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将聚乳酸末端羧基酰氯化再与水解胶原活性基团进行反应的方法,利用水解胶原对聚乳酸(PLA)进行了改性,得到胶原改性聚乳酸(CPLA),并采用红外、FITC标记技术、XPS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上述的方法可以将水解胶原引入聚乳酸分子中。研究了CPLA的亲水性和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CPLA的吸水率大于PLA,而水接触角小于PLA,表明CPLA的亲水性明显高于PLA。在细胞外观形态和细胞增殖方面,CPLA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株(3T3)的相容性明显好于PLA。  相似文献   

2.
聚乳酸微球表面的氨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以聚乙烯醇和壳聚糖溶液为外水相制备了疏水性聚乳酸(PDLIA)微球,并采用氨气氛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进行修饰,以产生较高的亲水性表面。以X-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和薄层层析法(TLW)研究PDLLA微球表面特性及亲水性。研究结果表明,含氮基团能通过低温氨气氛等离子体处理而连接到微球表面。微球表面的亲水性与未经处理的微球相比有所提高,对于表面改性后的微球,其接触角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4.
基于近些年关于竹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国内外文献,并结合课题组的相关研究经验,着重讨论了竹纤维与聚乳酸相容性改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周雪锋  江筱莉  顾宁 《化工学报》2009,60(6):1341-1350
在生物医用材料血液相容性的影响因素中,材料表面与水的相互作用极其关键。以医用聚氨酯材料为聚合物模型,综述了医用聚氨酯表面亲水性功能化的研究进展:探讨水在抗血液蛋白非特异吸附以及抗血栓功能中所起的作用;讨论亲水性乙烯类单体、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肝素及两性离子化合物等改性聚氨酯界面上的水分子行为及其对血液相容性的影响。理解水和水化层在材料和血液接触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将为聚合物生物材料的表面设计和应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脂肪酶Lipex100L和L3126对聚乳酸(PLA)纤维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了PLA纤维处理液的pH值及紫外吸光度的变化,以及处理后PLA纤维染色性能和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脂肪酶Lipex100L和L3126均能对PLA纤维产生水解作用,L3126的水解效果优于Lipex100L;脂肪酶处理后PLA纤维经活性染料和阳离子染料染色,其表观深度较处理前明显提高;扫描电镜观察分析表明脂肪酶对PLA纤维表面产生了刻蚀作用。  相似文献   

7.
8.
选用玻璃纤维(GF)作为聚乳酸(PLA)基体的增韧材料,并依次用硅烷偶联剂(KH550)和油酸(OA)对玻璃纤维表面进行二次改性制得改性玻璃纤维(OKGF),并通过共混法制备出PLA/GF和PLA/OKGF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改性前后的GF进行表征测试,通过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探究了改性前后的玻璃纤维以及玻璃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热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成功包覆在玻璃纤维表面,包覆量约占玻璃纤维质量的2%;OKGF的加入有效提高了GF与PLA基体的界面黏结性,改性玻璃纤维基本没有从基体中拔出的情况出现;PLA/OKGF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1~7℃,冷结晶温度下降10~22℃,有效增强了PLA基体的结晶能力;当OKGF填充量为20%,二次升温速率为5和20℃/min时,PLA/OKGF复合材料的熔融结晶度分别达到了39.4%和39.2%,相较纯PLA分别提高了310.4%和266.4%。  相似文献   

9.
聚乳酸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聚乳酸(PL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来研究PLA/PMMA共混物的相容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PMMA摩尔质量范围内,无定形聚乳酸(DLPLA)与PMMA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并符合Gordon-Taylor公式.当结晶型聚乳酸(PLLA)与PMMA熔融共混时,PMMA的引入破坏了PLLA的结晶,PLLA与PMMA也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塑料》2004,18(4):70-70
北京工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开发成功新型聚合物分离膜表面改性与功能化技术。该技术采用光接枝聚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容易在线配套、反应迅速的特点。本技术适用于平板膜或中空纤维膜材料的改性与高性能化处理。能够实现聚合物分离膜的亲水化改性,提高膜通量以及耐污染能力;该技术还可以改善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对用于超滤、反渗透、纳滤、渗透汽化等过程的膜材料,可显著提高其分离性能。此项技术不仅可用于分离膜改性,对一般的塑料板材、膜材、纤维等材料同样有非常好的改性效果。通过处理可提高材料的表面能,显著改善亲水性、防雾…  相似文献   

