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为提高细粒煤的脱硫率和脱灰率,以甘肃中硫煤经跳汰机处理后的细粒煤为试验煤样,进行磨矿-磁选试验、高精度磁选试验和磁选精煤再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磁通密度1.57 T,脉冲强度25次/min,采用细网不加铜套聚磁介质时,煤泥磁选效果最好,精煤硫分为1.25%,精煤产率达到95%,煤样损失量最小。在最佳磁选条件下进行磁选精煤再浮选试验,Ca O用量1 kg/t,煤油用量1360 g/t时,煤泥浮选效果最好,得到硫分1.09%,灰分7.54%的精煤,精煤脱硫率为32.05%,脱灰率为45.63%,黄铁矿硫脱除率为50.55%。细粒煤磁选-浮选试验数质量流程表明,原煤经跳汰—破碎—筛析—磁选—浮选后,可获得产率86.03%,硫分1.09%,灰分7.54%的精煤产品,基本达到矿山要求。 相似文献
2.
细粒煤全氯乙烯分选是一种新颖的燃前分选工艺。本文采用了全氯乙烯作为溶剂,对石台和七台河煤样进行了分选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5.
通过分析煤样性质,说明原煤中无机硫主要以硫化铁硫为主,有机硫较高,仅依靠物理方法很难达到理想脱除效果。通过煤粉高梯度磁选试验研究了磁介质、磁通密度、脉冲对煤炭磁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磁介质选用不加铜套细网介质,当磁通密度为1.295 T,脉冲为25次/min时,煤粉湿法高梯度磁选脱硫效果最好,此时硫分为1.59%,精煤产率为85.44%,脱硫率为31.87%,脱灰率为38.17%,黄铁矿硫脱除率为45.02%。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高梯度磁选条件为:煤粉粒度0.075 mm,磁通密度1.295 T,脉冲25次/min,可得到硫分1.35%,灰分10.37%的磁选精煤产品。最后对磁选精煤进行再浮选试验,得到最佳浮选条件为:石灰500 g/t,捕收剂1360 g/t,起泡剂90 g/t,可获得产率76.29%,硫分1.28%,灰分8.14%的精煤,产品脱硫率为57.73%,脱灰率为58.52%,黄铁矿硫脱除率为84.56%。采用磁选-浮选综合流程,煤粉基本达到理想的脱硫降灰效果,可作为煤种脱硫降灰技术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7.
0 引言作为防止由煤炭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技术,近年来,煤炭高度分选技术(AdvancedCoal cleaning Technique,以下称 ACCT)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一种将现场选煤进一步微粉碎,促进煤质与矿物质单体分离,利用它们的物性差分离和通过化学处理进一步脱硫获得优质洁净煤的技术。目前,该项技术在各国广泛应用。作者进行了 ACCT 的研究,以高锥度磁力分选(HGMS)法、柱式浮选法、分径柱式浮选法,以及化学处理方法为对象。 相似文献
8.
9.
在融碱法和高压液减法脱灰的基础上,研究了煤的常压液碱法脱灰。考察了碱煤比、反应温度、时间、粒度组成等对两种煤脱灰的影响,并对脱灰机理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12.
应用射流浮选柱分选微细煤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细粒煤分选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射流浮选柱具有的浮选速度快、分选精度高、综合性能显著优于传统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特点。试验表明 ,在精煤灰分相近的情况下 ,射流浮选柱浮选微细煤泥的精煤产率明显高于机械搅拌式浮选机 ;在精煤产率相近的情况下 ,前者的精煤灰分比后者的低 2 0 %~ 3 0 %。 相似文献
13.
难浮煤泥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难浮煤泥的特点及改善浮选效果的主要方法。以庞庞塔5号煤泥为浮选试样,研究了一次浮选、精煤再选、分支浮选3种不同浮选流程对难浮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从而找到了适合难浮煤泥浮选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分支浮选流程可以在满足精煤灰分的要求下,提高精煤产率。 相似文献
14.
15.
磁选技术在煤炭脱硫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磁选技术在煤炭脱硫中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分析了磁选脱硫的优势和阻碍其发展的原因 ,对磁选脱硫机理和影响脱硫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指出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 ,磁选脱硫的应用前景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霍尔辛赫矿井产能提升需求,对选煤厂进行改扩建分选工艺设计。分析了原煤可选性,分选密度为1.70 g/cm3时,块精煤和末精煤灰分分别为13.56%、11.60%。在分析选煤厂原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对选煤厂进行改扩建,原煤分级粒度由13 mm增至18 mm,块煤分选系统不变,增加一套末煤分选系统和一套浮选系统,并计算得出改造后产品组成为:块精煤产率21.12%,灰分12.90%;末精煤产率51.02%,灰分10.48%;中煤产率7.79%,灰分35.85%。以技术先进、性能可靠、高效低耗为原则对主要设备进行选型,新增了末煤重介旋流器、分级旋流器、螺旋分选机、浮选柱等设备,并详细分析了设备布置情况。改扩建后,选煤厂生产能力由3.0 Mt/a提升至5.0 Mt/a,提高了系统对煤质的适应性,增强了末煤产品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