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SAE4130大型锻件心部白点缺陷进行了分析,认为钢锭心部区域铸造缺陷未能有效锻合,氢在未锻合缺陷处的富集是导致白点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锻造工艺,增加一次镦粗拔长工序,未再出现超标缺陷和白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1 700 MPa级新型超高强度钢大规格盲孔锻件局部出现的探伤缺陷问题,采用横截面酸浸试验、热处理后力学性能试验、断口及裂纹面观察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鉴定缺陷为氢致裂纹(白点),并详细分析了其可能产生的工艺环节,对此提出了提高渣料烘烤温度和时间、延长扩氢退火时间、加强心部锻透性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4.
冯艳梅  张晓亮 《无损检测》2006,28(10):558-559
白点是严重破坏钢连续性的微小缺陷,它的存在将大大降低钢的机械性能,使钢及结构件的塑性降低,在使用中产生脆断。在锻件的大部分超声波探伤标准中,都明确规定白点是绝对不能存在的内部缺陷。因此,在日常检测工作中,对白点的确定就显得尤其重要,在生产中更要加大力度预防。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16Mn钢厚板锻件探伤缺陷问题,对缺陷部位进行了解剖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外来夹杂物是造成锻件探伤不合格的原因,钢包熔渣和发热剂是大型夹杂物的主要来源。为了抑制此类大型夹杂物的产生,根据缺陷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改进措施后的16Mn厚板锻件,探伤合格率由88.0%提高到95.1%。  相似文献   

6.
对执行电炉(EBT)+钢包精炼(LF)+真空脱气(VD)+真空浇注(VC)双真空工艺路线生产的16Mn钢空心锻件进行了探伤,发现锻件(对应钢锭水口端)存在缺陷.对缺陷试样进行了宏观断口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结果 表明:筒体锻件缺陷是由大尺寸夹杂物导致的,缺陷处夹杂物主要成分为MnO-SiO2-Al2O3-CaO...  相似文献   

7.
将超声检测结果和缺陷波形特点进行分类和总结,并通过酸浸检验和断口检验对缺陷性质做出定性判断,验证了超声检测波形特征和白点缺陷的关联性,为通过超声检测手段来监控产品中是否存在白点缺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防止大型锻件产生白点,对热处理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在低于临界温度长期保温之前,使奥氏体完全分解,以保证最大程度地去氢,对白点最敏感的 Cr-Ni-Mo-V 钢锻件,其典型并得到广泛应用的重结晶退火规范是:奥氏体化后以5~10℃/h 的冷却速度缓冷到高于200℃,并连续在低于临界  相似文献   

9.
消除16Mn钢板带状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段冷却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消除16Mn钢板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的计算公式,并与文献数值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改进计算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研究了16Mn钢中Sb的析出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钢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16Mn钢中Sb的析出位置主要有两种:一是沿原奥氏体晶界析出;二是在MnS夹杂物上富集析出。Sb在MnS夹杂物上的富集析出,能促进钢中晶内铁素体的形成。适当提高S含量,降低O含量,加入Ti变质钢中MnS夹杂等方式,能增加Sb在夹杂物上富集析出,促进了晶内铁素体,尤其是晶内针状铁素体形成,减少了Sb的晶界析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由部分工件中心的实测冷却曲线导出适用于不同淬火温度的不超过2m直径的工件在水、油及空气中的冷却曲线;求出工件上某一部位冷到某一温度的冷却时间(τ)与工件直径(D)的关系τ=aD~n(a、n为常数),工件中心在某一温度时的冷却速度(v)与工件直径的关系v=bD~(-n)(b、n为常数);提出了淬火工艺的制订原则,以及临界直径和工件沿截面组织分布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高温钼丝炉内向16Mn钢中加入不同含量镧进行脱氧。利用SEM、EDS和OM测试并研究La含量对钢中夹杂物的成分、大小分布及试验钢组织的影响,并探讨了钢中含镧夹杂物诱发晶内针状铁素体形核机制。结果表明,随钢中镧含量增加,夹杂物依次转变为LaAlO3、La2O2S和La2S3。试样经镧处理后,钢液在1600℃时保温180 s,夹杂物最为细小且弥散。钢中晶内铁素体含量随镧含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佳镧含量约为0.014%(质量分数)。钢中含镧夹杂物周围形成贫Mn区,促进晶内针状铁素体形核。  相似文献   

