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7CrNiMo6钢是一种典型的齿轮用钢。采用齿形试样研究了不同模数的17CrNiMo6钢齿轮经渗碳淬火后齿根下截面中心的硬度,测定了有效硬化层深度所对应的含碳量。结果表明,齿根下截面中心部位的硬度随齿轮模数和齿根下截面厚度的增加而有规律地降低,预测硬度值与实测值相符合,不同模数齿形试样有效硬化层深度所对应的含碳量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20CrMoH钢是齿轮制造的主要材料之一。齿轮心部硬度偏高超差,对齿轮的工况影响很大,断齿便是其失效现象之一。为此热处理工程技术人员都会从钢材成分,淬透性是否达标及所制定的热处理工艺规范是否适宜等进行分析,但多以牺牲齿轮的某些性能为代价来保证心部硬度满足设计要求,例如采用提高回火温度或降低淬火温度的方法来降低心部硬度。当淬火热处理工艺条件固定时,钢材的淬透性能往往决定零件心部硬度的高低,因此控制零件材盾的淬透性带宽,是一种控制零件心部硬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20CrMoH钢是齿轮制造的主要材料之一。齿轮心部硬度偏高超差 ,对齿轮的工况影响很大 ,断齿便是其失效现象之一。为此热处理工程技术人员都会从钢材成分 ,淬透性是否达标及所制定的热处理工艺规范是否适宜等进行分析 ,但多以牺牲齿轮的某些性能为代价来保证心部硬度满足设计要求 ,例如采用提高回火温度或降低淬火温度的方法来降低心部硬度。当淬火热处理工艺条件固定时 ,钢材的淬透性能往往决定零件心部硬度的高低 ,因此控制零件材质的淬透性带宽 ,是一种控制零件心部硬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心部硬度会直接影响渗碳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同时还对热处理变形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以一种渗碳齿轮为例,分析和总结了影响渗碳齿轮心部硬度的各种因素,发现用淬透性高的材料可解决齿轮心部硬度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6.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匕,得到热轧及淬火工艺参数对20CrMnTiH的淬透性J9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应用于实际生产、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17CrNiMo6钢大截面齿轮轴锻件渗碳后齿面硬度偏低,易产生疲劳裂纹。通过采用在渗碳淬火后,对其表面敷干冰做深冷处理,以及提高回火温度,增加回火次数的方法,减少了残余奥氏体,提高了齿轮轴的硬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离子氮化件的心部硬度,从而提高其承载能力。对35Cr Mo V材料提高心部硬度的预备热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对提高硬度后的离子氮化性能的变化进行了对比试验,采用拉伸、冲击等力学性能试验方法以及金相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预备热处理使硬度从上限302 HB提高到340 HB,冲击韧性满足要求,综合力学性能较好,提高硬度后对渗层厚度、渗层脆性没有不利的影响;对氮化物级别略有不利影响,但满足标准要求。即无论是预备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还是提高硬度后的离子氮化性能,提高心部硬度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选用硝盐、快速淬火油作为淬火介质,分别对17CrNiMo6渗碳齿轮的三齿齿形试样进行了淬火+回火处理,分析了淬火介质冷却能力、模数、齿根下截面厚度对齿轮心部硬度、心部组织及对应含碳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冷却能力较强的硝盐介质淬火时齿轮可以获得较高的心部硬度,心部板条马氏体形态尺寸更细,对应含碳量较低;在同种介质下淬火,随着齿轮模数、齿根下截面厚度的增大,心部硬度下降,模数较大的齿轮对应含碳量低,齿根下截面厚度较薄的齿轮心部板条马氏体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武汉锻造厂是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生产大型船用轴类锻件的专业工厂,有十几年的生产经验,积累了大量的船用轴类锻件机械性能试验数据。充分利用这些生产中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必要的补充试验。计算和分析,再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设计了一系列工艺试验,研究了钛及热处理工艺对20CrMnTi钢淬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钛在20CrMnTi中最适合的含量在0.07%左右,它既保证了奥氏体晶粒度,又提高了钢的淬透性;同时还分析了影响该钢淬透性的因素,认为TiC的析出行为是首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由于齿轮等工件在进行高压气淬时,受多层工件储热影响较大并且风速逐层递减,导致位于气淬室内中心及底层区域工件冷却较慢,难以满足齿轮心部的硬度要求。使用流体仿真软件对汽车齿轮高压气淬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对气淬室及工件垛进行三维建模并进行结构化网格划分和仿真模拟,并对气淬室进行了结构优化。结果显示,经优化后进口的高压气流向中心区域聚拢,使中心区域的来流速度提高24%左右,并提高此区域的冷却速度。随后对高压气淬室进行改造,采用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钢铁材料的抗拉强度和硬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钢铁材料的抗拉强度和硬度之间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也存在线性关系.受化学成分和制造工艺(铸造、锻造、轧制、热处理)不同的影响,钢铁材料抗拉强度和硬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存在着较大的分散性;但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用硬度来监控产品质量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铸造技术》2016,(1):30-33
对17CrNiMo6钢的热处理工工艺及高温下长时间保温后的组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7CrNiMo6钢经过等温正火后可以使组织均匀,硬度下降至200~230 HB。在980℃保温24 h后820℃淬火、200℃回火,冲击功可达到70 J。在1 050℃保温24 h后组织仍保持细晶组织,无长大倾向,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渗碳温度来提高渗碳效率。  相似文献   

