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8,(2):255-258
反渗透技术在显著减少电厂锅炉补给水酸碱消耗和排放的同时,也带来了产水率下降问题。在一系列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反渗透浓水循环利用新工艺,既可以保证脱硫效果和石膏品质,也可以兼顾废水综合利用,解决了火力发电行业普遍存在的反渗透浓水循环利用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粉末活性炭(PAC)可显著吸附去除反渗透(RO)浓水中的COD和UV254,使其能够达标排放或进一步资源化.首先通过正交实验选择主要吸附影响因素及其水平范围,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COD和UV254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方程,最后通过响应曲面法(RSM)实验建立了去除COD和UV254的吸附模型,模型中以PAC投量和吸...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软化-絮凝沉淀-纤维过滤-臭氧生物活性炭-反渗透工艺在石化行业中处理反渗透浓排水的效果,为其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软化阶段加碱后保证出水pH值在10.5时,总硬度可降至100mg/L以下;纤维过滤之后调节pH值为7.5左右时,O3投加量为6mg/L、O3接触氧化时间、炭床接触时间分别为35min和30min时,整个系统对N-NH3和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0%、67.2%。保安过滤后出水CODcr小于30mg/L,氨氮小于0.3mg/L,SDI值小于5,浊度小于0.2NTU。试验表明该处理工艺效果稳定,出水水质不易受进水水质波动的影响,在石化废水反渗透浓排水处理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化纤类工业园区反渗透浓水除硬难题,研发了硫酸钙诱导结晶除硬优化技术,设计了结晶器并开展中试研究,同时对优化技术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将中试成果应用于示范工程,实现了资源化回收硫酸钙产品。对结晶产物进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和热重分析,明确了结晶产物主要为CaSO4·2H2O,当硫酸钙结晶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0 min、絮凝剂(含量为11%的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100 mg/L时,硬度去除率较高,同时也可控制运行成本。示范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反渗透浓水中的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得到了充分回收,CaSO4·2H2O的生成量为51~81 t/d。该诱导结晶除硬技术不仅可以克服传统双碱法的不足(药剂使用量大、运行成本高),还可以减少污泥产量,实现硫酸钙的资源化回收。 相似文献
5.
反渗透浓排水再生利用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絮凝→沉淀→纤维过滤→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石化行业中处理反渗透浓排水的效能,试验证明该工艺的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基本不受进水水质波动的影响,在石化废水反渗透浓排水处理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7.
膜蒸馏法浓缩反渗透浓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法浓缩处理反渗透浓水,系统研究了未经预处理、酸化预处理和阻垢预处理后的反渗透浓水在膜蒸馏浓缩过程中产水电导率、产水通量和膜污染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三种膜蒸馏试验中,膜蒸馏的脱盐率均稳定.未经预处理的反渗透浓水在膜蒸馏过程中产水通量下降迅速,膜表面CaCO3污染是其主要原因.酸化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膜蒸馏浓缩过程产水通量的衰减,但随着浓缩过程的进行,仍然有沉积物在膜表面形成,导致通量下降.经阻垢预处理后膜蒸馏浓缩过程的膜通量比较稳定.这是因为阻垢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难溶盐在膜表面的沉积,减缓了膜污染.对经阻垢预处理后的反渗透浓水保持浓缩倍数为3,在112 h的长周期运行中产水电导率稳定在5μS/em以下,且产水通量下降缓慢,至试验结束时产水通量为13.9 kg/( m2·h),较初始通量只下降了10.9%.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反渗透(RO)在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然而,RO浓水的含盐量较高、有机物难于降解,采用常规方法处理时出水水质难于达到排放标准.采用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MVR)对某污水厂的反渗透浓水进行了6倍浓缩的中试,其出水COD≤50 mg/L、NH<,3>-N≤10 mg/L,可以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的要求;COD、TDS、Mg<'2+>和色度等指标的浓缩倍数与体系的浓缩倍数基本一致,而浓缩水中的TP、SiO<,2>、TN、NH<,3>-N浓度却低于原水的,这主要是由于磷酸盐、硅酸盐的沉淀和氨气逸出所致.另外,钙盐等的沉淀作用还造成浓缩水中SS浓度的增加.由此可见,利用MVR处理反渗透浓水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需要增加沉淀物的预处理和排出气体的收集处理装置. 相似文献
9.
