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一系列气候减排目标。我国煤电存量规模庞大,未来煤电转型发展是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煤电存量机组规模、技术水平、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分析,确定整体和区域煤电定位。满足高电气化电力需求,在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情景下,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在2030年、2035年、2050年分别达到67.1%、82.6%、97.4%,电力系统应在2045年实现近零排放,此后实现负碳。在不新增煤电基础上,延寿一批合规现役煤电机组即以保障电力安全。从整体和区域角度对煤电退出路径进行研究,近中期灵活性改造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优化煤电存量的重点,煤电生物质发电耦合碳捕获装置(BECCS)改造,则是中长期电力系统保留部分煤电机组和负碳的经济可行性选项。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国家、城市和企业等为代表的全球气候治理主体纷纷宣布碳中和愿景并制定一系列碳中和路线图,全球气候治理已经形成了各主体广泛参与、共同治理的新格局.城市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治理对象,也是全球气候治理的行为主体.在全球迈向碳中和进程下,城市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将得到深化,体现了城市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以气候资金为核心的气候援助日益重要.发达国家试图以气候援助作为扩展对外影响的政策工具,寻求碳中和时代的全球权势地位,为本国低碳产业开拓海外市场.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气候援助出现以下显著进展:扩大气候资金规模;支持受援国重大的能源转型与电力互联项目,引导发展中国家弃用煤电,塑造区域乃至全球...  相似文献   

4.
在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中,由于不考虑电力电子变换器的阻抗特性,使得潮流计算的精度降低。为此,需要一种基于本地控制器阻抗特性的由大量分布式发电机组成的新型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首先,基于小信号扰动法和dq轴、αβ轴、abc轴之间的等效变换,对变换器的源端等效输出阻抗矩阵进行了估计。然后将总线-分布式电源等效阻抗模型转化为总线-总线的阻抗模型。同时,将等效阻抗模型嵌入雅可比矩阵迭代过程中,提高了潮流计算方法的精度。最后,利用IEEE-4总线测试系统、PG&E-69总线测试系统和IEEE-118总线测试系统对基于本地控制器阻抗特性的潮流计算进行了仿真,表明所提出的潮流计算方法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中国能源结构不合理,化石能源占比偏高,这对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带来巨大的挑战。大规模利用无碳能源是减少碳排放量的主要手段,核能作为优质的无碳能源,在“碳中和”过程中将做出重大贡献。本文从能源的生产、消费及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能源供需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介绍了中国核电的发展现状,预测了中国核电在不同强度低碳情景下的需求量,构建了核电“三位一体”的发展架构,保障核能高速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中国在“碳中和”目标引导下,无碳能源大规模使用,能源结构将获得极大的优化,核能将成为最重要的无碳能源供应来源之一,在强化低碳情景中,随着核电技术及建设能力的极大提高,预计2050年中国核电装机规模最高可达6.9亿千瓦时。  相似文献   

6.
张碧轩 《上海节能》2023,(9):1249-1255
近年来不断恶化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重点关切,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20年9月提出“双碳”目标,即我国致力于将CO2排放量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鉴于我国当前的碳排放管理领域在立法上存在大量空白和漏洞,制定一部专门的碳中和法律迫在眉睫。德国联邦法院于2019年出台了《德国联邦气候保护法》,确定了中长期的减排目标和路径,设立了年度报告制度和气候问题专家顾问组,构建了双层级的气候变化保护体系。对《德国联邦气候保护法》进行全面研究,以期借鉴德国先进立法经验,为未来我国的碳中和法或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法的出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北京市、国内以及国际上目前的低碳标准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指出了北京市在碳中和背景下低碳标准建设中的短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指出应充分发挥低碳标准的基础性支撑和战略性引领作用,有力促进本市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8.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中国要实现2030年之前"碳达峰"和2060年之前"碳中和"的目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赋予能源界的重要使命。本文首先梳理了中国能源结构现状以及实现"碳中和"的难点,并对实现"碳中和"的技术路线与路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开发的中国能源系统模型(CEMS),把各种技术路径和其发展情景纳入总体能源系统,模拟了三种技术路径情景。结果表明,只有高能效、高可再生、绿色甲醇、终端煤炭替代相结合的转型路径,才可以实现2060年之前"碳中和"的目标。最后,本文就如何实现"碳中和"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大力发展"碳中和"技术体系、煤炭替代、实现非碳能源的商业化应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德国联邦环境署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在本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设想,该目标的实现需要各环保部门的配合,启动减排措施,大幅降低能耗,将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1吨。这份研究报告的结论证实,德国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在技术层面上是完全可行的。然而这也意味着,德国各个系统如电力系统、供热系统、交通系统以及工业系统等重要生产环节,在能源供应方面,必须实现完全依赖可再生能源。德国联邦环境署2010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显示,德国有  相似文献   