15.
借助于传统的末端淬火试验方法研究了添加Mo、Mo+B和Mo+Ni对改善中碳Cr-Mn-Si钢淬透性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中碳Cr-Mn-Si钢及分别添加Mo、Mo+B和Mo+Ni时形成粒状贝氏体相变倾向较大,端淬试样空冷端即形成粒状贝氏体,因此端淬曲线上无法得到符合SAE J406标准的理想临界直径(DI)等淬透性定量信息。然而,端淬曲线的硬度与微观组织对应关系证明添加Mo、Mo+B和Mo+Ni均可降低粒状贝氏体相变倾向,增大马氏体形成能力,从而改善淬透性。虽然添加Mo+B时抑制粒状贝氏体相变、改善淬透性的效果明显,但易受钢中的冶炼残留Al和N的影响,而添加Mo+Ni复合改善淬透性的作用更具优势,且不受钢中的冶炼残留Al和N的影响,因此添加Mo+Ni成为改善中碳Cr-Mn-Si钢淬透性优选的合金化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渗碳缓冷后的17CrNiMo6钢经两种方案淬火,回火工艺试验,进行金相组织观察与分析,及显微硬度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7CrNiMo6钢渗碳缓冷后,经820℃淬火、200℃回火,表层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接触疲劳强度,心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兼顾了零件表面和心部不同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7.
轴类大锻件心部压实锻造法的模拟实验与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采用简化三维刚塑性有限元法对几种轴类大锻件心部压实锻造法作理论分析,并用铅试件做模拟试验,进行印证。本文介绍了分析方法、对各种锻造方法最佳参数的分析结果以及汽轮机转子锻坯分析示例。研究表明,简化三维刚塑性有限元分析能很好地反映试件变形、载荷等规律,分析结果与模拟实验结果相符;有限元计算出的模拟孔锻合指数η(或孔隙压缩率α)可以用来判断锻合压实效果。研究结果还表明,当采用最佳参数时,WHF 法比 FM 法和 FML 法优越。  相似文献   

18.
对穿透感应加热淬火后的限制淬透性钢制的轴承实物进行了系列实验和检测。结果表明:从试样表面至320mm深度均存在压应力,在裂纹源附近存在较大残余压应力的加强作用。淬硬层的基体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马氏体含碳量经估测略高于04%,有较好的韧性。基体上有弥散分布的碳化物Me3C型(Me为FexCryMnz)。心部组织为托氏体。淬硬层中残余奥氏体量仅为5%左右,对应于较高的尺寸稳定性。在上述诸因素综合作用下使材料得以强韧化。  相似文献   

19.
Fe-B基微晶材料晶粒大小与高温硬度的关系SCIE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Fe-B基微晶材料的反玻璃化热处理条件,组织精细程度和硬度(HV_(RT),HV_(500℃),HV_(600℃))三者之间关系作了系统的研究。在晶粒尺寸不太小时,HV与d^(-1/2)呈直线关系,但在超细晶粒尺寸时,直线发生偏离。  相似文献   

20.
堆焊金属耐磨性与硬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