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金隆公司挖潜改造的实践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金隆铜业有限公司在年产100kt阴极铜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实施内部挖潜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经验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3.
4.
于熙广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7,(2):29-32
介绍了金隆公司目前正在进行的挖潜改造工程方案规模选择的依据、需要改造设备内容和改造思路、工程计划进度等,认为本次挖潜改造最适宜的规模为350 kt/a矿产粗铜、400 kt/a阴极铜;工程计划分步实施,在2008年全部建成投产。 相似文献
5.
6.
7.
金隆公司试生产状况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修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98,(3):2-6
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金隆工程于1997年建成投产。本文简要介绍金隆公司试生产状况,并就金隆公司的发展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金隆公司充分利用锅炉改造的机会对排烟系统进行改造和优化。在对改造前闪速炉排烟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电收尘、排风机、烟尘输送系统及沉降室和烟道的改造过程及技术进步。改造后,闪速炉排烟系统运行状况非常稳定,各项参数、指标均达到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9.
Dofasco公司68英寸热带轧机有两座小时额定产量为800t的步进式加热炉和一台单机架可逆式粗轧机。每年,通过(BOF)转炉和(EAF)电弧炉熔炼车间,再经过两连铸机为此热带轧机提供400万t的连铸坯。此外,现在Dofasco公司每年还要购买板坯以达到450万t以上热轧带卷的年产量。 相似文献
10.
昂正同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3,(2):24-26
简要介绍金隆2012年闪速炉(FF)系统改造的原因和内容,对部分设备改造前后的优缺点以及FF系统改造前后的生产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造后金隆闪速炉实现了超高强度冶炼。 相似文献
11.
针对MES在企业信息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金隆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介绍了MES在该企业的实施情况及应用效果,实践证明,MES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集中与共享,完成了生产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加强了计划管理层与底层控制之间的沟通,在铜冶炼企业的信息架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丁士文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3,(6):67-69
金隆铜业公司针对电解行车轨道的轨道压板易松脱、轨道梁上灌浆层多处破损、轨道焊接接头状况不良、接头处振动大等缺陷进行合理分析,确定了合适的治理方案并实施,从而大大提高行车轨道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浅谈高炉炉前开口机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天津钢铁有限公司2000m^3高炉炉前开口机改造前影响高炉正常生产的原因。通过对开口机转钎装置、气动换向阀、气管路、钻杆气雾冷却系统等的改造,使炉前开口机的故障率大幅度下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钢铁公司科技成果管理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库设计、类的设计和创建、表单和报表制作、主程序等内容,并对运用程序主要功能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金隆工程是采用合资形式对铜陵公司第一冶炼厂进行改造的项目,该项目在未被国家正式批准的,依靠铜陵公司自身力量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筹集资金、合资谈判、设备及技术咨询、施工场地“三通一平”等,一旦国家批准开工,即引入监理机制,集中人力、财力打“歼灭战”,从而大大缩短了建设工期。工厂建成后,依靠科学管理,很快达到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7.
装入刮板机是闪速炉区域的核心设备 ,其结构的优劣 ,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闪速炉的作业率。简要介绍公司引进的闪速炉装入刮板机的工作原理及在运行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情况。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