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本文提出的综合内力法原理 ,可考虑次轴力和次弯矩的影响 ,采用预应力作用下的综合内力 ,推导出各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裂实用设计公式 ,补充了现有规范的不足。本文公式简捷 ,便于实际工程应用 ,可适合各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裂设计验算。  相似文献   

2.
就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综合内力、主内力和次内力给出其物理意义的解释。通过对综合内力法分析,提出改进综合内力法,该法适用于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较综合内力法逻辑更为严密;较次内力法便于理解,不用计算次内力,而且自动包含次轴力对结构的影响。有利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的压弯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采用压弯模式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方法。该方法将平均有效预应力产生的综合弯矩和综合轴力视为荷载作用效应 ,将预应力增量部分视为抗力。该方法概念明确 ,避免了次内力的计算 ,简化了设计。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正截面承载力的可靠性,推导了全面考虑次内力影响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在特定预应力筋线型下的单层单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的相关算例进行了讨论。得出了梁柱线刚度比是影响次轴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当柱梁线刚度比达到18时,对框架梁跨中承载力影响达到5.67%,不考虑次轴力影响是不合理不安全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赵冬梅 《建筑施工》1999,21(6):28-29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因其优良的结构性能,已成为当今最有发展前途的结构形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空间组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促使建筑结构越来越向着大跨度、大  相似文献   

6.
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正截面极限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作者提出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荷载效应组合建议的基础上,给出了合理考虑次弯矩和次轴力影响的各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正截面极限强度设计计算建议。  相似文献   

7.
殷芝霖  李贵芬 《工业建筑》1991,(9):43-48,57
<正> 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包括正截面、斜截面、扭曲截面承载力,受冲切承载力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以及疲劳强度验算。(一)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原规范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是以极限平衡理论为基础,辅以经验公式为主体的设计方法,其基本假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次内力简捷计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熊学玉  李伟兴  黄鼎业 《工业建筑》1998,28(2):13-17,51
基于作者提出的约束次弯矩法的原理,针对工程应用的实际需要,直接给出各种预应力线型布置在三种约束下的约束次内力公式,从而更加方便了工程设计计算,还提出了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丁晓东 《山西建筑》2008,34(1):74-75
基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等效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截面内力的分析,给出综合内力、主内力和次内力的物理意义及简捷计算方法,从而方便了工程设计计算,有利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次内力对预应力混凝土及型钢混凝土结构使用阶段及承载极限阶段影响的现状做了全面综述。由于带有复杂冗余约束的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与连续梁结构具有不同的受力特点,已有的一些计算理论和方法具有局限性,进而对今后拟开展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先就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综合内力、主内力和次内力给出其物理意义的解释,然后指出利用我国“规范”方法进行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对我国“规范”以后的修订提供合理的建议,对广大工程科研设计人员对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理解及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5根预应力混凝土梁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承载性能,通过试验数据及借鉴前人关于冻融后混凝土应力、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变化的研究成果,参考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得出了经历n次冻融循环后预应力混凝土梁矩形应力图的受压区高度与中和轴高度的比值βn、预应力混凝土梁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α′n以及界限破坏时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ξb的计算公式,从而给出了冻融后预应力混凝土梁在使用阶段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将理论计算值、试验值进行比较后发现,上述计算公式能反映冻融作用后预应力混凝土梁在使用阶段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3.
<正> (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由剪力而产生斜截面破坏的形态(1)斜压破坏当梁的剪跨比很小,或剪跨比适中,但箍筋含量过多时,梁腹被斜裂缝分割成若干斜向短柱,短柱因混凝土压碎而破坏如图16a和图17a所示。新旧规范都采用截面限制条件防止斜压破坏。(2)剪压破坏当梁的剪跨比适中,且箍筋含量正常时,梁腹形成临界斜裂缝后,与临界斜裂缝相交的箍筋达到屈服强度,同时剪压区的混凝土在剪应力与压应力共同作用下达到极限强度而破坏如图16b和图17b所示。新旧规范列出了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3)斜拉破坏当梁的剪跨比较大,且箍筋含量过少时,梁腹一旦出现斜裂缝很快延冲到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将整个截面裂通,梁被拉断而急速破坏,破坏  相似文献   

14.
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若干问题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实践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有关次内力及摩擦、锚固损失的计算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 (四)受冲切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扳的冲切属于脆性破坏,其破坏形态类似于梁的斜拉破坏。原规范对钢筋混凝土板的冲切计算存在二个问题: 一是仅提出不配置抗冲切钢筋板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107),分析表明,(107)式的安全系数取值偏高。KQ_c<0.75R_1sh_0 (107)式中K——冲切强度设计安全系数,K=2.2; s——距荷载边为h_0/2处的周长(图59)。二是没有提出配置抗冲切钢筋板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而实际工程中由于板厚受到限制时,又经常会遇到这种板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次内力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连续梁为对象,研究了弹性阶段预应力布束形式对结构内力的影响。首先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中预应力引起的次内力产生的原因,然后把连续梁等效成边跨和中跨2种基本结构形式,将常见预应力束布设形式引起的固端约束次力矩和弯矩用参数表示,包括直线束、局部束、折线形预应力束以及抛物线形预应力束;同时,分析了折线束和抛物线束的梁端压力线与梁重心线的偏离距率及钢束几何形状的对应关系,总结了这2种布束形式对结构内力影响的特征;最后以一个三跨等截面连续梁为实例,对比折线束与抛物线束产生的次内力效应。结果表明,折线束对连续梁的次内力影响远大于抛物线束。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优化预应力束筋设计。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结构力学中超静定结构的相关理论,讨论了预应力次内力产生的机理及其对结构的影响,进而提出合理利用次内力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8.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是在普通型钢混凝土梁的基础上采用预应力技术的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它综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型钢混凝土结构的优点,从而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针对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受拉钢筋配筋率和保护层的大小、型钢保护层和预应力度等因素,对6根型钢混凝土梁和7根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进行了全过程载荷试验。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推导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的结果吻合较好,从而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熊学玉  黄鼎业  颜德 《工业建筑》1998,28(2):1-4,55
针对现有的预应力混凝土正截面设计计算公式存在的局限性,结合相关规范和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给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各种荷载效应组合,并建议了预应力荷载的分项系数。  相似文献   

20.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正截面承载力试验及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熊学玉  高峰  李亚明 《工业建筑》2011,41(12):24-29
在两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竖向静力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两种考虑侧向约束影响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基于塑性理论下限定理的改进"一般叠加法"和基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基本假定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误差基本在10%以内,吻合较好,说明所建议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可靠的,可用于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