(Oxyfuel Combustion);燃烧后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本文在现有基础上综述了新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包括离子液体吸收、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吸附、电化学法等。  相似文献   

3.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技术具有发电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节水性能先进、有利于实现CO2减排等特点,是国际上公认的洁净、高效的发电技术之一。建立了基于低碳排放的IGCC发电模型,并分别对IGCC发电系统的两部分(煤气化系统和燃气-蒸汽轮机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建立了评价子模型。通过模型,计算不同煤质的IGCC系统能效、供电标煤耗及单位电量CO2排放量,并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国内电厂的煤气化粗煤气组成、国际上大型联合循环机组的热效率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郭韵  黄志强 《化工进展》2012,(Z1):145-148
中国的能源特色是以煤为主,火力发电是主要的CO2排放来源,因此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是解决低碳发展的关键。碳捕捉与封存(CCS)是当前唯一可用的能实现日益增长的化石燃料使用与气候变化目标的技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已将CCS作为一种经济且有效保持大气环境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的必要技术。文章介绍了CCS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CCS技术特点以及该技术面临的政策、成本和技术上的挑战和发展途径。研究IGCC运行工况下的高效低耗新型CCS技术,提出碳捕捉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结合的技术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控制污染物排放的途径和措施,通过与常规电站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对比,表明IGCC是一种先进的洁净煤发电技术,它具有高效、低污染等优良的环保特性。  相似文献   

6.
郑振安 《化肥设计》2006,44(5):3-11
从供电效率、环保性能、燃煤适应性等方面论述了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的主要特点;评述了与IGCC相关的固定床煤气化技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和气流床煤气化技术;通过对目前世界上典型的4种煤气化工艺建设的大型IGCC工业示范装置的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对建设IGCC工程煤气化工艺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息     
《大氮肥》2013,(3):157+167+171+183+186+189+196+205+209+213
华能集团建成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示范电站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日前在天津滨海新区建成投产了我国首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示范电站,标志着国内洁净煤发电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使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掌握IGCC发电技术的国  相似文献   

8.
液态空气储能技术是一种环境适应性好、容量大的电能存储技术,将液态空气储能技术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相结合,利用液空储能技术获取燃气轮机发电所需的高压空气,提高燃气轮机的出功,同时提高IGCC发电系统调峰、调频的能力,提高电能质量。本文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对该新型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建立系统物质和能量平衡,计算了系统的主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净功率为150MW的液态空气-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燃气轮机净功率为95.9MW,汽轮机功率为53.9MW,系统热效率为52.8%;相同参数下未应用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功率为151.4MW,而传统简单循环燃气发电机组热效率仅为35.8%。  相似文献   

9.
Cook  DT 秦天昌 《煤炭转化》1991,14(4):84-90
0 引言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技术在环境保护上优于传统的和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它排放的 NO_x,SO_x,CO_2和废料均较少。而煤气化湿空气透平循环(IGHAT)将提供一种环境性能、投资费用和热耗率均低于 IGCC 的发电方式。本文将介绍这种优化的发电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获悉,中国首座煤气化联合循环电站——华能天津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示范电站工程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洁净煤发电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该电站采用华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段式干煤粉气化炉等多项新技术、新工艺。2012年11月6日,整套装置顺利通过72+  相似文献   

11.
《化工装备技术》2010,(2):48-48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简称IGCC)发电和多联产系统是有效地利用煤炭能源并解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煤炭综合利用技术。IGCC发电具有超低的硫、氮排放,并有发电效率高、水耗小等优点,与未来CO2近零排放、氢能经济等长远发展目标相容,成为最受关注的洁净煤电技术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路文学 《煤化工》2002,30(6):23-25
介绍了整体煤气化燃气 -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起源、进展、特色 ,重点介绍采用 PRENFL O煤气化工艺的 IGCC流程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工程概况美国“冷水”(Cool Water)煤气化联合循环工程(IGCC)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规模的全联合发电装置。该工程将德士古(Texaco)煤气化工艺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蒸汽、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装置结合起来。德士古气化炉日处理煤1000t,发电100MW,该工程建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爱迪生公司“冷水”发电站内,自1981年12月  相似文献   

14.
采用Prenflo气化技术的IGCC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文学  亓栋 《现代化工》2002,22(9):43-45
Prenflo气化属于粉煤气化技术 ,与Shell的粉煤气化技术相似 ,同属气流床气化工艺 ;整体煤气化燃气 蒸汽联合循环(IGCC)是先进的洁净煤技术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IGCC技术的起源、进展、特色 ,重点介绍采用Prenflo煤气化工艺的IGCC流程。  相似文献   

15.
在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整体系统中,利用废热锅炉可以回收气化炉出口煤气的显热,从而提高整体机组的发电效率,本文提出一种通过水激冷高温合成气并利用废热锅炉回收剩余热量的方法,通过流程模拟分析,得出废热锅炉出口蒸汽温度和压力参数的选择依据及对系统发电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化学工程师》2014,(10):72
<正>2014年(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煤气化炉与热交换器技术及设备交流会即将在江苏无锡召开。煤气化技术是发展煤基化学品(如甲醇、氨等)、煤基液体燃料、煤制天然气、IGCC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制氢、直接还原炼铁等的龙头技术和关键技术。未来煤炭的清洁高效转化利用将以大型、先进的煤气化技术为核心,以电、化、热等多联产为方向进行技术集成,这对煤气化技术在技术稳定性、环境保护、能源消耗、装备制造、流程优化方面提出了  相似文献   

17.
正华能天津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整套装置连续运行3 990h(166d,其中气化炉连续运行时间为184d),打破由日本勿来电站保持的连续运行3 917h的世界纪录,并继续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成为全世界连续运行时间最长的IGCC机组,标志着我国煤炭资源绿色开发和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联合国内的科研、设计和制造等单位,日前在天津滨海新区建成投产了我国首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示范电站,标志着国内洁净煤发电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使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掌握IGCC发电技术的国家之一。IGCC技术是清洁、高效煤基发电主要技术途径之一,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9.
由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本身的技术特点,使得其非常适合于进行燃烧前CO2捕集。针对IGCC特点,提出了一种MDEA脱酸气结合湿法氧化法硫回收的燃烧前CO2捕集流程。通过模拟计算,验证了流程的可行性。将其与IGCC发电系统集成,对比计算了有无燃烧前CO2捕集的IGCC系统供电效率等相关参数,燃烧前CO2捕集使IGCC供电效率降低约10个百分点。分析指出了导致包含燃烧前CO2捕集的IGCC供电效率降低的3个因素:蒸汽消耗、燃料化学能损失和新增动力设备电耗,并据此确定了今后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20.
曹蕾  周松锐 《现代化工》2011,31(4):71-74,78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流程中粗煤气净化系统分为常温湿法净化和高温干法净化,着重介绍了净化系统工艺流程中的除尘、脱硫技术及其设备,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并对目前IGCC电站的粗煤气净化工艺和设备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