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热力是非常重要的终端能源消费品种,我国集中供热和工业用热严重依赖化石能源(98%),减碳、脱碳任务艰巨。本文总结分析了我国商品化热力生产和消费现状与趋势,估算了包括自供热和工业工艺用热的全口径热力消费量,评估了零碳热源的供热潜力,在分析终端对热力品质的要求以及各种品质热力、集中供热系统和工业用热的脱碳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五大供热脱碳路径和分阶段的政策机制需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能源结构不合理,化石能源占比偏高,这对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带来巨大的挑战。大规模利用无碳能源是减少碳排放量的主要手段,核能作为优质的无碳能源,在“碳中和”过程中将做出重大贡献。本文从能源的生产、消费及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能源供需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介绍了中国核电的发展现状,预测了中国核电在不同强度低碳情景下的需求量,构建了核电“三位一体”的发展架构,保障核能高速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中国在“碳中和”目标引导下,无碳能源大规模使用,能源结构将获得极大的优化,核能将成为最重要的无碳能源供应来源之一,在强化低碳情景中,随着核电技术及建设能力的极大提高,预计2050年中国核电装机规模最高可达6.9亿千瓦时。  相似文献   

3.
常智辉 《节能》2022,(10):66-68
阐述了我国“双碳”目标下供热专项规划的编制目标,依照某保护开发区镇区供热专项规划编制方案,对当地能源、热源、热网规划编制进行了分析探讨,确定了因地制宜的清洁能源规划思路和编制方向,为今后在国家“双碳”发展目标下编制新的城镇供热专项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交通运输部门是继工业之后,我国能源需求及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如果延续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趋势,我国交通运输服务需求、千人汽车保有量、人均交通用能以及碳排放将快速增长,而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我国交通运输部门有望走出一条全新的低碳甚至零碳发展道路,可为届时全社会"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渐提升。集中供热系统是城市系统中重要的基础设施,政府加大了对城市集中供热的投资力度,城市集中供热量呈现逐步提高趋势。与此同时,集中供热存在的能耗高、污染重等问题阻碍了其发展。为此,从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供热系统节能的有效措施入手,分析集中供热的发展思路,希望对城市集中供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德国联邦环境署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在本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设想,该目标的实现需要各环保部门的配合,启动减排措施,大幅降低能耗,将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1吨。这份研究报告的结论证实,德国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在技术层面上是完全可行的。然而这也意味着,德国各个系统如电力系统、供热系统、交通系统以及工业系统等重要生产环节,在能源供应方面,必须实现完全依赖可再生能源。德国联邦环境署2010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显示,德国有  相似文献   

7.
碳中和目标发布后,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碳中和,核能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深入研究。我国清洁低碳能源技术日趋成熟、经济性不断提升,同时受政策驱动,风电、光伏等清洁低碳能源高比例发展态势愈加明晰。但风电、光伏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必须有基荷电源的配合,以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碳中和目标下,煤电将逐渐减少,通过核电替代煤电的基荷电源功能,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同时加快碳减排。核能还可通过与其他清洁能源建立互补协同发展机制,以消除各自发展瓶颈,实现共同发展,有效推进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氢能技术和CCUS技术对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H2制取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制约着氢能的清洁利用,而CCUS技术可以将H2制取过程中排放的CO2提纯后,进行封存或者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氢能和CCUS技术的耦合可以减少制氢过程中的碳排放,以及降低捕集CO2的成本,两项关键技术的互补对能源的低碳利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5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题为《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重要文章。文中谈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提出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这是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后,国家最高领导层再次强调先进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与应用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算上2021年底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半年内相同的提法连说了三次。决策高层的再三强调,说明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离不开先进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的支撑,其作用无可替代。  相似文献   

10.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并网发电量将不断提高,因其出力间歇性导致的电网波动大、电能质量差以及电网灵活性调节能力差等问题是电力系统需要应对的重要挑战.移动式储能技术因具备灵活性强、响应速度快且覆盖范围广等优势而备受关注.为推动移动式储能技术的示范应用,本文首先对双碳目标下移动式储能技术的相关政策及示范工程进行梳理分析.然后对其应...  相似文献   