11.
聚乳酸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文  马超  龚晓钟 《广州化工》2010,38(9):62-63
绿色环保材料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相容性及化学惰性,同时又具有性脆,耐热性差等缺点,本文针对这些缺点,通过加入不同种类、不同比例的增塑剂及助剂对聚乳酸进行修饰。应用热机械分析仪(TM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力学分析仪(DMA)等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聚乳酸在保持生物降解性的同时热稳定性、韧性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改性后的聚乳酸玻璃化转变温度比改性前提高了7℃,耐热性得到改善;通过动态力学分析及扫描电镜图观测,改性后聚乳酸材料的脆性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聚乳酸增韧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熔融共混法,将聚乳酸(PLA)分别与丁二醇-己二酸-对苯二甲酸共聚物(PBA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共混制备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并模压成型。研究了3种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及断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PBAT、PBS和PPC均能提高PLA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与PBS和PPC相比,PBAT与PLA的相容性更好;随着PBAT含量的增加,增韧PLA材料的冲击强度逐渐上升,但PBAT与PLA的相容性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紫外光诱导接枝聚合技术制备表面接枝聚丙烯酸(PAA)的聚醚醚酮(PEEK)以改善其成骨细胞相容性.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和水接触角测试对表面改性的PEEK进行表征,同时,用MC3T3-El成骨细胞评价PEEK表面接枝PAA后的成骨细胞相容性和成骨分化活性.结果表明,采用紫外光诱导接枝聚合技术在PEE...  相似文献   

14.
聚乳酸的改性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聚乳酸的改性研究进展。化学改性主要有共聚、交联等,物理改性主要是通过共混及增塑方法实现。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乳酸直接合成法和丙交酯开环聚合法的研究进展,对聚乳酸改性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评述,并揭示了聚乳酸材料的研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硅烷偶联剂KH570为改性剂对长石粉体进行了湿法表面改性,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改性长石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及微观结构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界面接触角测试表明,改性后长石粒子的界面接触角明显增大,表面具有亲油性,这与FTIR分析结果相吻合。力学性能测试表明,与PLA基体相比,当改性长石用量为0.5%时,PLA/改性长石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提高了17.82%,冲击强度提高了23.25%。TGA分析结果显示,PLA/改性长石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比PLA基体提高了12.33℃,表明改性长石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XRD分析结果表明,改性长石的加入起到了部分异相成核剂的作用,从而使结晶成核速度加快。DSC分析结果表明,改性长石可以消除PLA复合材料的冷结晶,有助于提高PLA复合材料的结晶度,这与XRD分析相吻合。另外降解实验表明,改性长石的加入加快了PLA复合材料的降解。  相似文献   

17.
聚乳酸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乳酸类材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通过改性,其相应的性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其应用领域更加广阔。文章对聚乳酸的改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聚乳酸的改性方法有物理改性(包括共混改性和增塑改性等)、化学改性(包括共聚改性和交联改性等)和复合改性等。  相似文献   

18.
聚乳酸增韧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通用注塑级聚乳酸(PLA)材料,研究了刚性粒子种类,增韧剂种类和协同增韧等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控制扩链剂的添加量有效地对注塑级PLA的熔体流动速率(MFR)进行控制。结果表明:协同增韧剂对PLA有较好的增韧效果,冲击强度从3.5 kJ/m2提高到15 kJ/m2,是单一增韧剂的2.5倍。通过引入扩链剂,得到一系列不同MFR的注塑级PLA材料,满足不同的工业化产品需求。  相似文献   

19.
反渗透复合膜的表面特性及表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反渗透复合膜的表面特性及其改性方法作详细综述,以期为高性能反渗透复合膜的研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反渗透复合膜的表面特性(如表面粗糙度、亲水性、表面电荷等)对反渗透膜的通量、截流率和抗污染性能等具有重大影响,光滑、亲水、电中性的膜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特别是抗污染性.表面涂层、接枝、水解等表面改性技术,可有效实现对反渗透复合膜表面性质的调控和加工,改进和优化复合膜表面的粗糙度、亲水性、荷电特性,实现对复合膜性能的调节和优化.  相似文献   

20.
表面改性高模高强碳纤维与环氧树脂界面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阳极氧化法对高模高强碳纤维表面改性,改性后上浆处理.经润湿性能测试,改性后碳纤维的接触角由改性前的66.3°降至27.8°,表面活性增加,润湿性能改善.采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表面结构进行表征,发现改性后碳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分散性较好.对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和层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