10.
正2021年全国两会于3月11日成功落幕。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又一个春天的时空坐标中,2021年全国两会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实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第一年"三大重要节点叠加之时空坐标成功召开而留下特殊印记。  相似文献   

11.
交通运输部门是继工业之后,我国能源需求及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如果延续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趋势,我国交通运输服务需求、千人汽车保有量、人均交通用能以及碳排放将快速增长,而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我国交通运输部门有望走出一条全新的低碳甚至零碳发展道路,可为届时全社会"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在“碳中和”背景下,为进一步完善省间电力交易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电量平衡,构建了跨省电力交易空间结构模型。运用复杂网络分析了2016—2019年省间电力交易网络结构和演化特征,并通过二次指派程序(QAP)分析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省间电力交易具有一定区域特征,西北部地区在网络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大;省间电力交易网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特高压输电建设情况和供需差的变化。因此,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应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建立跨区域交易中心,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省间电力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13.
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已有研究成果中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特征、典型场景预测、实施路径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梳理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应满足的安全、低碳、经济等基本要求,分析了典型场景中各类电源装机规模及发电量的构成,指出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实施路径中应重点考虑煤电有序退减、新能源科学高速渗透和灵活性资源合理配置,其中煤电退减应按照先慢后快的路径进行,新能源的高速渗透应考虑系统的消纳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降低化石能源的发电比重,建立以新能源为发电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了我国电力系统建设的必由之路。以“双碳”为目标,对现阶段电力系统面临的主要难题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目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要技术,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路径,可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技术和决策参考,支撑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环境问题是国际社会共识,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向世界承诺的“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我国现阶段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基于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碳排放核算体系的相关问题,对完善当前碳排放核算体系,推进碳减排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碳中和"目标发布后,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碳中和",核能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深入研究。我国清洁低碳能源技术日趋成熟、经济性不断提升,同时受政策驱动,风电、光伏等清洁低碳能源高比例发展态势愈加明晰。但风电、光伏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必须有基荷电源的配合,以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碳中和"目标下,煤电将逐渐减少,通过核电替代煤电的基荷电源功能,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同时加快碳减排。核能还可通过与其他清洁能源建立互补协同发展机制,以消除各自发展瓶颈,实现共同发展,有效推进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供热和制冷能源消费量约占全球终端能源消费量的一半,是非常重要的终端能源需求。热泵供热是提升供热电气化水平最现实的技术,全球热泵市场正在持续增长,我国热泵产业发展规模已位居世界首位。该文阐述了热泵技术对供热领域低碳转型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多种热泵系统形式和技术特点,分析了我国热泵供热市场需求前景及节能减碳潜力,提出我国热泵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该文认为,热泵将是我国供热领域低碳转型的必选技术,应用前景广阔、节能减碳潜力巨大,应因地制宜推广热泵供暖技术、加强技术研发,提出将热泵技术纳入可再生能源统计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概念是在“双碳”目标下,为了适应当前新能源快速发展而提出的。目前对新型电力系统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可以肯定,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是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新型电力系统在其主体地位、特征、实现目标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我国在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与现有以煤电为主的电源结构之间存在矛盾,煤电如何发展,是“双碳”目标下需要面对的问题。电网对大量新能源的消纳,新能源的高渗透率对电网的调度、运行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如何发挥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作用,确保电力供应的“质”和“量”,是电力行业必须面对的又一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今后要清洁高效发展煤电,有序减少煤电份额,准确把握煤电定位;保持新能源发展势头,重视海上风电建设;建设以抽水蓄能电站为主的调峰电站,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就地消纳新能源发电;建立“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发展系统,解决清洁能源消纳过程中电网波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对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费所释放的非活性碳,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急剧增加。为了遏制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日益变暖的趋势,国际社会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控制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一,人口占到全球总人口的将近1/5,碳减排形势十分严峻。由于生态系统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增加森林碳汇。我国森林覆盖率虽然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广西作为林业资源丰富的林业大省,近年来的森林覆盖率及蓄积量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实现"碳中和"不仅使能源发展逻辑发生根本性改变,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转型。这对于努力建设"重要窗口"的浙江而言,更是一次艰难而持久的攻坚战,必须早谋划、早准备、早布局。本文认为,浙江推进"碳中和",需算好"经济账"和"安全账",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经济发展、能源需求、能源安全和经济性等因素,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