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土窑洞是西北地区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是一种冬暖夏凉、绿色、环保、无污染、低能耗的建筑形式,传统窑洞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黄土窑洞建筑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在概括黄土窑洞的结构形式和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黄土窑洞建筑衰微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策略,希望能够有效加强传统窑洞建筑及西北地区传统风俗文化、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2.
初次见到吴堡窑洞古城是在去年11月,由于《陕西黄土窑洞人居环境研究》这一课题的需要,作为课题组组长的我,这几年一直行走在黄土高原的腹地,主要针对陕北地区历史悠久的传统聚落和窑洞建筑进行基础性的调查研究。目前课题组的足迹已踏遍延安地区的洛川、安塞、吴起、延川,子长,以及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绥德等县市,发现了大量需要保护的古城遗址和窑洞村落。  相似文献   

3.
下沉式窑洞作为原生态建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营造理念,体现了低碳、节约、节能、环保、和谐等现代文化。国内外对下沉式窑洞的成功改造,使下沉式窑洞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应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等角度,研究推进下沉式窑洞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在调查和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窑洞的优缺点,总结了改造传统窑洞的具体方法,并指出了研究窑洞建筑的方向,只有用现代科学技术,因地制宜的改造传统窑洞建筑,才能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窑洞建筑。  相似文献   

6.
黄土地区地表漫流系统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土地区地表漫流系统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完颜华,崔金贵王应琳,季心康(兰州铁道学院)(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地表漫流系统和其它土地处理系统一样,已被用来处理城市污水和多种工业废水。为了探索黄土地区采用地表漫流系统处理含油废水的可行性,进行了白银西蒸汽机...  相似文献   

7.
高凌 《华中建筑》2011,29(6):164-166
文章通过对窑洞建筑的重新定位及设计,结合陕北的地形、地貌及地域特色,使之成为陕北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民居.既符合陕北人民的居住习惯,又能彰显名族特色.窑洞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与其他建筑相比投资少,成本低节能环保、美观大方.又是陕北旅游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8.
庆阳地区黄土窑洞的病害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试验结合有限元模拟的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窑洞病害的防治措施:通过崖面砌筑护面墙较好的解决了窑洞崖面风化剥落的问题,并提高了窑脸的整体强度。通过洞内砌筑夯实土坯和加筋土抹面等围护结构,解决了窑洞干缩裂缝和不均匀掉块等问题,使窑洞洞壁的受力更均匀,变形在围护结构的弹性变形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多、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其绝大多数均采用桩基础。桩基础形式多样,各种桩基础在实践中均有应用,反映不同,效果不一。甘肃地区为典型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其中甘肃张掖地区的黄土层厚15~18m,颇具代表性。本文以张掖地区康乐小区为例,从技术应用、经济效益到发展趋势,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桩基础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超 《城市建筑》2014,(11):276-276
本文从陕北黄土文化的视角下,总结研究了其在窑洞建筑的产生、发展、营造方式、使用等各个方面的作用,提出了笔者对于地域建筑设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住宅套型设计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小龙  孟海宁  高辉  葛燕萍 《工业建筑》2005,35(9):29-31,19
分析了目前住宅套型设计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现状,以及住户对住宅套型的新要求、新变化,并探讨了住宅套型设计的发展趋势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胡世德 《建筑技术》2001,32(11):732-735
北京住宅由古至今不断演变 ,尤其是在1949~2000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发展 ,住宅多样化、楼型和户型日益丰富。分析北京住宅发展过程 ,对住宅层数、体系、布局和楼型、户型综合考虑 ,择优选择 ,有利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下沉式窑洞作为黄土台原上留存下来的一种独特生土民居,曾广泛分布于陕、甘、晋、豫等省区,蕴含着丰富的地域人居文化基因,是我国传统人居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三原县柏社村尚有较大规模集中分布.本文在对柏社古村落发展历史、空间格局、建设现实等状况深入调研分析基础上,分别就其在历史活态、生态、空间创造、文化记述、建设示范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进行了梳理总结;同时,针对柏社村的未来,寻求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使古老的人居方式得以适应现代生活的发展途径,也是本文关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下沉式窑洞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独有的民居建筑结构形式,是传统民居保护的重点对象。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下沉式窑洞的整体模型,通过分析步模拟其开挖过程,分别研究了下沉式窑洞的窑院开挖以及后续窑洞开挖造成的土体扰动影响,进一步研究窑洞的传力机制和受力机理,相关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窑洞这种无梁无柱结构屹立不倒的奥秘,同时有助于对窑洞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
以靠崖式窑洞为研究对象,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单孔窑洞的传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并考虑了覆土厚度、窑洞跨度、拱矢高以及侧墙高度各参数对窑洞受力性能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多孔靠崖式窑洞的相互协同作用,分析窑腿宽度对多孔窑洞周围土体应力及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靠崖式窑洞通过拱券体系将上覆土压力传递给侧墙,窑洞周围土体基本处于受压状态,仅拱券顶部会出现主拉应力,此为窑洞出现窑顶坍塌的诱因。开挖窑洞会造成土体扰动、荷载释放,从而导致窑洞周围土体发生应力和位移变化。通过参数分析,窑洞上覆土厚度、窑洞跨度、拱矢高以及侧墙高度中某单一参数增大均会导致窑洞周围土体位移的增大,但影响程度不一,其中覆土厚度导致的变化最为显著。多孔窑洞的主压应力水平和窑洞横向、窑洞竖向位移均显著大于单孔窑洞。在建造多孔窑洞时,应当合理设置窑腿宽度,确保窑洞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案例,通过对其空间发展过程、职住分离状况及不同类型通勤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的调研,分析开发区在空间发展上的特征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开发区正从一个小型的工业区块向大型的、多组团多功能的城市功能区转变,但是也存在功能难以混合、组团缺乏协调、职住分离严重等问题。指出开发区向新城转型将遇到开发区当初的空间定位、功能定位、政策设计、规划手法等多重障碍,开发区转型政策的制定必须要充分注重自身的发展特色,选择合适的转型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  相似文献   

