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年以来,我国酿造工作者对现行酱油工艺议论很多,今后普通酿造酱油采用什么工艺路线较为符合国情,在这个问题上诸多争论。本文主要摘要介绍日本关于固态发酵速酿法的经验,供科研、生产单位参考. 固态速酿法,即将以往流体状态(亦称稀发酵)改为固体状态,亦即吸收盐水后的曲成为固体堆积发酵。堆积操作目的是在速酿条件下得到浓厚产品,色泽也较浓重。  相似文献   

2.
发酵法酱油酿造工艺,在我国主要有两大类:即传统的高盐、低温、长周期的稀醪发酵法和以低盐固态发酵法为典型的速酿法。而低盐固态酱油酿造工艺的创立,是我国酱油酿造工业的重大改革,它使传统的、长周期的酱油生产在一个月左右时期内完  相似文献   

3.
浅谈改善酿造酱油风味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酿造酱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国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酱油需要量逐日增加,产量成倍增长。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各厂只能利用现有设备采取速酿法(无盐发酵及低盐固态发酵法),缩短发酵周期来增加产量。但是速酿法仅以高温分解为  相似文献   

4.
速酿法是我国现行酱油酿造的主要工艺。它的创立,使我国古老的传统高盐、低温、稀醪发酵工艺得到了改进,对促进我国酱油工业的迅速发展,缓和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酱油酿造工业的一项重大革新。但由于这种工艺只偏重于原料的水解作用,而缺少微生物发酵的成酯生香过程,因此酿制的酱油显得酱、酯香气不足,还往往有高温分解臭等缺陷。  相似文献   

5.
本刊曾于1987第3期刊出日本新开发的酱油生产技术,介绍了低浓度盐水兼酵母发酵速酿低盐酱油、电渗析脱盐制低盐酱油、含钙低盐酱油、膨化原料制高产优质酱油,调整脱脂大豆含油量酿造高产无氮性混浊酱油、添加生麸中酶速酿优质酱油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提高及健康需要,日本开发了一系列酱油生产新技术,本文介绍有:低浓度盐水兼酵母发酵速酿低盐酱油、电渗析脱盐制低盐酱油、含钙低盐酱油、膨化原料制高产优质酱油、调整脱脂大豆含油量酿造高产无氮性混浊酱油、添加生麸中酶速酿优质酱油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酱油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到千家万户,是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酱油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生产,成为世界酿造酱油的发源地。由于我国勤劳智慧的祖先,在实践中不断发明创造,把这宝贵的遗产留给了子孙后代。解放后,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获得了新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限于当时的财力、物力仅发展并改造了一批速酿的作坊或工厂,来满足解放后迅速提高的生活需要。但这扩建或改造更新的小厂作坊,为适应当时的需要,设备比较简单,工艺采用无盐速酿法,产  相似文献   

8.
一、回顾 1、工艺的改进 酱油酿造经过几千年的生产实践,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缺乏根本性的技术改革。直至本世纪30年代酿造前辈陈陶声先生等首先试制酱油种曲,并提出用廉价原料豆饼代替大豆酿制酱油的报告,试验成功以速酿法酿制酱油,可以在两个月达到速酿目的,同时又研究了淀粉质原料经酒精发酵后再加入酱醪中的后熟发酵,以改善酱油的风味及减少酱醪初发酵时糖份过多积集而阻碍  相似文献   

9.
日本东京农业大学短期大学部酿造系菊池修平、伊藤宽等专家最近发表研究报告,介绍了对中国酱油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并与日本酱油作比较。该研究报告认为,中国酱油采用高温速酿法酿制,曲中蛋白酶活性低,全氮利用率较差。由于在高温下,发酵周期短,几乎不产生酵母发酵,使得酱油中香气成分不足。低盐发酵使得杂菌污染机会增多;酱油加热灭菌时间较长,会产生焦糊味。  相似文献   

10.
酱油在我国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滋味独特,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酱油酿造工艺也在不断的更新,有更多的新型技术被应用其中,以生产出更安全、高品质的酱油产品。本文基于我国酱油酿造工艺发展特点,对原酿酱香酱油酿造工艺要点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大众化酱油有酿造鲜酱油的品种,但由于采用固体曲生产,不易达到消费者所要求的澄清和色淡,因而常有“白酱油不白”的反映。一年来,上海市酿造科学研究所利用2.8吨发酵罐培养沪酿 UE 328号米曲霉液体曲(中性蛋白酶)和培养 A.S3.4310黑曲霉液体曲(酸性蛋白酶)进行酿造鲜酱油试验,在上海酿造六厂协作下,共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酱油酿造是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酵母菌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酒精发酵与酱油香气的形成都离不开酵母菌,高温速酿的酱油所以缺少酱油香气,原因就是发酵温度高、时间短,不利于酵母菌的繁殖、生长。国内一些单位试验在原汁酱油的酿造过程中添加耐高渗酵母,初步取得效果。但这些试验都是使用自由菌,只能一次性使用,要应用于生产,尚有一定困难。目前广泛开展的固定化生物催  相似文献   

