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聚丙烯腈与纤维素溶于LiCl-DMAc溶剂中,并制成薄膜。通过研究发现:当共混溶液总聚合物浓度C总较低时,两种聚合物可以任何比例共混,形成稳定透明的溶液。C总增大,以其中任—聚合物为主要组分的共混溶液仍然稳定且透明。从共混溶液可制得透明的共混薄膜。用X射线衍射、示差扫描量热、红外光谱研究共混薄膜后发现:共混薄膜中没有形成混晶,但各组分的结晶度大为降低。共混薄膜的玻璃化温度处于聚丙烯腈与纤维素的玻璃化温度之间,并随共混薄膜中纤维素组分的增加而向较高温方向移动。共混薄膜中各组分的红外光谱特征峰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表明共混体系在晶区没有相容性,在无定形区有一定程度的分子水平的相容性。共混体系中纤维素分子与聚丙烯腈分子之间的特殊相互作用强度类似于聚丙烯腈分子之间偶极作用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LA/PBS)共混体系和PLA/PBS/反应型增容剂(Cp)共混体系,并通过间歇式釜压发泡成型制得泡沫样品,研究了PLA/PBS共混体系和PLA/PBS/Cp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相态结构、流变行为和发泡行为。结果表明,PBS的加入对PLA降温结晶的影响不大,其熔体弹性有所提升,且PBS含量的变化对共混体系泡孔形态的影响较小;在PLA/PBS/Cp共混体系中,Cp的加入对共混体系中PLA的结晶性能有明显的提高;另外随着Cp含量的增加,其熔体弹性也显著增加;Cp可以有效地提高PLA与PBS间的相容性,改善泡孔的形态。  相似文献   

3.
利用熔融缩聚的方法将N-甲基二乙醇胺与丁二酸和1,4-丁二醇共聚,制备含N的聚丁二酸丁二酯(PBS)共聚物(N–PBS),然后将其与纤维素衍生物羟乙基纤维素(HEC)进行溶液共混,制备了在水相中均匀分散的共混乳液,用流延成膜法制备了N–PBS/HEC共混膜。研究了N–PBS中—N(CH3)—基团的含量对N–PBS亲水性及共混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PBS中—N(CH3)—含量的增加,N–PBS极性增加,亲水性增强;相对于PBS,N–PBS与HEC的相容性得到改善,共混膜的热分解温度在300℃以上,热稳定性良好,其透过率和断裂伸长率也随着N–PBS中—N(CH3)—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丙三醇增塑下,将大豆分离蛋白(SPI)与聚乙烯醇(PVA)通过溶液法共混,经模压成型制备SPI/PVA共混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当PVA含量较低时,SPI/PVA是具有较好相容性能的共混聚合物。随着PVA含量的增加,SPI/PVA共混物在130℃附近出现第2个Tg,且逐渐向高温方向移动,PVA的共混大大增加了SPI的热稳定性能;当PVA含量为30份(质量份,下同)时,其拉伸强度比纯SPI提高了237%;加入PVA对SPI/PVA共混材料的吸水性也有明显改善,其24h吸水率从85.5%下降到54%。  相似文献   

