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煤层气地质学原理和钻孔资料,分析呼鲁斯太矿区煤层气成藏条件。研究发现,矿区煤层发育良好、厚度大且稳定、镜质组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生烃能力;煤层埋深适中,以焦煤、肥煤为主,割理较发育,有利于煤层气解吸;矿区内多发育逆断层、断层面密闭,煤层顶底板多为页岩、砂质泥岩、灰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水力联系微弱,保存条件较好,具有良好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2.
3.
准东煤田西山窑组煤层气成藏条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煤层气成藏主要要素出发,结合实验室测试及理论分析,探讨了准东煤田西山窑组煤层的煤层气成藏条件,认为西山窑组煤层气藏具有较好的生气条件、相对较差的储气条件、较好的保存条件和较有利的地下水动力条件.本文可为了解准东煤田煤层气富集规律,进行地面煤层气开发部署、开发工艺选择、排采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5.
韩城矿区是我国最早实现煤层气商业开发的区块之一,分析前期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成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煤层气成藏机理,提升开发效率。从含气性和渗透性两个关键储层参数、以及构造变形和水文地质条件两大宏观地质因素出发,揭示了煤层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其耦合作用,并划分了成藏类型:韩城矿区基本构造形态为一走向NE,倾向NW的单斜构造,地下水在东南边浅部接受补给并向西北流动,流动过程中径流强度逐渐减弱,在中深部形成水力封堵造成煤层气富集。煤层含气量总体沿地层倾向增大,边浅部在活跃地下水补给条件下生成次生生物气,造成含气量局部增高。构造曲率显示边浅部构造带和东泽村构造带是煤层变形最强的两个区域,受其控制,边浅部煤级局部可达贫煤,且分布范围与高变形区域基本吻合,揭示存在动力变质作用。400 m和800 m两个深度界限划分了含气量和渗透率的垂向分异格局,在此基础上区分出3种煤层气成藏类型,分别为边浅部隆起断裂带逸散型,深部斜坡带富集型以及中部过渡型,中部过渡型含气量与渗透率可实现优势叠合,煤层气开发条件最好,实际产能情况与之相符。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开平煤田煤层气成藏条件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煤系的沉积、埋藏、煤的演化生气以及气藏的改造定型等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开平煤田煤层气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进而对煤层气藏特征及煤层气富藏条件进行了剖析。开平煤田整体上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聚煤作用和后期沉积对煤层气藏的形成演化比较有利,煤层气富集成藏的生气、储气及保存条件具备,主要成藏目标煤层7、8、9、12号煤层厚度大且分布稳定,尤其向斜的西北翼成藏条件较好,可作为有利区优先安排煤层气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屯留井田是潞安矿区煤层气含量最高的地区,从气的含量和埋藏条件来说对煤层气开发都比较有利。从含煤岩系的沉积、煤的变质过程及其后期构造演化等方面论述该区煤层气的形成和赋存特征,对今后煤层气开发和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选用库拜煤田多个矿井现场实测瓦斯基础参数为对象,对影响瓦斯含量的7项因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并对煤层瓦斯含量影响因素进行了主成分提取,选取4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7项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煤层瓦斯含量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库拜煤田煤层的视密度对煤层瓦斯含量影响权重最大,占总影响程度的23.8%;水分影响最小,影响比例为4.2%,其他因素孔隙体积、灰分、绝对瓦斯压力、吸附常数b值和吸附常数a值影响比例分别为19.6%、18.8%、15.6%、10.8%和7.2%。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结合刘家区煤层气开发实践,对其主控地质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就单井控制煤层气可采资源量、构造发育情况、岩浆活动情况、水文地质情况、煤储层改造后的综合渗透率、临界解吸压力和盖层条件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该区煤层气开发的布井原则和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通过铁法矿区煤层埋深(压力和温度)、岩浆后期侵入、煤阶、含水量及煤中无机组分和显微组分含量等几方面分析了研究区域内煤层甲烷吸附能力,进而探讨了铁法矿区煤层气含量及其控制因素。分析认为:研究区煤层气含量各煤层差异性较大,埋深、原煤挥发分、原煤水分、灰分产率等因素对煤层气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总体而言,煤层的埋深(压力和温度)以及岩浆的后期侵入是影响本区煤层气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铁法矿区地面垂直采空区井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低透气性煤层顶板受采动影响下的移动规律的研究,铁法矿区于1994年通过联合国UNDP项目率先在国内应用地面垂直采空区钻井进行了技术示范。通过对已经施工的21口采空区钻井的应用和研究,铁法矿区对于采空区钻井的布孔原则和理论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大量的实践也证明了地面垂直采空区钻井技术在低透气性煤层,尤其在煤层群开采时,是最有效的煤层气开发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6.
煤层气藏的水文地质条件是控制煤层气运移、散失、分布和富集的重要因素之一。以西山煤田古交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出水离子浓度、水质水型、矿化度和煤层含气量分布特征,结合地下水动力场分布特征,划分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并讨论不同单元内含气量分布特征及地质控制机理。结果表明:(1)该区煤层气井产出水离子以Na~+,HCO_3~-为主,水型主要为NaHCO_3型,该区煤层气井产出水矿化度介于632~2 512 mg/L,属于淡水-微咸水;(2)根据折算水位和矿化度分布特征将矿区划分为补给径流区、滞留区以及过渡地带的弱径流区3种水文地质单元,滞留区含气量最高,弱径流区次之;(3)古交矿区煤层气的富集成藏受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双重控制,在屯兰中部形成单斜-水力封堵型煤层气藏,为全区煤层气最为富集区,东曲断层比较发育,形成地垒-水力封堵型煤层气藏,为煤层气较为富集区。 相似文献
17.
18.
顾桂矿区位于淮南煤田中部S形转折端位置,区内主要发育NW向、NE向和EW向3组断裂系统,其中NW向与NE向断层系统共同组成X形共轭状,并呈现出明显的走滑构造特征,自西向东该构造带发育程度具有减弱的趋势。根据矿井资料揭示,NE向断层多被限制在NW向断层之间或被其错断,显示其为NW向断层的派生断层。通过对平、剖面断层几何学特征分析,NE向断层多表现为右行张扭性,NW向断层多表现为左行张扭性,局部为左行压扭性活动特征,在2组走滑断裂交汇部位常形成古隆起或古洼陷。结合区域构造应力演化背景,顾桂矿区内走滑断裂系统分别经历了印支期NW向横断层形成阶段、燕山运动早期压扭性活动阶段、燕山晚期至喜山期伸展改造阶段3个演化过程。通过对顾桂矿区走滑构造的详细研究,对认识该地区地下水流场、地温场、地应力场的变化特征及构造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钻孔采样选取岩芯进行实验测试,结合煤层构造、地层特征等诸多条件,对区域煤质特征、孔隙结构、含气性、渗透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煤层多呈黑色,金刚光泽;煤层中有机组含镜质组和惰质组;煤的内生裂隙较发育,煤层平均储层压力偏低;沁水南部寺河矿区,含煤地层的煤层气资源丰富。研究结果对今后煤层气产能的提高,跨区域技术移植及煤矿瓦斯的治理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