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超声波技术提取无花果皮红色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红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影响无花果皮红色素提取的主要因素是超声波功率,其次是超声波提取温度和超声波提取时间,再次是提取料液比。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功率350 W,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25 min,料液比1∶20(g/mL),收率为10.23%。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主要是优化月季花中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乙醇浓度、水浴温度、料液比、超声波功率和超声波占空比5个因素对月季花红色素提取工艺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96. 1%、水浴温度80. 4℃、料液比1∶50、超声波功率463. 6W、超声波占空比为1/2。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月季花红色素提取率为12. 94%。  相似文献   

3.
蓝培基  黄迪南  候敢 《广州化工》2010,38(11):121-124
火龙果果实富含大量的天然红色素,是天然红色素提取加工的良好来源。本实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L16(45),初步研究了超声波提取火龙果肉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0℃;料液比(g/mL)为1:8;超声时间15m in;超声波声波频率为100kHz;提取次数为2次。跟传统浸提相比,超声提取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4.
以红辣椒为研究对象,探讨微波辅助法提取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分别考察不同提取溶剂、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以及液料比对辣椒红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并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溶剂为95%乙醇,提取次数为2次,优化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为6:1,提取时间为15 min,微波功率为300 W,提取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提取法对海燕总皂苷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晶  韩艳玲  刘远  谭成玉  孔亮 《广东化工》2010,37(8):69-70,74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从海燕中提取总皂苷。在考察单因素影响后,以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超声波功率及温度建立正交实验。比较超声波提取法与微波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的提取率,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法最优;影响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为溶剂浓度与料液比,其次是温度和提取时间。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海燕皂苷工艺的优选方案为:料液比1︰20,乙醇浓度85%,温度70℃,超声功率60 W,提取时间20 min。  相似文献   

6.
主要采用超声波法从地椒中提取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超声波提取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提取温度四个单因素对地椒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地椒多糖提取率因素的顺序为:液料比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提取温度。最终确定超声波法提取地椒中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提取时间55min、地椒粉1g,乙醇40mL,提取温度45℃,超声功率150 W,在此条件下地椒多糖的提取率为4.13%。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利用超声波从草莓中提取草莓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实验研究了超声波浸提时间、超声波功率、料液比、以及超声波浸提次数对草莓多糖含量的影响.实验的结果表明:草莓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时间20min、超声波功率为60%、料液比1∶50、浸提次数2次,其中浸提时间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功率和浸提次数,料液比对提取的影响相对小些.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火龙果果皮红色素,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火龙果果皮红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剂为30%乙醇,料液比1∶50(g/m L),超声时间30 min,提取温度40℃。采用此最佳工艺条件提取火龙果果皮色素提取率为0.071%。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火龙果果皮红色素,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火龙果果皮红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剂为30%乙醇,料液比1∶50(g/m L),超声时间30 min,提取温度40℃。采用此最佳工艺条件提取火龙果果皮色素提取率为0.071%。  相似文献   

10.
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的方法,探讨了超声波提取蓝靛果中红色素的工艺条件,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酶解45℃,3 h,乙醇浓度60%,超声温度20℃,超声功率200 W,料液比1:20,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蓝靛果红色素的得率为9.28%.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超声辅助法提取金针菇多糖的工艺条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g:mL)、超声功率70w、超声时间10min、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2h,此时,金针菇多糖提取率达到(3.14±0.14)%。  相似文献   

12.
张龙  袁见萍  张前军 《广州化工》2012,40(20):53-56
研究了波叶山蚂蝗(Desmodium sequax Wall)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乙醇回流、超声波两种提取法对波叶山蚂蝗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料液比1∶50 g/mL,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2.0 h,提取率为2.209%;超声波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20 g/mL的料液比,70%的乙醇浓度,提取时间40 min,提取率为1.256%。结论乙醇回流提取法的效果较为优越,其提取率远远大于超声波提取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用常见的有机溶剂对柑橘果皮中类胡萝卜素进行浸提、过滤并进行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采用提取剂乙醇、乙酸乙酯、正己烷(v/v/v=3∶1∶1),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150 min、投料比为1∶10 g/mL为最佳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红阳猕猴桃茎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对红阳猕猴桃茎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50 ∶ 1(mL∶ g)、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60℃、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红阳猕猴桃茎多糖提取率为2.84%,较常规加热法(2.37%)提高了0.47%.  相似文献   

15.
以三峡库区种植的辣椒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辣椒中提取辣椒油,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对辣椒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对辣椒油的萃取率影响最大,其次是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影响最小;超临界CO2萃取辣椒油的最适宜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10 MPa,时间75 min,其萃取率为9.37%;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于辣椒油的提取具有工艺简单、操作安全、能耗低、无毒、萃取剂易回收、萃取率和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张卫佳  程红  李伟倩 《广东化工》2014,(7):55+52-55,52
以金银花为原料,采用乙醇为提取剂,提取了金银花中的绿原酸。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超声浸提温度为60℃,超声波功率为50%,乙醇浓度为40%,浸提时间为2 h,固液比为1∶90。在此条件下,绿原酸的提取率为8.03%。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红辣椒为原料,考察了提取辣椒红色素的几个影响因素,确定了提取辣椒红色素的优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溶剂为石油醚,原料粒度为20~40目,液固比为9:1mL/g,提取时间4h。  相似文献   

18.
以枇杷叶为原料,利用双水相体系提取黄酮。考察了聚乙二醇-硫酸铵体系和乙醇-硫酸铵体系中各物质用量、料液比(g∶mL,下同)、pH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条件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对两种体系的提取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聚乙二醇-硫酸铵体系中,在聚乙二醇用量为2.0g、硫酸铵用量为1.5g、料液比为0.3∶10、pH值为9、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1.5h的条件下,提取效率最高,达5.80%;乙醇-硫酸铵体系中,在无水乙醇用量为4.0mL、硫酸铵用量为1.8g、料液比为0.2∶10、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1.0h的条件下,提取效率最高,达7.49%;可见乙醇-硫酸铵体系的黄酮提取效率高于聚乙二醇-硫酸铵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以黄皮马铃薯叶为原料,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用正交法考察了提取马铃薯叶中叶绿素的影响因素:温度、时间、料液比。结果表明:马铃薯叶与无水乙醇的料液比为1g:40mL、提取时间为2h、提取温度为70℃时叶绿素的提取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刘洁  叶婷婷 《广州化工》2012,40(21):60-62
以紫薯为原料,0.3%盐酸-90%乙醇为溶剂(酸醇比为50∶50),在料液比为1∶10 g/mL时,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纤维素酶-微波辅助提取紫薯中花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3 mg/g,纤维素酶提取温度40℃,酶提取时间15 min,微波平均辐射功率600 W(温度70℃),微波辐射时间7 min。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酶-微波辅助提取法较单纯盐酸乙醇浸提法,花青素的产率提高了1.86倍,而提取时间缩短了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