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褐煤干燥脱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介绍了褐煤的现状以及褐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种褐煤脱水工艺,如回转管式干燥技术,蒸汽流化床干燥技术、热机械脱水(MTE)等,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最后对MTE工艺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褐煤干燥脱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了褐煤的现状以及褐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几种褐煤脱水工艺,如回转管式干燥技术、热脱水工艺、机械热压脱水(Mechanical and Thermal dehydration即MTE),过热蒸汽内加热流化床干燥(Super-heated steam Fluid bed low-rank Coal Upgrading简称"SFCU")等,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最后对SFCU工艺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蒸汽管回转干燥机在褐煤干燥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褐煤高水分、高挥发分、热稳定性差以及易自燃等特点,经过对比分析,选择适合褐煤干燥的技术方案,同时在传统蒸汽管回转干燥机的基础上,根据试验研究结果,摸索出适合褐煤干燥的蒸汽管回转干燥机结构和工艺参数,并成功地运用于高水分印尼褐煤的干燥。  相似文献   

4.
从新型煤气化技术对褐煤的要求出发,对比分析了蒸发式与非蒸发式褐煤干燥技术处理过程中对褐煤产生的不同作用,并着重叙述了非蒸发式褐煤干燥技术对褐煤的改质作用,提出非蒸发式褐煤干燥技术给处理煤化工用褐煤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褐煤干燥提质过程中的水资源化回收利用工艺技术可以提高煤阶并回收宝贵的水资源,降低干燥提质单元能耗。本文从介绍褐煤中水的存在形态出发,围绕烟气直接干燥、蒸汽流化床干燥、微波干燥、机械热压脱水干燥等工艺综述了近年来干燥水回收利用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讨论分析了褐煤干燥与水回收利用工艺的选择原则。在回收褐煤中丰富的水资源时,除了单纯考虑回收褐煤中的水资源,还应权衡褐煤干燥工艺、干燥温度和干燥介质、干燥水蒸气的余热利用方式以及干燥工艺上下游间的衔接等因素。基于目前褐煤资源的主要用途,将干燥尾气采用换热技术回收低温余热和干燥冷凝水直接净化处理后的二次回用技术将是以后的重要研究和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褐煤合理、高效利用,减轻褐煤利用中的环境污染,阐述了国内外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现状,论述了国内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工业化示范项目的进展情况,说明褐煤经干燥脱水提质处理后,可脱除褐煤中大部分水分,发热量显著提高,提质后的褐煤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便于运输、贮存及综合利用。针对褐煤干燥脱水提质过程中存在的烟尘排放量大、能耗高、余热难以回收利用、干燥褐煤成型率低、型煤易爆裂产生碎块等问题,从加强褐煤性质和干燥脱水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干燥工艺及其配套干燥设备的研发、加强褐煤干燥后产品利用技术研究3方面提出了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褐煤干燥提质技术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在春 《化工设计》2011,21(1):3-5,37,1
介绍褐煤的基本性质和几种褐煤的干燥提质技术,如管式干燥技术、蒸汽流化床干燥技术(DWT法)、热脱水工艺和LFC褐煤干燥等,简单分析各工艺,展望褐煤干燥提质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结合煤化工的发展现状,对比蒸发干燥技术,介绍非蒸发干燥脱水技术——K-燃料技术,煤加工利用之前采用非蒸发干燥脱水,可为后续装置效率、效能的提高奠定基础,由于煤的热值及工艺性能大幅度提升,有效解决了褐煤等低阶煤运输和储存问题,同时也拓宽了低阶煤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
以印尼高水分褐煤为试验对象,采用蒸汽管回转干燥技术对其进行静态、动态干燥试验研究。褐煤干燥速率特性试验表明,褐煤粒径和质量基本相同时,干燥蒸汽温度越高,水分蒸发速率越快,褐煤干燥速率越大;褐煤质量相同时,褐煤粒径越小,干燥时间越短,干燥速率越大;褐煤粒径相同时,褐煤质量越小,干燥时间越短,干燥速率越大;褐煤干燥速率曲线常在煤中水分低于空干基水分前出现拐点,即进入干燥降速阶段。通过对褐煤干燥前后的粒径分布、热稳定性分析可知,褐煤干燥过程伴随着细颗粒煤粉的产生,褐煤干燥后细颗粒煤粉增加了14.87%;褐煤干燥前后TS6分别为10.3%和19.2%,均属于低热稳定性煤,且干燥后褐煤的热稳定性好于干燥前;干燥后褐煤的反应开始温度RI和燃尽指数Cb分别降低了7℃和0.1112,相差较小,均极易着火和燃尽。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褐煤应用技术的现状;借助Aspen plus软件模拟了褐煤干燥脱水工艺;提出了将太阳能集热技术与褐煤干燥技术耦合的技术思想和工艺流程。研究结果表明,该耦合技术具有节能降耗、环境友好、可就地生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以褐煤为原料,对几种煤气化技术即壳牌粉煤气化技术、航天炉粉煤气化技术、GSP气化技术、BGL气化技术和五环炉气化技术的先进性及适用性进行分析;提出在褐煤的干燥和输送能够满足工业运行的前提下,优先推荐选用粉煤气流床激冷流程气化技术,符合现代煤气化技术发展方向;气化炉设置应该考虑多炉互备运行。  相似文献   

