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共振螺旋场(RHE)抑制撕裂模进行了分析和数值计算。考虑了撕裂模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分析指出:不同模式的耦合可能使某些模式失稳,也可能使某些模式增稳。这与一定的条件有关。因为模式之间有相互作用,l=2的RHF可以稳定所有的模式,在多种模式存在的情况卜,l=3的RHF是无效的,仅在单模近似下它能抑制m=3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约化磁流体力学模拟方法,在托卡马克大环径比近似情况下,研究了局部驱动螺旋电流对撕裂模不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螺旋电流强度、螺旋电流径向沉积宽度以及螺旋电流加入时刻对m=2/n=1经典撕裂模发展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螺旋电流强度的增大和沉积宽度的变窄都会更有效地抑制经典撕裂模的发展,但过强的螺旋电流强度或较小的螺旋电流沉积宽度会引起翻转不稳定性;随着螺旋电流在经典撕裂模发展过程中加入时刻的推迟,其对撕裂模不稳定性的控制效果会越来越差。  相似文献   

3.
在托卡马克等离子体放电中,理想的金属壳壁对等离子体中的电磁扰动起稳定作用。电阻性金属壁与等离子体中电磁扰动的作用导致等离子体流速的降低和扰动频率的减少,这种相互作用的增强能够引起等离子体中撕裂模“锁模”现象。下面将讨论在中空的电流分布下,等离子体中存在两个相同模数撕裂模有理面时,撕裂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电阻性金属壁对撕裂模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HT-6B托卡马克上的共振螺旋场(RHF)对等离子体的约束和锯齿振荡行为的影响的实验结果。RHF使电子热导减小、电子温度分布变宽、等离子体密度增加并增强了杂质辐射,同时使锯齿振荡增强(包括锯齿幅度、周期、上升率及反相半径)和m=2、3、4的MHD不稳定性被抑制。实验结果表明RHF使放电进入一个新的放电状态。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HT-6B托卡马克上的共振螺旋场(RHF)对等离子体的约束和锯齿振荡行为的影响的实验结果。RHF使电子热导减小、电子温度分布变宽、等离子体密度增加并增强了杂质辐射,同时使锯齿振荡增强(包括锯齿幅度、周期、上升率及反相半径)和m=2、3、4的MHD不稳定性被抑制。实验结果表明RHF使放电进入一个新的放电状态。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托卡马克破裂先兆的动力学稳定方法,即将一个可控的感生交变电流加在平衡电流上。所施加的交变电流可以是具有适当频率的正弦电流,或是具有一个适当脉冲宽度τ的脉冲电流,或是一个不连续的脉冲电流(它的宽度τ远小于脉冲间隔),或是一个锯齿脉冲电流(它的上升时间远小于下降时间,其比值甚至可能≤10~(-3))。对交变电流驱动的物理模型作了详细的分析。关于交变电流对MHD扰动的抑制作用,从理论上作了分析并从数值上加以证明。结果表明,交变电流能使不连续导数Δ′对稳定撕裂模更有利。所以,只要适当地选取所施加的交变电流的各种参数,就可以有效地抑制MHD扰动,使扰动处在零增长状态,等离子体电流和温度分布保持在初始状态下基本不变,托卡马克处在稳定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托卡马克破裂先兆的动力学稳定方法,即将一个可控的感生交变电流加在平衡电流上。所施加的交变电流可以是具有适当频率的正弦电流,或是具有一个适当脉冲宽度τ的脉冲电流,或是一个不连续的脉冲电流(它的宽度τ远小于脉冲间隔),或是一个锯齿脉冲电流(它的上升时间远小于下降时间,其比值甚至可能≤10~(-3))。对交变电流驱动的物理模型作了详细的分析。关于交变电流对MHD扰动的抑制作用,从理论上作了分析并从数值上加以证明。结果表明,交变电流能使不连续导数Δ′对稳定撕裂模更有利。所以,只要适当地选取所施加的交变电流的各种参数,就可以有效地抑制MHD扰动,使扰动处在零增长状态,等离子体电流和温度分布保持在初始状态下基本不变,托卡马克处在稳定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可压缩磁流体模型,在圆柱位形下研究了射频波电流驱动对双撕裂模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托卡马克装置中沉积在有理面上的同向驱动电流能有效减缓3/1双撕裂模的发展。电流驱动幅值约占等离子体电流初始值的4%、驱动电流沉积宽度约为小环半径的7%时,抑制效果较好。此外,研究表明,在双撕裂模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前加入外部驱动电流,才能有效抑制撕裂模的磁爆发。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在反场箍缩中利用旋转磁场进行电阻撕裂模控制的实验,简要评述了撕裂模的特性后,又描述了为防止它们产生负面效应所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旋转磁场的产生,它能够改变m=0,n=1撕裂模的动态,在环向场线圈中,将交流电分量叠加在环流上产生了旋转磁场,为此,适当改造了环向场回路,在某些条件下,在等离子体柱的螺旋形变上,旋转磁场产生了一个曳矩,由相锁m=1模产生,因此,形变或者位于所选择的环形位置,或者置于边疆的环形旋转中。  相似文献   

10.
用动力论和磁流体两个途径研究了低杂波驱动电流(LHCD)对撕裂模不稳定性的影响。线性动力论的结果表明:在碰撞区,由低杂波驱动出的快电子对撕裂模扰动的响应,导致了撕裂模的增长率和扰动层宽度的减小。从对托卡马克条件下低杂波驱动电流的数值模拟及解磁流体撕裂模方程可得出,低杂波驱动电流引起电流分布的变化并使有理面移动,从而导致撕裂模的△'值的变化。在多数情况下,撕裂模会因低杂波驱动电流而被抑制。但在文中所示的参数下,低杂波驱动电流在较高q_α值的等离子体中对撕裂模起增稳作用;而在较低q_α值的等离子体中有失稳作用。这一结果与实验观测结果定性相符。  相似文献   

