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4)
《长恨歌》现编入高中人教课标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能吸引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恐怕是它叙述的详略和传神的衬托所构成的特殊的艺术魅力。一首长篇叙事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都隐藏着诗人的写作意图,详略的标准则是根据所要表达主题的需要决定的。本文重点对《长恨歌》的内容和烘托艺术等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0)
《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其中对唐代宫廷文化的描写、分析唐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探究了《长恨歌》的研究现状,然后根据《长恨歌》内容对唐代女性的首饰、发饰、妆容、春游等宫廷文化进行详细探讨,反映出当时唐代社会的时代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为后期研究唐代文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2)
这是一首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具有双重性的长篇叙事诗,艺术成就极高,作者运用了浪漫抒情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李、杨爱情悲剧的全过程。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和工整的对仗塑造了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正是《长恨歌》所展现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1)
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的诗歌对印第安边疆题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他的长篇叙事诗《海华沙之歌》中,他结合印第安传说,构建了一个无变化、无时间、令人难以置信的空间,试图为美国建构本土神话。本文通过解读《海华沙之歌》的内容和主题,浅析朗费罗长诗的成就与局限性,向读者展示朗费罗所试图构建的本土神话,只是缓和隐含内容与现实的冲突的一场理想主义的"白日梦"。  相似文献   

5.
门与栏杆     
聂鑫森 《中外建筑》2007,(12):164-165
山顶千门次第开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经过长安华清宫时,驻马停立,想起唐玄宗因杨贵妃爱吃新鲜荔枝,令传送公文的驿站,为她飞马传送,奢侈至极,便写了一首《过华清宫》的名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1,(3)
《马丁·菲耶罗》是一部长篇叙事诗,是阿根廷高乔文学的巅峰之作,被奉为阿根廷民族史诗。创作于19世纪80年代,至今已被翻译成世界上70多种语言。诗人何塞·埃尔南德斯用高乔人的语言进行艺术创作,方言俚语丰富、戏言妙语诸多、地域文化气息浓郁,还有大量的比喻和双关修辞,语言特色突出。该文将以赵振江所译的《马丁·菲耶罗》中文译本为例,分析译者在再现原著语言特色上所表现出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3)
<正>中国古代诗歌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抒情诗和叙事诗。受民族文化影响,在文学史上,抒情诗明显占据主流地位。论及叙事诗,杜甫不得不提。他生于盛唐,历经安史之乱,见证唐朝由盛转衰。社会的动荡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自觉"以诗纪史",是当之无愧的"诗史"。杜甫之后,在明清易代的特殊历史时期,也有很多诗人,用他们的笔写下了无数的叙事诗,记录下了一个遽变中的社会。其中,开创了"梅村体"的著名诗人吴梅村当属个中翘楚。关于吴梅村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前普遍延续清朝学者的看法,新中国成立后则因为他屈节仕清,而鲜少有人涉猎。直至二十世纪八九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9)
<正>《诗经·氓》是一首叙事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弃妇诗。诗中以被弃女子的口吻,追述了她和丈夫氓从相恋、结婚、受虐到分手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同时也抒发了被弃女子对不忠于爱情的男子的强烈控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每个情窦初开的姑娘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俗语有言,"多情女子负心汉",现实中,因为不  相似文献   

9.
建文 《城建档案》2007,(3):14-17
颜文姜祠是一组富有悠久历史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古建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南面凤凰山之南麓、山头镇西神头村的北首,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据颜文姜祠内碑文和史志记载:该祠始建于北周(公元557年),兴建于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由唐玄宗指派重臣大规模建设,比五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2):72-74
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对话叙事诗《家葬》既完美体现了诗人叙事诗的创作风格,又体现了诗人创作中常常涉及的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性这一重要主题。在诗人看来,交流是人们走出孤独和绝望的唯一出路。本文通过分析《家葬》中的空间隐喻以及夫妻间交流障碍及其不同的生死观,探讨诗人对话叙事诗风格,并指出本诗的主旨:诗中儿子的悲剧死亡只是夫妻两人关系紧张、婚姻破裂的催化剂和导火索;他们对待生与死的态度的差异而导致的交流失败,才是使他们的婚姻走向坟墓的真正原因。《家葬》实是一首关于夫妻间一场失败的对话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