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解决企业知识共享和再利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首先利用ontology将异构知识源进行有效的集成,给出了基于ontology的异构知识源集成框架.然后利用任务类知识需求模板和用户模型的相互作用,建立了用户知识需求模型,实现知识的自动供给,为企业员工提供个性化服务.还给出了任务类知识需求模板和用户模型的自学习算法.最后给出了一个验证实例.  相似文献   

2.
知识融合是以特定问题和知识需求为导向,在海量多源异构的数据中全面准确定位并融合各种知识对象及其载体,最终产出满足用户需求和解决应用问题的新知识。但目前研究大多将用户知识需求视为静态,断点式的,因此制定融合规则的依据不够完备,规则有片面性、局限性,导致潜在有用的知识对象的缺失,也不利于发现用户隐性的知识需求,最终影响知识融合的效用,因此需要建立动态、连续知识需求视角下的知识融合模型,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理论演绎,提出科研进程中用户需求演化全景感知的知识融合模型,该模型通过有效整合应用科研进程中动态演化的用户需求能提升知识融合的效用,并满足科研用户专业的、隐性的、迫切的知识需求,为知识融合的拓展应用、知识服务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图谱技术的发展,在构建太阳能光伏产业新兴技术辨识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相关软件所生成的科学知识图谱提取出技术演进的时间维度及领域维度,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同时,设备选型和物资采购等活动使得用户从大量的信息中挑选目标信息变得复杂且耗时。推荐系统(RS)旨在为用户找到满足个性化兴趣的一组物品来解决信息爆炸的问题,但目前仍存在冷启动等不足。利用知识图谱分析并构建用户和项目的关系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个性化推荐的精确度。为此,研究了如何利用知识图谱进行准确和可解释的推荐,并指出了该领域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将可视化技术引入知识获取过程中,利用一组可视化对象表达规则和框架知识,提出了知识可可视化获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应用于基于知识的系统中,极大地增强了用户对知识表达的直观理解,提高了知识获取效率。  相似文献   

5.
面向行业网络的知识发现及共享服务平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快速和准确地获取行业网络资源中的知识,提出了面向行业网络的知识发现及共享服务平台(IONK-DSP)系统框架.分析了平台的特点,描述了平台的多层体系结构,并给出了系统实现的过程模型.该平台能够针对设定的知识需求分类,自定义不同的知识搜索周期,从目标网络资源中持续获取最新行业知识,运用多种服务和工具满足企业用户的不同需求.通过原型系统的开发和初步应用表明,该平台能够使企业有效快捷地获得网络中海量的知识和信息,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和社会媒体平台的发展,社会媒体吸引着数以亿计的用户参与其中进行创造和分享信息,产生了海量的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数据.面对这些数量巨大、异构多源、模态复杂的社会多媒体内容数据,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内容理解和知识表示,从而为用户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成为实现社会媒体大数据价值的关键.本文对近年来在社会多媒体内容分析、知识提取和表示以及用户建模应用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并针对社会多媒体特征融合、跨模态知识提取与表示,以及基于社会媒体的用户建模相关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总结.随后对社会多媒体内容的知识表示和用户建模的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介绍,最后对多媒体知识表示与用户建模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图书馆用户导向的服务理念下,知识管理与知识传播将会是图书馆发展的两项重要工作,吸收和借鉴传播学的理论和实践是图书馆做好知识传播工作的关键。从图书馆学与传播学共同面对的知识和信息入手,阐述了图书馆和传播学的历史渊源、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知识时代,用户对信息资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他们希望信息服务部门将分散在各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信息加以提炼整合,提供相应的知识服务.用户需求是图书馆发展的源动力,资源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根源,在新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必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采取新的发展策略,研究用户信息需求行为的变化,探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知...  相似文献   

