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栾艳宁 《酿酒》2012,39(2):83-84
色泽是影响葡萄酒感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酿出色泽深红葡萄酒是葡萄酒酿造技术关注的焦点。红葡萄酒呈色物质主要是葡萄浆果中的花色苷,花色苷类物质的浓度及组成决定红葡萄酒色泽的深度及稳定性。红葡萄酒的色泽深浅受多方面的影响,如酿造葡萄酒用的原料品种及成熟度、酵母菌、发酵工艺及设备、倒灌、皮渣分离等,从多方面对影响红葡萄酒色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两种湖南刺葡萄品种(米葡萄和甜葡萄)为原料酿造的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分析在其酿造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刺葡萄干红葡萄酒样品中共检测到六大类酚类物质共33种,其中包括7种黄酮醇类物质、5种黄烷-3-醇类物质、3种羟基苯甲酸类物质、3种羟基肉桂酸类物质、7种非酰化花色苷类物质、8种酰化花色苷类物质。在整个酿造过程中,两种刺葡萄酚类物质的变化基本一致,苹乳发酵结束后酚类物质均明显上升。其中米葡萄酒的黄酮醇、黄烷醇含量高于甜葡萄酒,而甜葡萄酒的其他四种酚类物质含量比米葡萄酒高。  相似文献   

3.
内生菌对葡萄生长发育和葡萄酒酿造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内生菌的特性与功能,综述了葡萄生长期间内生菌的变化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内生菌对酒的颜色、酚类物质稳定性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阐述了葡萄酒内生菌群落多样性与主要色素类物质之间的相关性,内生菌类群动态对各色素类物质和与色素类物质相关物质变化的响应机制。并提出了目前内生菌的常用鉴定及分离方法,为探讨内生菌与葡萄品质和葡萄酒颜色之间的关系,及内生菌对葡萄酒陈酿期间的颜色变化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桃红葡萄酒品质及颜色稳定性,该研究以西拉酿酒葡萄为原料,采用低温浸渍工艺与分汁法酿造桃红葡萄酒,探究浸渍时间、发酵温度对西拉甜型桃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对葡萄酒理化指标、酚类物质、色泽指标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相关性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延长浸渍时间能有效提高酚类物质含量,而长时间的浸渍会加深葡萄酒颜色,浸渍16 h后酒体颜色较为理想,呈玫瑰红色,色泽鲜艳稳定。较高的发酵温度会影响花色苷类物质的稳定性从而导致酒体颜色的改变,12 ℃发酵条件下酒体颜色较为稳定但会相对延长发酵周期。综上,相对于对照组(CK),12 ℃浸渍16 h,于16 ℃发酵的条件可以满足桃红葡萄酒对酚类物质含量及颜色的需求,可应用于优质桃红葡萄酒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红葡萄酒中不同聚合度的酚类物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差异性,找出影响涩感的关键成分,为葡萄酒酿造工艺的改良及葡萄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品种的红葡萄酒为材料,利用C18固相萃取柱将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分离为单体酚、低聚物、高聚物三部分,测定其总酚、总黄烷醇含量,采用SDS-PAGE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不同酚类物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测得红葡萄酒的总酚和总黄烷醇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红葡萄酒中不同组分的总酚和总黄烷醇含量表现为:单体酚低聚物高聚物。SDS-PAGE及荧光光谱实验的结果显示高聚物对蛋白质的影响较强,单体酚与低聚物则因酒而异。葡萄酒中不同聚合度的成分对涩感的影响不同。因此,在葡萄品种选择和葡萄酒酿造工艺改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目标而进行酚类物质的控制,特别是高聚物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成正龙  王千存  彭涛  潘涛 《中国酿造》2012,31(6):150-152
研究了冷浸渍、传统浸渍、冷浸渍结合热浸提3种不同浸渍方法在红葡萄酒酿造中应用.结果显示,发酵前冷浸渍与发酵后期热浸提相结合的浸提方式适宜嘉峪关地域气候特点、耗能低,适宜嘉峪关地域气候特点、耗能低,有利于葡萄果皮中酚类物质的浸出,且能够增强其葡萄酒果香,改善口感和色泽稳定性,有利于酿造陈酿型红葡萄酒.  相似文献   

7.
四、波尔多葡萄酒的酿造在波尔多地区,葡萄酒的种类很多。葡萄栽培方式以及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在不同的酒厂和不同区域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我们这里只简单地介绍波尔多几种主要葡萄酒的生产工艺。 (一)红葡萄酒的酿造波尔多红葡萄酒一般都要经过后熟才能消费。虽然它们的生产工艺因种类不同而异,但也有共同特点:发酵汁中除果汁外,还有果皮、果粒、部分或全部果梗、种子等。在发酵过程中,这些物质中所含有的色素、丹宁和芳香物质等深解在发酵汁中,使产品获  相似文献   

8.
酚类物质在红葡萄酒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酚类物质是一组大而复杂的化合物,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来源于葡萄、酵母代谢和木桶贮酒。1 红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红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分为两类:类黄酮与非类黄酮。类黄酮分子为吡喃环将两个酚分子连接起来的结构。最常见的类黄酮包括黄酮醇、儿茶素、花色素及少量的游离无色花色素。类黄酮可以自由存在,也可以同其它的类黄酮、糖、非类黄酮发生聚合反应,以糖苷或酰基衍生物的形式存在。儿茶素和无色花色素聚合生成原花色素。葡萄中的原花色素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在葡萄酒中缩合成中等分子大小(含有2~5个亚基)的单宁—缩合单宁,其中的…  相似文献   

9.
<正>5.3葡萄多酚葡萄是一种仅次于香蕉的世界第二大水果作物,2000年世界产量约6,000万吨。一般采摘葡萄,果梗约占2%-6%,果皮5%-12%,果汁80%-90%,果籽0%-5%(平均4.4%)。它们都含有较丰富多酚类物质,统称葡萄多酚,同时也存在于叶子和葡萄酒、葡萄干等加工制品中。据测定,葡萄浆果和葡萄酒中主要酚类物质,包括: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没食子酸、肉桂酸、咖啡酸、香豆酸、奎宁酸、绿原酸等:酚酸酯:咖啡酰和阿魏酰酒石酸酯;香豆酸、阿魏酸和香豆酰酒石酸葡萄糖酯;花色苷:矢车菊色素、飞燕草色素、锦葵色素、牵牛花色素、天竺葵色素和芍药色素的-3-葡糖苷,-3-乙酰  相似文献   

10.
酚类物质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与葡萄酒中常见的酚类物质可分为类黄酮和非类黄酮两大类,它们是葡萄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与葡萄的抗病性、采后生理、贮存、保鲜等密切相关。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主要来自于葡萄果实、果梗、酵母代谢以及橡木桶,参与形成葡萄酒的味道、骨架、结构和颜色等,对红葡萄酒的风格特征和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