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短期电力负荷不同预测方法的预测角度片面性、预测精度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小波神经网络(WNN)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用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历史平均模型分别进行预测,然后再通过小波神经网络对两单一模型的预测值进行组合.相比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该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大大提高.该模型同时引入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选取组合模型的训练样本,减少了训练样本的冗余性,提高了预测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航线客流量的预测是航空公司收益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时间序列法、增量法、回归分析方法、神经网络法等常用航线客流量预测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组合预测法,建立了支线客流量组合预测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比较了3种模型的预测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组合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供水量是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组合预测模型能获得更高精度预测结果。通过深入分析混沌局域法与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应用混沌局域法对城市日供水量进行初预测,然后,应用神经网络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由于所提出的组合模型利用了混沌局域法及神经网络进行优势互补,能同时提高预测精度与计算效率。为验证所提出组合预测模型的可行性,采用某市7 a实测供水量数据,对混沌局域法、BPNN、RBF及GRNN神经网络4种单一预测模型及相应的3种组合模型预测精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精度都高于对应单一预测模型,混沌局域法与GRNN神经网络组合模型预测精度最高,且运算时间远低于单一神经网络模型运算时间。  相似文献   

4.
基于神经网络最优组合预测在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引入了最优组合预测模型,使几个电力负荷预测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最优组合预测模型权重分配时出现的负权重问题,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最优组合预测模型,通过实例论证,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交通流组合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天津市某路口的历史数据,采用目前流行的历史平均模型、RBF神经网络、灰色预测法分别建立了天津市某路口交通流量的单项预测模型,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多个单项预测模型结果进行了组合预测,以作为其最终的预测值.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组合方法比采用单一预测方法的预测精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比较适合交通流预测.  相似文献   

6.
提出将Kohonen网络、Elman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智能组合预测模型,此模型能够综合各种单一预测模型的优点,内在结构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符合电力负荷的特点,提高了负荷预测的精度.文中给出了三种网络模型进行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仿真结果比较,从而验证了智能组合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引入三参数区间数的组合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合预测的关键是权系数的确定。在经济预测中常用的统计预测模型法、趋势分析法、Box-Jenkins时间序列法以及灰色预测法、BP神经网络模型方法的单一预测基础上,采用三参数区间数确定组合预测模型权重,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可望得到接近现实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在交通管理中提前采取措施规避可能存在的交通拥挤或堵塞,提出了一种高效可靠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算法.首先采用BP神经网络与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ARIMA)两种方法分别建立单项预测子模型,再以BP神经网络作为最优非线性组合模型的逼近器,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对单项预测子模型的预测值进行融合,由此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通过MATLAB与SPSS平台对实测交通流量数据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种组合预测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个以预测误差平方和达到最小为准则的正权重组合预测模型.以成都私家车数量预测为例,分别采用灰色预测模型、指数模型、一次函数模型、二次函数模型、三次函数模型做单项预测.通过组合预测,得到更高精度的预测结果.以最优组合预测模型预测成都市在2009年的私家车数量,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对比分析计算误差.同时也运用组合预测法对2010年成都私家车数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柳州市某对称交叉路口交通量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一种基于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ARIMA)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非线性组合模型的短时交通量预测模型,利用实测数据对组合模型和单一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实例分析表明: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比单一模型更加精确,适合于实时的短时交通量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