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低品质汽油催化改质及其工业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低品质汽油催化改质技术及其工业应用结果,在工业催化裂化装置上,对沧州炼油直馏汽油和焦化汽油进行改质,可得到90号高辛烷值汽油及产率为84%以上的液化气,汽油和轻柴油。  相似文献   

2.
低品质汽油的催化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馏汽油和焦化汽油属于辛烷值较低的低品值汽油。经裂化催化剂催化改质后,C3~C4产率可以达到30%~40%,其中C_3= C_4=约占60%~70%。催化改质后,汽油族组成发生变化,烷烃和环烷烃含量降低,芳烃含量大幅度增加,从而使汽油的MON提高10~20个单位。  相似文献   

3.
以焦化蜡油(CGO)和焦化汽油(CN)为原料,利用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技术(TMP),在提升管催化裂化中试装置上考察TMP工艺条件下CGO的催化裂解性能,以及CGO催化裂解与CN改质的耦合反应性能.结果表明:TMP工艺对于CGO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两段反应综合转化率为87.80%;丙烯收率达到18.12%,选择性为...  相似文献   

4.
<正> 一、前言总公司炼油厂焦化装置生产的焦化柴油,因安定性不好需要进行加氢精制,焦化汽油因质量低劣也不能直接调入汽油出厂,每年有8万吨焦化汽油进入催化裂化装置进行催化改质,这不仅会因再次裂化造成损失,而且使催化裂化汽油质量降低。此外,15万吨/年的催化重整装置,全年只有13万吨左右直馏重整原料油,不能充分发挥其加工能力。  相似文献   

5.
2000年3月开始九江分公司炼油厂进行了直馏汽油催化改质技术工业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在催化裂化提升管底部深度改质直馏汽油量占Ⅱ重油催化装置加工量11.14%的条件下,催化汽油烷值RON为91.0,MON为80.5,汽油诱导期增加,Ⅱ重油催化装置液化气产率增加2.46个百分点,柴油产率增加1.18个百分点,汽油催化裂化提升管底部深度改质可作为调整催化裂化装置产品分布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在催化裂解装置上应用了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新技术,该技术是将装置内及装置外的汽油馏分循环至提升管底部进行改质。在对DCC装置产品分布和柴油性质、油浆性质影响较小的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汽油馏分的再转化可以将DCC装置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从72.12%降至47.6Voo~50.6%,经调合后可作为新国标93号商品汽油出厂,同时可增加丙烯产率。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不同汽油馏分再转化降低DCC装置汽油中烯烃含量的幅度为:稳定汽油〉粗汽油〉装置外焦化汽油和直馏汽油混合物。  相似文献   

7.
焦化汽油由于品质较差,需要进行改质,在工业装置上实际应用的各种改质方案中,通过过比较认为,作为催化裂化反应终止剂和加氢后作为重整掺炼原料两种方案都是适用的,但作为催化裂化提升管底部汽油进料方案的经济性好,流程短,是焦化汽油改质的最好方案。  相似文献   

8.
加氢焦化汽油芳构化改质提高辛烷值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介绍加氢焦化汽油芳构化改质提高辛烷值的工艺特点,在100mL等温固定床试验装置上,使用经特定金属改性的国产HZSM-5分子筛催化剂LAC-1考察原料油氮含量、反应温度和进料空速等对芳构化催化剂寿命和芳烃产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氢焦化汽油芳构化改质可使汽油马达法辛烷值由41.4提高到81.4,收率为67.3%。  相似文献   

9.
催化裂化—延迟焦化组合工艺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介绍了RFCC-延迟焦化组合工艺,RFCC应用了吸附转化加工焦化蜡油(DNCC)的技术。该组合工艺中的焦化汽油进RFCC改质,焦化蜡油注入RFCC提升管中部,RFCC油浆则作为延迟焦化的进料。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可改善产品分布,提高轻质油收率,焦化蜡油、催化裂化油浆、焦化汽油可以得到合理利用或改质,且可不产低价值的燃料油。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由于齐鲁石化总公司炼油厂生产的焦化汽油质量低劣,不能直接调入汽油出厂,所以每年约有8万吨焦化汽油进行催化裂化改质。这不仅因再次裂化降低了汽油收率,并使催化汽油质量降低。而该厂的催化重整装置却原料不足,因此没有充分发挥其加工能力,不能为国家生产更多的芳烃产品。鉴于上述情况,结合炼油厂加氢精制合理加工流程的研究,我们于1980年进行了胜  相似文献   