11.
用动力论和磁流体两个途径研究了低杂波驱动电流(LHCD)对撕裂模不稳定性的影响。线性动力论的结果表明:在碰撞区,由低杂波驱动出的快电子对撕裂模扰动的响应,导致了撕裂模的增长率和扰动层宽度的减小。从对托卡马克条件下低杂波驱动电流的数值模拟及解磁流体撕裂模方程可得出,低杂波驱动电流引起电流分布的变化并使有理面移动,从而导致撕裂模的Δ′值的变化。在多数情况下,撕裂模会因低杂波驱动电流而被抑制。但在文中所示的参数下,低杂波驱动电流在较高q_a值的等离子体中对撕裂模起增稳作用;而在较低q_a值的等离子体中有失稳作用。这一结果与实验观测结果定性相符。  相似文献   

12.
早在第12届IAEA等离子体物理与受控核聚变会议上曾讨论了由峰化密度分布引起的或与峰化密度分布相关的约束改善以及与离子温度梯度模η_i的抑制的可能关系。国际上一些装置的实验也确认了导致n_e(r)分布峰化的许多放电状态,即弹丸(PI)深层加料、NBI分子束的反向注入以及锯齿活性的自发抑制,同时也发现在导致改善Ω约束状态时,喷气速率降低也能引起向峰化密度分布的转变。对所有这些具有峰化密度分布情况共同的特征是相对于Ω加热或L状态放电τ_e、τ_p得到改善,可以说大多数改善了的约束是在峰化密度分布的情况下获得的。与高约束H模式约束改善的物理原因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金M带谱细致结构及金M带发射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用晶体谱仪配软X光条纹相机测得三倍频激光与发泡金盘靶相互作用金M带发射的时间尺度是:E_L=46J,τ=571ps时,金M带发射持续时间(FWHM)约850ps。用狭缝配晶体谱仪测得金M带发射的空间尺度是:当λ=1.06μm,E_L=106J,τ=550ps时,金M带发射的空间尺度(FWHM)为57μm;当λ=0.35μm,E_L=25~38J,τ=510ps时,金M带发射的空间尺度(FWHM)为27~37μm。  相似文献   

14.
应用等离子体一维输运模型与撕裂模理论,对于不同的输运模型及托卡马克放电参数下撕裂模的演变进行了数值的研究。结果表明,能量过程是影响等离子体宏观稳定性行为的一个不可低估的重要因素。它们与磁流体稳定性的相互影响,会使其磁流体形态构成多种时间或空间结构;等离子体温度、密度等宏观参量也将表现出不同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15.
应用等离子体一维输运模型与撕裂模理论,对于不同的输运模型及托卡马克放电参数下撕裂模的演变进行了数值的研究。结果表明成量过程是影响等离子体宏观稳定性行为的一个不可低估的重要因素。它们与磁流体稳定性的相互影响,会使其磁流体形态构成多种时间或空间结构;等离子体温度、密度等宏观参量也将表现出不同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条配置法数值求解环流器等离子体撕裂模方程。文中详细介绍了样条配置法的数学方法,并计算了m>1撕裂模稳定的等离子体电流剖面,拟合了HL-1托卡马克装置低q实验的电流剖面。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样条配置法数值求解环流器等离子体撕裂模方程。文中详细介绍了样条配置法的数学方法,并计算了m>1撕裂模稳定的等离子体电流剖面,拟合了HL-1托卡马克装置低q实验的电流剖面。  相似文献   

18.
钢衬里作为核电厂安全壳结构的重要防泄漏部件,对保证核电厂安全运行及人员安全至关重要。本文从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分析以及理论分析三方面对钢衬里力学行为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总结。综合国外著名安全壳模型试验结果,阐述了钢衬里在事故压力荷载下的撕裂机理。详细对比多轴应力状态系数的不同计算方法,同时指出目前关于钢衬里力学行为问题研究不足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文献综述对比发现:局部区域变形集中是造成钢衬里撕裂的主要原因,钢衬里局部连接几何条件、锚固系统以及钢衬里与混凝土之间相互作用是影响钢衬里撕裂的主要因素。三种钢衬里撕裂准则对应考虑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钢衬里多轴应力状态系数三种计算方法差别较大,综合相关钢衬里撕裂判定准则研究成果,提出了建议的钢衬里撕裂准则,且本文建议的钢衬里撕裂准则与美国核管会导则RG.1.216准则吻合程度很好。此外,深化钢衬里撕裂机理研究,在此基础上发展安全壳泄漏概率安全评价方法是后续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给出了金M带谱细致结构及金M带发射的空间尺度利时间尺度。用晶体谱仪配软X光条纹相机测得三倍频激光与发泡金盘靶相互作用金M带发射的时间尺度是:E_L=46J,τ=571ps时,金M带发射持续时间(FWHM)约850ps。用狭缝配晶体谱仪测得金M带  相似文献   

20.
H模的发现为当今托卡马克实验和优化下一代托卡马克设计提供了改善能量约束的途径,对L-H模转变的机理探讨,逐步从唯象学向自治理论发展。等离子体转动与L-H-VH模转变密切相关。实验观察到L-H模转变期间极向转动速度及其梯度的突然增加以及增加的速度剪切对抑制微观湍流的作用。而在VH模期间,环向转动速度剪切在Spinup时刻随能量约束增强因子迅速增加,剪切穿透深度达ρ=0.65。在高βH模放电中,在r/a=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