9.
将本体引入到工艺知识检索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工艺知识检索系统框架。在此框架中,通过工艺知识本体来组织知识,利用本体中定义的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用户准确快速地找到相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大量知识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于赛博空间中,但是特定类型的数字知识只能被特定的数字系统(程序)直接使用,而不能被其它类型的数字系统充分利用,数字知识呈现相对"隐性"特征,深刻影响了数字知识的共享利用。针对这一问题,在对管理学和信息科学领域等隐性知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赛博空间隐性知识概念,从数字化的角度扩展了隐性知识的内涵,以知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机器学习、用户模型、企业应用集成、网格等方面,分析了赛博空间隐性知识的研究现状,并就传统隐性知识和赛博空间隐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以及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扑面而来,它已经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对人们面临着的诸如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知识产品?什么是知识经济?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知识是为满足人类进步需要,由人的脑力劳动而产生的能够给人类带来极大物和精神享受的成果总和,它能够解决人类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且创造出新的知识;知识产品是人类脑力劳动的成果,即产品知识化的成果;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经济知识化的结果,这将引起  相似文献   

12.
从知识的分类入手 ,论述教学的观念创新。新的教学观念应以广义知识观为指导 ,重构教学的目标体系 ,兼顾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知识的目标以及三类知识的平衡 ,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竞合关系下的知识联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合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并存)已成为当前激烈竞争商业背景下企业发展的一个模式,运用博弈的方法分析了竞合关系下知识联盟之间的知识共享,提出了知识联盟管理的理论模型—知识竞合的博弈模型,阐释了知识联盟管理的本质是对知识竞合伙伴的协调和控制.通过对互补型知识联盟和协同型知识联盟两种联盟管理模式的比较,进一步说明了知识联盟双方通过对竞合关系契约的有效管理实现知识共享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知识管理能够使知识被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增值。将知识管理引入到教学中,将使教学模式和手段发生质的飞跃。它改变了原来知识信息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使师生互融、互动、互助及对话、沟通、交流成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同时将挖掘隐性知识和知识创新作为教学过程的重点,这为教与学找到了新的互动交融模式,因而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获取多种知识和自主学习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海军军械保障领域知识资源定义不一致,以及由于资源及信息管理系统分散、异构现象而导致的知识难以共享的问题,引入本体方法进行海军军械保障领域知识表示研究,提出了海军军械保障知识库的构建方法,具体研究了海军军械保障领域本体、领域知识模型以及海军军械保障知识库的层次架构。  相似文献   

16.
注塑模具设计知识的表达与获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注塑模具设计知识的特点,给出了系统的结构框架。为了解决知识库知识获取的瓶颈问题,采用面向对象、规则、过程的混合知识表达方式进行知识的表示。实例表明,这套方法使设计人员可以方便地使用知识管理程序来进行注塑模知识的录入。  相似文献   

17.
根据注塑模具设计知识的特点,给出了系统的结构框架。为了解决知识库知识获取的瓶颈问题,采用面向对象、规则、过程的混合知识表达方式进行知识的表示。实例表明,这套方法使设计人员可以方便地使用知识管理程序来进行注塑模知识的录入。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资源必定成为企业经营资源中最稀缺的资源,企业要在知识的创新和技术创新中取胜,必须注重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有效途径为:一、企业要加强对知识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设置知识主管;二、以科技为核心和先导,集聚和运用优秀人才;三、“以人为本”,长期坚持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变企业为学习型组织。营造积极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企业文化氛围;四、加强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应用;五、注重开发和研究,加大开发和研究费用的投入;六、加强与社会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9.
知识进化对企业知识管理(KM)的有效实施意义重大,知识活性测度则是知识进化的前提与基础.从不同视角出发研究了KM知识活性的不同测度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KM知识活性测度系统模型,以指导企业KM的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20.
支持协同设计的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决协同设计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功能单一的问题,建立了一个相互支撑的集成平台使得两者互相协调发展.从协同设计过程对知识管理的需求出发,综合考虑知识的实体化特点和过程性观点,提出了支持协同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功能模型及知识管理集成模型.应用知识资源的元数据技术和知识的业务视图技术,实现了知识资源与特定设计过程的集成.在以隐性知识活动管理为主的过程管理研究中,讨论了知识过程建模及其与协同设计过程的集成.以国内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发的支持协同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为例,进一步对协同设计过程中的知识管理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