13.
GB特酿龙筵酱油改革了我国近三千年的作坊式的制酱工艺;改革了传统的豆、麦制酱原料和配方;改革了“火锅加火缸、推车加箩筐”的制酱设备和手工劳动,生产出全新一代的纯酿造酱油。 GB特酿龙筵酱油的小试产品为1998年郴州食品酿造厂生产的“珍八菇”酱油。扩大试验产品有2000年郴州北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真正”酿造酱油。扩大试验已经达到年产2000吨的规模。现正在寻求合作伙伴,建立年产万吨规模的产业开发基地。 GB特酿龙筵酱油,经多次检测和定量分析证实,产品质量稳定,符合GB 18186一2000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4.
多功能发酵酿造酱油,是集固态、低盐、厚层发酵、原池浸出法于一体的发酵方法,也是由天然晒露法、保温速酿法、固稀状态发酵法、有盐无盐状态发酵法,以及浅层与厚层、移醅淋油和原池浸出法发展而来,是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装备相结合的一种酿造方法.多功能发酵法,一般市销酱油发酵  相似文献   

15.
酱油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发酵调味品。它不仅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而且营养丰富。传统酱油的发酵工艺是靠自然界中的曲霉、酵母和细菌的协同作用,将蛋白质、淀粉原料分解,转化成糖、醇、酯、色素和各种有机酸、氨基酸等,构成酱油所特有的色、香、味、体。当前我国酱油酿造大多采用固态低盐发酵工艺,也有部分固态无盐发酵,均属速酿法。由于采用单一菌种制曲,并在高温条件下的短周期分解,促使酱醅成熟,不能保证产酯生香的发酵条件,所以产品存在着风味差、质量低的缺点。甚至还带有特殊的高温臭、焦糊昧等。近年来,为了提高酱油的质量和改善酱油的风味,酿造科技工作者提出过种种设想,并  相似文献   

16.
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生产技术是我国目前酱油生产的主流工艺技术,现阶段全国酱油总产量的90%是由这种速酿技术生产的.  相似文献   

17.
酱油生产技术(二) 酱油的分类及主要成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鲁肇元 《中国调味品》2002,(2):45-46,42
1 酱油的分类1 1 按标准划分根据GB1 81 86— 2 0 0 0“酿造酱油”标准及SB1 0 336— 2 0 0 0“配制酱油”标准的规定 ,我国酱油产品 ,按生产工艺的不同 ,划分为“酿造酱油”及“配制酱油”两大类。1 1 1 酿造酱油标准规定 :酿造酱油 ,系指以大豆和 /或脱脂大豆小麦和 /或麸皮为原料 ,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料。“酿造酱油”再依据工艺条件的区别 ,细分为 :1 1 1 1 高盐发酵 (传统工艺 )包括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 ;高盐固态发酵酱油 ;高盐固、稀发酵酱油。1 1 1 2 低盐发酵 (速酿工艺 )低盐固态发…  相似文献   

18.
酿造浓口酱油的生产方法赫秀华(哈尔滨酱油厂150076)浓口酱油是在原料中加入了几乎等量于大豆的小麦制作的酱油。纯酿法生产浓口酱油的生产工艺见示意图酱油生产的关键就是制曲,酱醪管理、低温灭菌等也是非常重要的。现行的酱油生产方法:1制曲1.1方法:将大...  相似文献   

19.
米曲霉沪酿 UE336—2是上海市酿造科学研究所于1985年开始推广的新菌种。由于该菌种蛋白酶活力比沪酿3.042提高50%,所以应用于酱油生产可以提高原料全氮利用率,但前期发芽及生长较为缓慢,需要加强制曲管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厂原来生产酱油应用米曲霉沪酿3.042菌种,1987年5月我们从资料上看到 UE—336—2菌种蛋白酶活力高,生产酱油氨基酸生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情创新酿造酱油从天然晒露经历无盐发酵、低盐速酿至目前多种工艺并存,中国酿造业走过了漫漫长路,在中国酿造发展历史中,酿造科技进步促进这历史的延续。在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作为中国主体酱油时候,科技工作者就培育优良微生物,强化米曲霉酶系,改进酿造工艺,使用新颖设备,使产品质量满足消费需要,使酿造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多种工艺并存发展中,高质量酿造酱油是消费者首肯、也是企业首选。高盐稀醪发酵酱油,从技术上讲其品质是优秀的,从市场上讲正处于强登国内市场之势,但在中国目前有85%低盐固态酱油国情下,全力发展高盐稀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