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松软煤层综放开采护巷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西新阳矿综放工作面煤柱留设大,为了减少煤柱宽度,提高采区采出率,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分析方法,推导出计算煤柱宽度的表达式,结合煤柱强度与高宽比关系,设计煤柱宽由35m减少到25 m;采用连续自动采集装置,实测得煤柱侧支承压力范围为10~12 m,所设计煤柱宽大于2倍塑性区宽,理论计算与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掘进期间,煤柱侧巷道顶板位移85 mm,两帮移近70 mm,顶板深部、浅部离层分别为8和10 mm;回采期间,顶板及两帮位移分别为105和90 mm,离层没有变化,煤柱和巷道都保持稳定,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D11063工作面与D11061工作面重叠布置的设计,有效延长了工作面长度,减小了区段保护煤柱,降低了煤炭损失,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采空区下剩余煤炭储量,同时又使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避开了区段煤柱应力集中区,为类似厚煤层下分层的合理开采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5.
6.
基于崔家寨煤矿E12503工作面运输巷以及相邻的E12505工作面运输巷出现的冒顶等一系列巷道失稳问题,考虑到回采巷道所处煤层群中的空间位置,综合分析上下煤层之间、邻近工作面及煤柱的留设等因素对巷道的影响,研究了造成巷道破坏的机理.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巷道的布置、煤柱宽度的留设及锚杆支护参数的选取及施工方案,并对巷道稳定控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证范各庄矿7、8、9、12煤近距离煤层开采中上下煤及邻近工作面巷道支护稳定及优化采面布置,通过底板滑移线理论计算,得出上下层工作面巷道合理内错距离为2~3倍巷宽,12煤3125S面与上覆面间距较大,经受采动破坏较小,8煤2285S面和9煤3191S面受采动影响较大。UDEC模拟显示,7煤首采后形成显著的煤柱应力区,底层煤中峰值应力可达原岩应力的3~4倍,下层工作面巷道应内错避开布置,8煤至12煤开采可对上覆煤柱区大幅卸压,应力峰值为2~2.5倍原岩应力。临近工作面巷道采用6~12m煤柱,上下工作面巷道内错9.8~11.0m,实现了巷道和采面支护稳定,从而为近距离煤层工作面设计优化与衔接规划提供了关键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新安煤矿采用提高开采上限,利用井下巷探、钻探等手段探明地质构造,留设小阶段煤柱,增加工作面倾斜长,布置转向工作面和加强工作面技术管理等手段和方法,提高煤炭采出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奥斯特拉夫—卡尔文斯克煤田(ОКБ),一个与开采有关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合理地开采煤炭资源。解决该问题方法之一是减少主要巷道的煤柱压煤量。在现有的生产实践中,当采掘工作转向下水平,回收上水平的主要巷道煤柱时,很大一部分煤量被注销。所以近几年在较为有利的条件下采用了不留设煤柱开采主要巷道附近煤层的做法。其实质是主巷附近的煤与剩余储量同时开采。这种方法要求同时采取一切可能的保护巷道措施,以使巷道免遭影响和损害。这些措施包括用合理的方法开采主巷附近的煤层,并采用能承受大变形的专门支架。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对王坡煤矿3203“三软”煤层运输顺槽掘进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和技术进行了总结,为相似条件下的“三软”回采巷道掘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某矿残留煤柱下煤层开采所遇到的回采巷道合理布置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应用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某矿近距离煤层下行开采残留煤柱的底板破坏范围及对下煤层回采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土力学的太沙基理论并结合某矿3~(-2)号煤层及底板岩体的力学性质计算了残留煤柱下底板破坏范围,又运用数值模拟研究了残留煤柱载荷作用下外错5 m布置回采巷道的应力场与塑性区分布情况,并且对某矿3~(-3)号煤33305工作面掘进巷道进行了验证分析,最终验证了回采巷道外错5 m布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对保护层开采过程中,采用无煤柱开采技术连续开采对被保护层应力和瓦斯卸放影响的分析,总结出淮南矿区无煤柱开采的技术经验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可供类似矿井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峪矿曙光西区开采煤层受到地质构造影响,矿压显现极其明显的问题,重点从巷道断面选型、支护方案,特别是对右侧帮的控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井下工业性试验表明,采取的支护方式能够解决右帮突出变形的支护难题,满足工作面安全回采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以店坪煤矿152302 工作面巷式充填开采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充填体的合理强度,并根据实际条件,设计巷式充填开采的工艺.结果表明:充填体材料合理的充填强度为3~5 MPa,充填后巷道顶板最大变形量为58 mm,两帮移近量为55 mm,巷道整体变形量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