12.
田靖  刘兵 《煤化工》2012,40(3):1-5
介绍了转筒、带式、气流、流化床以及振动等主要褐煤干燥技术,对其应用情况及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同时,分析了褐煤干燥技术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如热源、干燥介质以及加热方式等对干燥效果的影响。每一种褐煤干燥技术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应用范围,将不同干燥技术进行优化组合,是开发经济合理、环境友好的褐煤干燥技术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的褐煤干燥提质技术和褐煤干馏技术以及这两类技术的优缺点。阐述了中国褐煤提质市场和主要干馏工艺的发展建设现状,总结了中国褐煤提质工业的发展情况。2008_2012年,中国干馏提质项目明显增加,而干燥提质项目数量基本稳定,多用于坑口电厂的电煤干燥;2010年项目总量和投资额出现低点,2011年以后,中国褐煤提质项目投资额成倍增长。阐述了目前国内主要的褐煤干馏提质项目主要有国富GF褐煤提质工艺、LCC提质工艺、DG工艺直立炭化炉工艺、ZDL工艺等,并对各项目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最后提出了中国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为:减少褐煤直接燃烧,加大褐煤提质再利用;以褐煤干馏提质为主,辅以干燥提质;褐煤资源的多联产梯级利用逐步成为褐煤资源利用的主导;褐煤提质装备系统大型化将是褐煤综合利用系统装备开发的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14.
褐煤干燥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英  程靖  孙国恩 《广州化工》2011,(3):38-39,55
褐煤在我国储量巨大,但由于褐煤含水量大,一直阻碍着褐煤的高效利用。本文介绍了褐煤干燥技术的概况,同时,重点介绍了适用于高含水褐煤的干燥技术。褐煤干燥技术对于我国清洁煤的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合适的褐煤干燥在煤化工行业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国内外典型褐煤干燥技术的原理、关键参数、技术特点等,并从技术适应性、工艺条件、干燥效果、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比较。结果表明:美国K-Fuel工艺要求入炉粒度较其它技术大,适应性稍差;褐煤提质后均可作为锅炉燃料。干燥温度越高,褐煤干燥效果越好。德国泽玛克管式干燥成型技术、美国K-Fuel工艺为带压干燥,其他工艺为常压工艺。5种工艺可降低水分7.0%~25.0%,增加热值3.24~5.94kJ/g;澳大利亚BCB工艺、神华HPU-06工艺、德国泽玛克管式干燥成型技术产品为型煤,规格可调;其他工艺产品粒度变小。神州干燥-干选联合工艺回吸可能性大、自燃特性改善不明显,其余工艺深度脱水后可防止自燃,不易回吸。5种工艺污染物排放均较为简单,对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褐煤气流床气化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宏青 《煤化工》2010,38(6):1-6
国内现有的煤气化技术有十几种,不同的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场合;随着褐煤的开发和利用,当前褐煤气化颇受关注;规模为50 000m~3/h以上的单台褐煤气化炉,干煤粉气流床技术是选择之一,其中GSP、CH0REN公司的CCG、HT-L等下喷式气化技术受到青睐;在化工应用的情况下,干煤粉气流床的激冷流程有其合理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褐煤地下气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富氧和富氧-水蒸气为气化介质,进行了大雁褐煤的地下气化模型实验.研究了鼓风量和汽氧比对煤气组成、气化稳定性以及煤层气化速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富氧-水蒸气地下气化过程的物料衡算.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取合适的气化参数,大雁褐煤的地下气化过程可以稳定进行.  相似文献   

18.
褐煤气化技术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床、流化床和气流床等煤气化技术都可应用于褐煤气化,褐煤的煤种特征对不同的煤气化技术有不同的适应性,不同的煤气化技术对褐煤气化前的处理有不同的要求。主要从煤种特征、不同炉型对入炉煤的要求方面,就当前典型的煤气化技术应用于褐煤气化的情况进行了评述。并对褐煤地下气化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