13.
对于含有0.3%残余元素铜的中碳钢,在1100℃下氧化1800s和3600s,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观察氧化层与钢基体界面处铜的富集析出情况。并分析S、Ti等元素含量对于残余元素铜在氧化层附近富集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硫化锰夹杂物数量的增多有利于更多的铜在硫化锰上析出,从而有效减轻铜在钢氧化层的富集偏析以及浸润晶界现象。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产线SPA-H耐候带钢层冷边浪缺陷问题,分析了其产生机理,即是由于带钢宽度方向冷却不均,中部与边部相变不同步,热应力和相变应力的耦合作用而产生的。结合SPA-H钢的CCT曲线,开展了轧制速度、终轧温度、卷取温度对层冷后带钢板形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轧制速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带钢层冷后板形均有影响。为此,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将轧制速度控制在8 m/s以内,终轧温度由850 ℃降低到840 ℃,卷取温度由540 ℃提高到580 ℃,带钢板形明显改善;提高卷取温度后带钢强度降低,通过增加合金元素Mn、Cr的含量,可以确保带钢性能;同时,结合设备排查措施,使耐候带钢层冷边浪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薄壁铸件不明夹杂物缺陷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夹杂物为涂料夹杂和氧化夹渣.提出采用优质涂料、适当减小涂层厚度、降低锰合金粒度等措施,铸件夹杂物缺陷已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6.
针对Al-Si-Mg-Mn合金型材中发现有异物掉落缺陷的问题,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EDS分析研究缺陷的形貌和组织.研究结果表明:该异物为氧化铝夹杂,是由于在熔炼和铸造过程当中,铝合金熔体表面与空气接触,并重复发生高温氧化反应而形成氧化膜,这些氧化薄膜浮在熔体表面,不分解且不易溶于熔体,当操作不当时,浮在熔体表面的...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前言转子是电站设备的关键件,要求在高速下安全运行,承受的应力水平高,为此对转子生产规定了很严格的技术条件。七十年代国内、外都开展了真空碳脱氧(简称 VCD)技术的生产实践,使其脱氧产物变为 CO 气态,不会染污钢水,把转子钢的质量(包括纯洁度、均质性等)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8.
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柴油机缸体典型夹杂物缺陷的形成原因及控制措施,提出了采用熔制孕育剂,提高出炉温度,降低孕育剂中钙的有效含量是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氧化类夹杂引起冷轧产品表面缺陷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铸造技术》2016,(1):62-66
氧化物类夹杂是引起冷轧钢板及延伸产品表面缺陷的重要原因,由于从炼钢到轧钢工艺路线长,产生各类夹杂物的可能性较多,产生缺陷的表现形式也是形态各异,容易引起各种误判。从氧化类夹杂引起冷轧钢板及延伸产品表面缺陷的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手段找到各缺陷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由于7050铝合金筋板锻件对成形工艺的精确性要求较高,在成形过程中极易产生流线缺陷。为了揭示筋板锻件穿流、涡流等流线缺陷的形成规律,以工字形截面锻件为例,采用有限元模拟锻件的工字形截面成形过程。通过对成形过程速度场的研究,发现筋板根部容易产生穿筋裂纹,筋板顶部容易产生涡流。与矮筋型毛坯相比,采用高筋型毛坯利于提高金属充填模腔时变形流动的均匀性,能从根本上解决工字形截面锻件产生穿流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