5.
为对比温度对六硝基芪(HNS)在晶体和溶液状态下不同的影响,采用自行设计的绝热加热装置测试了HNS晶体和HNS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为深入研究溶剂二甲基甲酰胺(DMF)与HNS相互作用的本质,通过构建HNS/DMF共混体系,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对不同温度下的HNS/DMF和HNS晶体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实验结果表明,相同质量的HNS晶体临界爆温比HNS/DMF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低。模拟结果表明,HNS在晶体和溶液状态下,最大引发键(C—N)键长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在相同温度下HNS晶体中的最大引发键比溶液状态下长;相同温度下晶体状态下的内聚能比溶液状态下的内聚能高;HNS/DMF的结合能随温度的升高先下降而后升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尼龙6(N_6)/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的热和力学性能以乙烯—醋酸酯共聚物作为第三组分对N6/LDPE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随LDPE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断裂伸长率随LDP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LDPE的加入可以改进N6均聚物的流动性能。热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中LDPE含量在10%以内,N6的熔化热和结晶度基本不变。LDPE在N6/LDPE/EVA其混物中比在N6/LDPE共混物中有较低的熔化热,但其熔点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通过混合焓的计算,对不同共混比和聚合物浓度的聚氯乙烯(PVC)/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共混比体系的相容性进行预测,并通过稀溶液黏度(DSV)法、运动黏度法和目视法进行相应验证;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通过湿相转换法(NIPS)制备PVC/PVB共混平板超滤膜,并对超滤膜的性能和结构进行测试,系统地研究了PVC/PVB共混铸膜液的组成对平板超滤膜的结构及其分离性能的影响,为通过PVB共混改性PVC膜材料制备超滤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相对分子质量PAN纺丝溶液的流变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丙烯腈 (PAN )纺丝溶液的浓度、温度及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对纺丝溶液的 lgηa ~lgγ流动曲线、粘流活化能、非牛顿指数和结构粘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腈纺丝溶液具有明显的非牛顿性 ,结构粘度指数随纺丝溶液浓度的升高 ,PAN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随纺丝溶液温度的升高、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浓度的降低而减小。纺制高性能的高相对分子质量PA N纤维宜采用较低的溶液浓度和较高的纺丝温度。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NBR/CR共混胶的耐热空气老化行为(不同温度、时间)的性能变化规律。结果发现,从老化行为来看,随老化时间的延长以及老化温度的升高,共混胶的硬度、100%定伸应力变大,扯断伸长率下降,且在温度较低(85℃以下)时,NBR/CR共混胶的性能变化主要受老化时间影响;当温度较高时,共混胶的性能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以聚丙烯腈(PAN)为碳前驱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热裂解聚合物,制备PAN/PMMA溶液共混体系,经湿法纺丝及碳化工艺制备了纳米碳纤维(CNFs);讨论了影响CNFs形态、尺寸的主要因素,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电导率测试等对CNF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为8.0×10~4的PAN与PMMA以质量比30/70进行共混纺丝和碳化,可以得到CNFs;增加原丝的拉伸倍数有利于减小CNFs的直径,当拉伸倍数提高到6时,CNFs直径为50~150nm;碳化温度为800℃时,CNFs出现石墨相结构;提高碳化温度有利于CNFs石墨化结构的形成与电导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制备超高水通量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以溶液结晶–聚合物扩散(CCD)法为基础,无水氯化锂(LiCl)作为致孔剂和亲水改性剂,N,N–二甲基乙酰胺作为溶剂,采用共混法制备PVDF/LiCl超滤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VDF/LiCl超滤膜的断面结构进行表征,分析证明超滤膜内部存在较好的联通结构,并且生成了大孔...  相似文献   