17.
吴云清  杨山 《城市规划》2002,26(6):26-29
概述了都市发展区范围界定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和界定指标 ,分析了其在大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并结合南京市都市发展区的特色 ,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做了实证性的研究 ,旨在提出都市发展区的范围界定方法及其在大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某建筑场地进行的单桩载荷试验结果的理论分析 ,揭示了湿陷性黄土中钻孔灌注桩的受力特性 ,对该状态下桩土工作机理的研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城市规划》2020,(5):118-126
基于轨道系统与城市街道网络的可达性叠加效应,研究轨道站域空间发展潜力是高密度城市空间集聚形态的后续研究,是对城市集聚形态的成因和潜在动力的剖析。以空间句法的可达性评价工具为量化手段,采用K-means聚类方法,根据10km出行半径的街道网络可达性将69个港铁站分为4组,通过比较港铁系统置入城市道路网络前后的可达性,量化港铁站域的可达性提升幅度。以居住单元密度为基本研究对象,采用各区域及站点所在的选区居住单元密度之间的比值,描述港铁站核心区(200m半径)和站域(500m半径)的集聚程度,最终得出不同城市区域典型站点案例的可达性提升幅度与居住空间集聚程度的平均值。结合空间形态和发展过程分析8个不同区位港铁站域,发现轨道系统可达性叠加效应带来的发展潜力的体现程度与城市发展程度,与轨道建设时机、城市更新措施等有直接关系。解析轨道站域居住空间的集聚形态与轨道可达性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推进我国大城市轨道站周边空间容量和形态的研究,通过引导形成集聚形态而强化轨道系统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0.
孙伟 《建筑创作》2012,(6):40-45
航站楼单体及空间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否是航站楼发展的趋势?文章探讨分析了航站楼构型的集中和分散、未来社会变化、科技发展与航站楼功能和规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