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工业科技》1985,(02):22-24
<正> 热杀菌条件的研究表明,许多因素能影响杀菌的效果。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热细菌学上的因素和传热学上的因素。低酸食品杀菌条件的确定是以食品杀菌后达到商业无菌为目的的。美国NFPA(食品加工者协会)26-L公报和30-L公报所列出的杀菌条件的意图也是为了提供商业无菌的产品。这些杀菌条件应该被视为低酸食品的最低、许可的热力杀菌条件。显然,为了确保产品的商业无菌,除了内容物的成分、所用罐形必须符合杀菌条件的规定外,实际生产操作中各项可能影响杀菌效果的因素也必须同杀菌条件研究中的各个对应因素相吻合。同时,杀菌设备的正确安装、操作使用也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85 g盐水浸金枪鱼罐头进行热穿透测试,以罐中心点致死率0F=8 min为目标获得110℃、116℃、119℃、121℃、124℃和127℃下的热穿透参数。得出随着杀菌温度的提高,杀菌时间可以显著减少(P0.05)。相对与110℃杀菌,采用116℃、119℃、121℃、124℃和127℃,杀菌时间可以分别减少58.94%、60.98%、71.14%、74.19%和78.46%。相同致死率下,采用较高温度杀菌可以显著减少C值(cook value)和C/F0值(P0.01)。L*值随杀菌温度的提高逐渐上升(P0.01),110℃时为58.76,127℃时为71.30。a*和b*值则呈下降趋势。硬度随杀菌温度的提高而增大(P0.05),110℃时为472.57g,127℃最大为796.03 g。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随杀菌温度的提高而减小(P0.05),110℃时为25.56 mg/kg样品,127℃时则为15.63 mg/kg样品。硫代巴比妥酸(TBA)值受杀菌温度影响显著(P0.05),在110℃最小为0.92 mg MDA/kg样品,127℃时最大为2.26 mg MDA/kg样品,反映了实验条件下,采用相对较高温度杀菌可以相对提高金枪鱼罐头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波杀菌对草莓罐头的杀菌效果。方法微波功率800 W的条件下对草莓罐头微波杀菌,分别处理1、3、5、7、9 min,应用Weibull模型对草莓罐头的杀菌效果进行拟合。结果随着微波杀菌时间的延长,杀菌效果增强,微波杀菌处理7 min时可全部杀死霉菌和酵母,Weibull模型动力学曲线的决定系数r2大于0.9800,?2、RMSE的值分别小于0.0300和0.0800,拟合效果较好。结论微波杀菌方法快速、简便、高效,对草莓罐头的杀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罐头杀菌时在杀菌锅中的装载方式有整齐排列和散装等;前者是使罐头呈规则排列或重叠的装载方法,这种方法可使杀菌锅中罐头容量增加,便于装罐和卸罐机械化。散装方法是将罐头任意装载,操作简便,毋须特制的装置。散装方法中的圆形三片罐彼此  相似文献   

5.
一般,罐头杀菌可分为低温杀菌和高温杀菌二种。低温杀菌是在100℃以下温度进行杀菌;高温杀菌是在100℃以上杀菌,须使用高压杀菌器。 在pH3.7以下、酸度高的高酸食品中,常见的细菌不易生育。如果将主要的酵母菌和霉菌杀灭后可耐保存,因此在100℃以下的温度杀菌,这些食品有柑桔、苹果、李、桔汁等。  相似文献   

6.
软罐头杀菌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影响DPCD技术杀菌效果的因素与杀菌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PCD(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技术是一种能在低温条件下杀菌、灭酶的非热杀菌技术,它避免传统的巴氏杀菌所带来的不良热效应。文中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影响DPCD技术杀菌效果的主要因素,如压力、温度、时间、pH、水分活度、微生物种类和生长状态等,以及DPCD技术主要的杀菌机理假说,主要涉及到对微生物细胞的物理性破坏、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pH以及碳酸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今日已有许多种用蒸汽作为加热介质的杀菌锅;其中间歇式杀菌锅有立式、卧式静止杀菌锅、无篮笼杀菌锅、回转式杀菌锅等。连续式杀菌锅中有连续回转杀菌锅及静水压杀菌锅等。在杀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均一的加热温度。由于杀菌不完善常易产生罐头败坏现象,有时往往杀菌条件是合理的,而是由于在杀菌过程中出现了低温区或所谓气袋,从而微罐头杀菌不足。杀菌时的升温很重要,升温时间是指蒸汽引入锅内开始至达到杀菌温度的过程。在升温期间蒸汽流经杀菌锅排放出口,驱使锅内余留空气排出,并使锅内温度上升,使杀菌锅内温度在一定时间内达到…  相似文献   