12.
将阴离子聚丙烯酰胺(HPAM)与阳离子聚合物(DP-1)应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低渗油田压裂控水用聚电解质复合溶液。研究了阴阳离子聚合物稳定共存的条件,评价了复合溶液的耐温抗盐性能、抗剪切耐冲刷性能以及控水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量外加盐(KCl)的作用下,阴阳离子聚合物可形成稳定的低粘度聚电解质复合溶液,且具有良好的耐温性和抗盐性;随剪切速率的增加,复合溶液粘度先降低后又有增加;在60℃下岩心流动实验中,盐水驱替100 PV时残余阻力系数为2.66,具有良好的耐冲刷性;水相渗透率降低90.53%,油相渗透率降低14.60%,具有明显的不等比例降低油水相渗透率特征,可用于近水或高含水低渗油层控水压裂改造,降低现场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相转化法制备了复合微球载体负载的(n-BuCp)2ZrCl2/PSA/TiCl3复合催化剂。利用聚合物膜将两个传统的催化剂(茂金属和Ziegler-Natta催化剂)隔开,即先将Ziegler-Natta催化剂负载于无机载体上作为内核,随后将聚合物膜均匀沉积在无机载体催化剂表面,最后将茂金属催化剂溶液迅速负载于聚合物膜上,得到“内钛外茂”型(n-BuCp)2ZrCl2/PSA/TiCl3复合催化剂。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工业淤浆双釜串联反应工艺,在第一段反应中制备超高分子量(1.4×106 g/mol)高支化度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在第二段反应中,制备低分子量低支化度的聚合物。调节两段反应的聚合时间,制备了不同组成的聚乙烯共混物。通过DSC和流变学的方法研究了聚乙烯共混物的共混性能,并与机械共混法得到的聚乙烯共混物的共混性质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溶液将多壁碳纳米管(MWNTs)进行功能化处理,与聚丙烯腈(PAN)共混,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了PAN/MWNTs纳米纤维薄膜。分析了MWNTs的结构和分散性及PAN/MWNTs纳米纤维的性能。结果表明,经过混酸处理后,MWNTs表面产生了羧基官能团,可以长时间稳定均匀分散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F)溶液中。混酸处理后的MWNTs在PAN基体中均匀分散,减少了静电纺丝过程中珠滴地形成。添加MWNTs后,PAN纳米纤维的强度提高,含MWNTs质量分数5%的PAN纳米纤维的拉伸强度提高了35.48%。  相似文献   

15.
以聚氯乙烯(PVC)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及全氟磺酸(PFSA)为共混改性材料,采用湿法纺丝制备了不同荷电密度的PVC-PFSA中空纤维共混超滤膜。PFSA在制备的共混膜中能够以较稳定的形式存在,膜水通量可达153 L/(m~2·h·bar)。磺酸基团的引入,使PVC-PFSA中空纤维共混超滤膜对无机盐产生一定程度的截留,对2 mmol/L的MgSO_4和NaCl溶液的截留率分别达15.8%和7.79%。  相似文献   

16.
用增韧母料(E-TMB)分别与高密度聚乙烯(PE-HD)2200J(HE1)、5000S(HE2)热机械共混制得HE1/E-TMB和HE2/E-TMB共混物,研究了E-TMB中弹性体配比(M/N)、基体树脂和弹性体配比(H/E)对共混物结晶行为的影响,并将其和简单共混对照样对比。结果表明,与纯PE-HD和简单共混物对照样相比,HE1/E-TMB和HE2/E-TMB的结晶起始温度升高,且随M/N比值的减小而增大,随H/E比值的减小而减小;HE1/E-TMB的结晶焓减小而成核速率和结晶速度增大,HE2/E-TMB的结晶焓增大而成核速率和结晶速度减小,HE2/E-TMB的成核速率随M/N比值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电学性能的研究进展。评述了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共混、熔融共混、原位聚合等,特别强调碳纳米管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介绍了采用聚乙烯、环氧树脂等为基体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电学性能研究的两个方面:导电渗流行为和正温度系数效应;对聚合物/碳纳米管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工艺改进、机理解释等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这一类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液共混的方式制备聚乙烯醇/锑搀杂二氧化锡(PVA/ATO)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对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及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PVA与ATO之间在共混膜中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使纳米ATO在PVA基体中分散良好,在ATO含量较低的情况下就可获得导电性能及机械性能良好的复合材料;纳米ATO明显的异相成核效应,能够提高PVA的结晶温度及熔融温度。  相似文献   

19.
聚氨酯与含氯聚合物的溶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含氯聚合物对聚氨酯胶粘剂的共混改性 ,发现PU与CP1 92和PVC/VAc在一定比例下可以有较好的溶混性。混合溶液作为PVC人造革粘合剂可以得到足够好的粘合强度且成本可降低 2 9.6%。混合体系的红外光谱显示羰基吸收强度发生变化 ,该变化与溶混体系中含氯聚合物的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微乳液具有粒径小(10~100nm)、分布窄、热力学稳定和涂膜光亮透明等优点;微乳液聚合物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玻璃化温度、良好的附着力、良好的耐溶剂性、耐侯性等。介绍了微乳液的聚合机理,制备方法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了微乳液在涂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透明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