锦州石化公司采用COBR(高级氧化与生物氧化组合工艺)组合工艺处理反渗透(RO)浓水,论述了COBR工艺流程、基本原理、工艺控制指标以及该工艺在锦州石化公司浓水处理装置的应用经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运行平稳,对RO浓水中的COD去除效果明显:COD去除率为57%;当进水浓度升高、波动较大时,该工艺仍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当进水浓度波动较大时,通过适当调节参数,出水COD仍可维持在50 mg/L左右。 相似文献
10.
反渗透(RO)工艺在污水回用处理中应用广泛,但反渗透浓水中污染物含量非常高,以活性污泥处理法为代表的污水处理工艺并不能有效去除其中的磷.混凝作为一种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常被用在污水深度处理中.以反渗透浓水为研究对象,模拟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工况,考察了高效除磷剂、氯化铁、硫酸铁、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等5种混凝剂的混凝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反渗透处理含氰电镀漂洗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渗透工艺对含氰电镀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反渗透膜对氰化物的截留率〉90%,对溶解性总盐类物质的截留率〉95%。处理过程中,浓缩液的pH稳定在碱性范围内,透过液的pH值略高于浓缩液的。随着浓缩倍数的增加浓缩液的温度略有上升,但在试验的浓度范围内,浓缩液的温度均低于膜元件的最高操作温度。当浓缩倍数为2时,透过液的氰化物浓度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要求。透过液经离子交换后可回用于生产,浓缩液中的镀种金属具有回收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活性炭对反渗透(RO)浓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吸附效果,首先采用颗粒活性炭(GAC)、粉末活性炭(PAC)和活性炭纤维(ACF)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PAC的吸附效果最佳,当PAC投量为0.9 g/L时,对RO浓水Ⅰ、Ⅱ中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4.8%和71.8%。同时研究了RO浓水中DOM的分子质量(MW)分布及新、旧PAC的孔径分布,发现RO浓水Ⅱ中以MW<500 u的DOM为主,而PAC的吸附作用以孔径<2 nm的微孔为主、孔径为2~4 nm的中孔为辅,因此适于吸附RO浓水中的DOM。 相似文献
13.
反渗透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自动控制、能耗小、无污染、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文章介绍了该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对其进行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在土地勘测定界测量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在生产中出现的错误,利用VB2005结合.NET API对AutoCAD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土地分类标注文字中,把土地类别和面积分别加入到文字的扩展数据中,然后在面积统计中再提取文字中的扩展数据进行计算并输出至表格,实现了土地利用分类的标注和面积统计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严重不足,使得海水淡化迅速发展起来,规模呈大型化发展趋势,用途也逐渐从工业向市政供水扩展.很多人对海水淡化水作为饮用水的安全性存在疑虑,其中硼是人们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概括了硼在海水中的存在形式、不同海水淡化方法产水的硼含量、脱硼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同时介绍了国外大型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的脱硼情况、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对硼含量的规定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能量回收装置可以大幅降低反渗透海水淡化的产水能耗和制水成本,是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标准配置。简述了水力透平式和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的发展历程与其特点,综述了我国能量回收装置研究现状,比较了典型能量回收装置的性能,列举了2005年以来能量回收装置在我国万吨级以上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的能量回收效率高达90%以上,已经成为海水淡化行业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其中国产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已在国内大型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中开始应用。 相似文献
17.
污水处理设备国产化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十一五”总体规划要求,依据相关预测,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污水处理行业约需投资3000亿元用于管网、新增污水处理能力、污泥处理处置及再生水利用,这将为加快我国污水处理设备国产化的进程带来极大机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