11.
增加催化裂化原料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炼油厂催化裂化原料短缺,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对原有的催化裂化原料构成进行了改进,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提高减压蒸馏拔出率以增产蜡油,延迟焦化和丙烷脱沥青装置扩能以多产焦化蜡油和脱沥青油;糠醛精制装置的抽出油和酮苯装置的蜡下混入催化裂化蜡油进料。焦化汽油和直馏汽油进入提升管底部作为催化裂化原料,催化裂化装置提高参渣率等。上述措施基本上解决了两套催化裂化装置的原料供应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成功开发了直馏石脑油掺炼焦化汽油、直馏石脑油掺炼FCC中汽油等高氮含量原料的催化重整预加氢技术及与其配套使用的FH-40C高活性轻质馏分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工业应用结果表明:FH-40C催化剂对原料适应性强,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活性高,稳定性好;在直馏石脑油中掺炼低于20%(w)的焦化石脑油和FCC中汽油时,产品质量完全可以满足重整装置进料质量指标要求。除此之外,还开发了配套的FDAS-1脱砷剂和FHRS-1/FHRS-2捕硅剂,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石化某分公司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在使用一种降烯烃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期间由于原料油改变所引起的重油转化能力下降和汽油烯烃含量上升的现象,从催化剂性能、原料油性质和工艺操作参数等方面分析了引起这类现象的原因,给出了优化生产操作的措施和建议。在原料油性质相当的情况下,优化部分操作参数后油浆产率降低1.75个百分点,总轻液收率提高1.34个百分点,汽油烯烃含量降低7.18个百分点,RON提高0.7个单位,MON提高0.9个单位。  相似文献   

14.
加工中间基原料MIP工艺专用催化剂RMI 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针对MIP工艺加工中间基原料油,采用较常规REUSY沸石具有更好的重油裂化能力、汽油降烯烃性能以及具有良好焦炭选择性的可接近性改善的AIRY沸石,研制了RMI Ⅱ专用催化剂。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RMI Ⅱ专用催化剂的重油裂化与抗碱氮中毒、汽油降烯烃、增产丙烯等性能均优于常规裂化催化剂。中试放大试验结果表明,RMI Ⅱ专用催化剂中试大样的重油反应性能很好地重复了小试催化剂的结果,并且催化剂的制备易于在国内现有FCC催化剂生产装置上直接实施生产。  相似文献   

15.
GOR—C催化剂在辽河VGO催化裂化装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汽油中φ(烯烃)<35%的要求,锦州石化公司在以辽河原油直馏VGO为原料的催化裂化装置上试用了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烯烃含量的新型催化剂COR-C。结果表明,当GOR-C占反应再生系统催化剂藏量28%左右时可使其稳定汽油中的φ(烯烃)降到35%以下,RON为92.6,诱导期1740min,创国内辽河VGO应用FCC工艺和GOR-C催化剂生产合格新标准汽油的首例。  相似文献   

16.
延迟焦化-加氢裂化-催化裂化联合工艺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加氢裂化装置扩能改造时新增的一个反应器,对经过过滤的劣质焦化蜡油和高硫直馏蜡油进行高压加氢精制,为催化裂化装置提供原料,催化裂化油浆则掺入焦化原料中,形成延迟焦化-加氢裂化-催化裂化联合工艺技术,在扩大催化裂化装置原料来源的同时优化了该装置的原料结构,从而改善了产品分布和产品质量,提高了炼油厂含硫油加工能力及深度加工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技术--FDFCC工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根据催化裂化过程中烯烃转化机理,提出了一种并联双提升管催化裂化反应体系——FDFCC工艺,其中一根提升管用于重油裂化,另一根用于汽油改质。工业实施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显著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的烯烃含量,烯烃体积分数降低20~30个百分点,硫含量下降15%~20%,改质汽油诱导期增加,MON和RON略有增加,芳烃中苯含量基本维持不变,芳烃含量虽有所提高,但远远小于规定指标。与常规FCC工艺相比,FDFCC工艺的汽油产率下降4~5个百分点,液化气和柴油产率均增加2个百分点左右,(焦炭 干气)产率增加小于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反应过程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利用裂化催化剂在微反-色谱联合装置、小型固定流化床试验装置和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试验装置上,对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过程的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过程的产物分布与烯烃含量的降低幅度(烯烃转化率)存在着较好的关联性,说明无论在何种反应条件下采用何种催化剂,只要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后烯烃含量降低,就要付出产生一定量的干气和焦炭的代价,且两者存在着基本对应的关系。随着烯烃转化率的提高,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后烯烃含量降低的幅度增加,C3 液体收率及汽油收率降低,说明C3 液体收率及汽油收率与汽油烯烃降低幅度是相互制约的。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高碳数烯烃的反应活性要高于低碳数烯烃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