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面向21世纪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前景一些学者预言:21世纪将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新世纪。1.1新的规划思路(1)根据地面交通情况,首先规划好地铁主干线,并与地铁支线、公路隧道和过江隧道等组成一个封闭循环的地下交通网络。(2)以地下交通干线为枢纽,...  相似文献   

2.
<正>城市人口和人类活动的增加,使地面空间越来越紧张,而地下空间作为一种尚未充分利用的资源,已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加以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目前主要用于修筑地下铁道,公路隧道,地下输水隧道,各种地下管线隧道,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库和地下储存库等。可以说,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已离不开地下空间的开发。而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又与隧道工程技术和基坑工程水平休戚相关,所以,研究可靠而又经济的隧道工程技术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经过中铁一局三公司的科学攻关,重庆轻轨较(场口)新(山村)线重点控制工程马家堡隧道顺利通过重庆市电信大楼等高层建筑物和繁华交通要道,实现安全优质贯通,创造出城市地下施工无挠动、无沉降、无震裂新水平,为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积累了新经验。 重庆轻轨较(场口)新(山村)线是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之一,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跨座式单轨系统,线路全长14.35 km,纵贯重庆市狭长的渝中半岛,中铁一局三公司承建的轻轨工程马家堡隧道由两座平行单线隧道组成,每孔长 474 m,宽 4.7 m,高7.9 m,地处重庆渝中…  相似文献   

4.
朱江 《特种结构》2011,28(6):79-83
在城市的重点功能区建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在市政道路下设置地下环形隧道,来增加区域道路交通资源、净化地面交通和提升区域的交通品质.本文针对地下环形隧道的功能及其交通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对地下环形隧道的设置原则、设计标准、出入口布置等方面做了剖析.然后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城市地下环形隧道规划设计中的要点,为城市地下环形隧道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市政技术》2015,(5):101-104
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隧道地下互通控制节点异型隧道结构位于城市主干道下,因地面交通繁忙,为尽量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采用了盖挖顺做工法,尽可能地降低了对地面交通的影响;在对隧道异形结构板进行详细的受力分析后,提出采用地下连续墙接头及中隔板的关键技术措施。该措施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用于公用事业的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考查了利用城市花园内多用途公用事业隧道系统作为解决浅层地下空间拥挤问题的方法。提到了欧洲的若干地下开发项目。由法国国立城市工程研究所和西班牙瓦伦西亚综合工艺大学筹建的公用事业隧道欧洲研究小组(U.T.E.R.G)的成立,是为了承担欧洲公司事业隧道的重点研究。详细说明了这一小组的任务和可能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中央干线(隧道)工程——通常称为“大迪戈”隧道——将于2 0 0 5年底全部完工,对于成千上万每天使用这条隧道的经常往返者来说,这将是一个福音。隧道内安装的消防系统以及城市提供的紧急事件服务,将使他们的旅程既快捷、又安全。“大迪戈”隧道的车道长7.5英  相似文献   

8.
《市政技术》2016,(5):91-93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隧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衍生出了路面反复开挖、地面塌陷、交通堵塞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如何减少道路开挖面积,降低对地面交通的影响以及如何解决隧道转弯及避让重要建筑设施等难题,是对现有施工技术的一种考验。推盾施工技术以始发工作井小、占地面积少,对地面交通影响小,可连续实现小半径曲线三维转弯,地面沉降小等优点,成为未来城市地下隧道工程建设的首选工法。  相似文献   

9.
工程测量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各国兴建了许多规模大、内容复杂、精度要求高的工程,例如拦河大坝、大型联锁商业、跨江大桥、超长隧道、城市地下铁路网、数百米高的电视塔、精度要求非常高的自动化工业设备和科学实验装备如高速导轨、离子加速器、射电望远镜、通讯卫星地面接收天线等,工程测量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下工程所处地段大多地层软弱且周边环境复杂,新建隧道附近往往存在大量既有的地下建(构)筑物或地下管线,设计和施工不当极易引起过大的地层变形,破坏这些地下结构。笔者结合深圳市下穿深南大道的丰盛町地下过街道D区隧道的施工,通过优化隧道设计和施工方案,总结出适用于软岩小间距隧道的一套设计与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