9.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金枪鱼罐头热杀菌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为基础,建立纯传导和固液混合两种模型来模拟金枪鱼罐头的热杀菌过程。通过无线温度传感器检测热杀菌过程中130 g金枪鱼与55 g,4%Na Cl卤水罐头中心温度的变化,结果发现:固液混合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十分吻合,而纯传导模型明显低估了罐内温度传递。在此基础上,用固液混合模型模拟工业杀菌条件(10 min-60 min-10 min/116℃)下金枪鱼罐头内的温度分布、速度分布及致死率值,结果发现最慢加热区(SHZ)位于罐高的22.9%~50%之间,最慢冷却区(SCZ)位于罐高的50%~81%处。在升温和降温阶段,罐内液体流速可达4.41 mm/s。杀菌结束时罐内最大与最小致死率值相差4.93 min,而中心点致死率与最小致死率相差很小。本文建立的模型可为金枪鱼罐头的热杀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作者研究了是否能利用糖与氨基酸产生的褐变反应的色泽程度作为推测软罐头与金属罐藏食品在加热杀菌时致死值(F_o值)的指示剂。 一、试剂用溶液及测定 1、G-G溶液:0.11M葡萄糖(特级试剂)和0.033M甘氨酸(特级试剂)水溶液以0.05N盐酸或氢氧化钠调整到规定的pH。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海参罐头的杀菌工艺。准确的测量海参罐头在杀菌过程中的蒸汽温度、汤汁温度、海参冷点温度,以F值、羟脯氨酸含量、质量损失率、TPA分析、感官评分为衡量杀菌工艺的指标,在杀菌温度为在121℃下,探究最佳的杀菌条件。计算得出了海参罐头杀菌的F值,并绘制海参罐头的加热温度曲线、汤汁及海参冷点的致死率曲线;确定了海参罐头的最佳杀菌工艺为10min-12min-10min/121℃,在此条件下,可以达到海参罐头的杀菌要求,同时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海参罐头营养成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果蔬罐头高压杀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不同压力,时间等参数及包装材料的选择,探讨果蔬罐头高压杀菌替代热力杀菌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用600MPa杀菌的绿豆芽和糖水梨罐头可达到商业无菌,能长期贮存,感官指标明显优于热力杀菌罐头。  相似文献   

13.
14.
15.
果蔬罐头高压杀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自法国人阿塔尔首次利用金属罐保藏食品后,罐藏法一直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食品保藏手段。罐藏法最基本的要求是应保证罐内食品商业无菌,常用热力杀菌来完成。但是,热力杀菌后的罐头制品经常出现热臭、热变异等品质恶化和营养成分损失这些令人头痛的问题。1987年,日本京都大学副教授林力丸先生首次发表采用非热高压(100~1000个MPa)加工食品的报告,与热力杀菌相比,该法可有效地保存食品营养成分,并较好地保留食品原有风味和性状。高压杀菌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压使微生物中蛋白质变性、酶失活,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日本经…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罐头食品的消费也日趋增加,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并保证正常产品的生产,做到罐头生产各工序的科学管理,是目前我们罐头行业的重要课题。 对于罐头的杀菌,过去有的厂曾发生过同一种规格的产品连续杀菌2~3次的事故,如同一笼的桔子罐头因为连续多次杀菌造成汤汁发色,有焦糖味,桔肉有明显的苦味:也发生过未杀菌的罐头被送至保温库,后来造成罐头胖听,爆炸,甚至椿脚倒塌的现象。为避免这些  相似文献   

17.
在食品保藏方面,利用加热杀菌来制造罐头的方法,已有一百七十年历史,最初是用沸水杀菌,后来改进为较高温的盐水杀菌,这对杀菌要求甚严的低酸性食品,则会造成杀菌不彻底,引起肉毒杆菌等食物中毒事故。因之,进一步发展了加压蒸气杀菌釜来进行杀菌,它适用于低酸性食品的杀菌。 杀菌釜向来是用间歇的立式或卧式的静置式杀菌釜。随着罐头工业的发展,生产线  相似文献   

18.
罐头杀菌技术操作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定量的方法,简明扼要地论述了诸如杀菌强度设计、杀菌公式测定等困扰罐头类产品生产的棘手问题;同时,介绍了不同包装类型产品在杀菌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9.
20.
<正> 芦笋罐头是我国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由1981年的1100多吨发展到1985年的14000多吨,它又是出口换汇率较高的一个产品,因此探讨影响产品质量重要工序——杀菌工艺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81年5月轻工业部食品工业局曾颁发过“芦笋罐头工艺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