11.
12.
围绕目前主流的绿色制氢技术,综述国内外“绿氢”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阐述电解水制氢技术(碱性电解水法、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法、固体氧化物电解水法)、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技术(光催化法、光热分解法、光电化学法)以及生物质制氢技术(热化学转化法、微生物法)的产氢原理、技术难点和改进方法等,讨论比较各类“绿氢”技术的优缺点,分析未来绿色制氢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尚宪和 《中国能源》2022,(11):49-55
清洁低碳能源供给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核能作为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减排效应显著。有效利用核能供热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治理空气污染的现实选择。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核能综合利用情况,核能供热发展历程以及核能供热现状,探讨了国内推广核能供热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并对核能供热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绿色环保、发电方式灵活、可就地消纳等特点,随着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未来分布式光伏发电将成为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国内外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分别从输出功率特性建模和并网运行角度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未来的关键技术及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并对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未来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推进供热低碳转型既与民生改善密切相关,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领域。该文分析了我国建筑供热现状,判断供热需求趋势,并介绍了供热先进技术,提出我国建筑供热低碳转型的实施路径和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我国北方城乡供暖用能需求将逐渐进入峰值期,但南方家庭供暖需求和居民生活热水用能需求还将大幅增长。针对不同气候区和建筑类型的供暖需求特点,应采取不同的低碳供热路径,北方城镇建筑供暖应充分利用好既有的集中供热管网资源,着力优化热源结构;北方农户继续推行清洁取暖,开展散煤替代;南方家庭优先发展分户供热,鼓励以电代气。建议应把供热低碳转型纳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统筹考虑,出台支持政策发展可再生能源供热,调整天然气价格、供热计量等政策,同时加强技术研发示范,鼓励创新供热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一系列气候减排目标。我国煤电存量规模庞大,未来煤电转型发展是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煤电存量机组规模、技术水平、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分析,确定整体和区域煤电定位。满足高电气化电力需求,在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情景下,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在2030年、2035年、2050年分别达到67.1%、82.6%、97.4%,电力系统应在2045年实现近零排放,此后实现负碳。在不新增煤电基础上,延寿一批合规现役煤电机组即以保障电力安全。从整体和区域角度对煤电退出路径进行研究,近中期灵活性改造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优化煤电存量的重点,煤电生物质发电耦合碳捕获装置(BECCS)改造,则是中长期电力系统保留部分煤电机组和负碳的经济可行性选项。  相似文献   

17.
氢能是可再生二次能源,具有无碳无毒、单位质量能量密度高及来源丰富等特点。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为了应对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氢能是很好的无碳能源载体。基于"碳中和"情景,提出"零碳排放"模式下的氢能物质能量转换流程。本文通过制氢、储运、终端应用三个环节,结合储能、燃料电池、氢气内燃机、长距离输送、加氢站、发电和建筑用能七个应用场景,对氢能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氢能的应用存在技术或成本方面的不足。展望2060年,电能是中国能源体系构架的核心能源,氢能是有益的补充能源,建议从技术创新和成本平价两方面入手,实现基于"碳中和"的氢能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8.
刘宇  羊凌玉  李欣蓓  姜琛  张静 《节能》2022,24(4):27-36
碳中和目标不仅会促进中国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也将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转变。研究梳理了碳达峰国家达峰时的能源结构、经济特征和重点领域碳中和政策,从而识别出需重点关注的减排措施和低碳政策。基于此,利用中国能源经济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综合模拟了四种类型减排政策(组合)对中国宏观经济、能源和排放的影响,分析了中国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的碳排放路径、行业减排规划、能源深度脱碳进程等多个层面的转型发展方案。研究表明,1 295个组合政策情景中仅有48个政策组合可实现碳中和目标,减排任务艰巨;要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能源排放需在2029年前达峰,峰值不超过104.2亿吨,2040年和2050年的碳排放量需控制在77亿吨和45亿吨以下;化石能源、电力、重工业和轻工业是重点减排部门,不同时期需重点聚焦的部门需要动态调整;加快能源结构向非化石能源转型,强化电能在终端用能中的主体地位,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过81%,终端电气化率需提高至74%;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整体经济代价可控,2020—2060年GDP年均增速有望保持在3.46%左右。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以来,我国围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挥节能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作用,从行政、法律、市场、经济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节能机制.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节能机制应在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促进先进节能技术应用、推进区域能效综合提升和能源系统整体优化等方面进行完善和创新.本文梳理了"十一五"以来我国...  相似文献   

20.
加快发展新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新能源产业发展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补短板、强基础、促升级,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和产业体系建设,提升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保障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