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音响的发展非常迅速,从单声道、立体声、4点环绕、5.1系统、7.1系统,乃至Dolby AC-3。1998年创新公司又宣布推出一个“革命性”的产品——“Sound Blaster Live!”,通过E-mu公司专业级的合成器和数字I/O技术,Sound Blaster Live!提供了超越影院的数字音频效果。E-mu公司以向好莱坞工作室、著名影片和音乐制作,包括好莱坞大片制作提供音频采样和合成技术而著称。为计算机的音响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能实现3D环绕立体声的方法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简单了。  相似文献   

4.
继联想、方正和长城等大公司之后,长沙国防科大银河计算机公司于2月18日,推出基于Intel公司具有MMX功能的Pentium芯片P55C的多媒体“YH银河新世纪”586系列电脑(如  相似文献   

5.
6.
多媒体PC机3D环绕立体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音响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已相继出现了多种使用两只音箱实现3D环绕声的全新技术,如SRS,Q-Sound和Spatializer等。其中基于心理声学的SRS(Sound Retrieval System,声音恢复系统)环绕声由于可将记录在普通立体声信号中的3D声场完整逼真地再现出来,因而受到了众多计算机公司的重视和支持,目前已开始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中迅速普及。 一、听觉定向机理 人类对声源方向的判别机理问题,不但涉及声波传播的物理过程,还涉及人类听觉系统的生理与心理因素,随着生理声学和心理声学的进步,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人类在辨别声音的方向时,主要依赖三种不同的定位方式:1.声音时间差;2.声音强度差;3.头部声音传递函数HRTF(Head 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 传统的声源定位理论主要基于声音时间差和声音强度差定位机理。声音时间差是指同一声音到达两只耳朵的相对时间差,声  相似文献   

7.
目前,电视伴音、调幅、部分调频广播以及旧式录音机、唱机等仍为单声道方式。即使是立体声系统,在小汽车等空间受限或空间虽大但聆听位置不理想的地方聆听音乐,其立体声效果仍难如人意。飞利浦公司生产的音频效果处理器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该处理器具有“立体声”、“仿立体声”、“空间音色”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8.
这里介绍的立体声“环绕”系统与常规所说的环绕声不同,它是通过循环移位装置,使声音产生空间感。这款制作的效果会计你觉得在音乐的殿堂里轻飘飘地旋转,犹如置身于梦境一般。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电路原理三个非门构成循环移位多谐振荡器,电路工作时,这三个非门的输出端电位按“高、高、低”移位变化,三个非门输出端分别为①、②、③。某一时刻,电位为①高、②高、③低(记为BC状态)。接着下一时刻电位高低跳变为①低、②高、③高(记为AB状态)。接着是①高、②低、③高(记为CA状态)。然后又由CA状态进入BC状态,  相似文献   

9.
10.
如果你希望加强计算机中演示图片的效果,或者希望在聆听音频CD或玩游戏时获得更加美妙的声音,那么你可以加入3-D声音,因为3-D音效的加入将产生戏剧性的改进效果。3-D声音电路有时被集成到主板上,有时也被设计在声卡中或计算机扬声器系统中。  相似文献   

11.
12.
13.
对于任何一个音响爱好者来说,不需要化钱的声音升级方法就是所谓的系统校音,即校正音箱的摆放。如果说世上没有免费的晚餐,那么这里的化费就是精力和时间。同样的设备只要音箱摆放正确,就能发挥出更佳的声音效果,这永远是玩音响的话题。本文介绍三种不同形状房间  相似文献   

14.
郭瑞  黄樟钦  侯义斌 《计算机工程》2007,33(14):280-282
提出了将蓝牙技术应用到环绕智能感知系统中,使系统能够快速感知用户的进入、离开和身份。制定了在环绕智能中的蓝牙感知策略,设计了蓝牙感知器和蓝牙适配器的软、硬件体系结构、通信规范,给出了实现的关键技术;解决了适配器与主机的接口通信问题;利用本方案实现了蓝牙感知器、蓝牙适配器,并应用到环绕智能中,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感知速度快。  相似文献   

15.
CPU的种类很多,从8088至Pentium(奔腾),其运算速度、数据吞吐量、是否有协处理器等方面都大不一样。其中8088~80286CPU是INTEL公司的初期产品,目前在国内外都已淘汰,所以我们建议从86386SX开始考虑。  相似文献   

16.
上期和大家一起去买回了电脑,可不能让它闲着啊!接下来就要给你的爱机装软件了,这可有学问哟!本期的专题就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不要被现在的快速CPU所迷惑,从理论上说,1995年的PC是1984年的IBMAT机稍加变化而成的,而1984年的IBMAT机是1981年的IBMPC机的改良型,而1981年的IBMPC机使用的是70年代的技术。根据这样的演绎,今天的PC机仍在延用70年代的技术,这一点也不假。比起小型(或以上规模)的计算机,个人电脑的普及与发展速度又远远超过前者。上述两种情况正说明了简单而又实用的技术有着多么强大的生命力。不过,如果今天的PC机比较70年代初创时的PC机,唯有CPU速度快了的特点,而其他功能甚至是外观都是老样子的话,那么电脑还能普及多深、多…  相似文献   

19.
新型硬件走向家庭应用  相似文献   

20.
1981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IBM PC。在此,我们回顾历史,呈现给大家,以此纪念个人电脑26周年诞辰。IBM得到其伙伴的大力支持后,研发出了令人兴奋的产品。更让我们高兴的是,IBM已经将其命名为IBM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不管是从其严肃性还是娱乐性的应用程序来考虑,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