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淮》1997,(8)
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在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指导下,积极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开发,取得了新的进展。 1、重(试)点县一期工程圆满完成任务。5个重(试)点县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高进度。截至1996年底,5个重(试)点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180.49km~2,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1.45%。 2、试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进展顺利。1996年,5条在建试点小流域在综合治理开发和推动小流域经济向产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全国第五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更上新台阶,淮委在最近召开的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中,对各地水保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各地必须紧紧抓住机遇,结合贯彻落实1991年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决定,发扬自力更生精神,齐心协力,把淮河流域水保工作搞好。具体要求如下:一、试点小流域一定要上新台阶。凡是列入试点小流域的,要按照“高、深、细”的要求完成试点任务,总结出可供推广的经验。二、试点县  相似文献   

3.
封西杰  钟希伟 《治淮》2000,(3):29-30
一、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基础,改善生态环境 九仙山小流域位于山东省五莲县东南部,属于淮河流域,总面积32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为实现治理荒山、脱贫致富的宏伟蓝图,流域内广大干部群众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作为“生命工程”、“致富工程”,从80年代末以来,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大搞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  相似文献   

4.
肖幼 《治淮》2007,(1):3-5
一、开拓创新,淮河流域“十五”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五”期间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认真贯彻水利部党组提出的治水新思路,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小面积综合治理,促进大范围生态修复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理念;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把服务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依法行政,加强监督执法,控制人为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自1982年小流域治理试点开始以来,水土保待工作经历了二次突出的转变,即由单一治理、建立完整的防护体系向治理开发并举、建立综合性的防护体系的转变,继而向发展高效小流域经济方向转变。淮河流域小流域试点共开展了27条,包括1994年在建的6条第三批小流域和3条未验收的第二批小流域,基本上掌握了全流域山丘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目前,面临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6.
2006年,水利部确定河南省郑州新郑市黄水河、三门峡义马市董沟、信阳平桥区震雷山、洛阳偃师市北邙四条小流域作为水利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与要求,依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原则,组织编制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内容、实施期限、工程投资来源及组织实施措施等相关事项,确定了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水利水土保持措施与其他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连续综合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生态恢复是研究生态整合性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目前,恢复已被用作一个概括性术语.包括重建、改建、改造、再植等含义,一般泛指改良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使其重新益于利用.并恢复其生物学潜力。生态恢复的原则包括自然法则。社会经济技术原则和美学原则。我国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是通过工程的手段进行生态恢复的典范。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应以生态经济系统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好人口再生产、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三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的方法是系统工程方法,包括综合调查与系统诊断、模型开发与治理规划、防治体系与模式设计、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急需开拓创新.创新是水土保持工作的灵魂。要纠正目前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两种偏向。全面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方针.把当地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与水土保持工作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技术开发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为北京市的市级、区县级水土保持管理部门服务。系统按照硬件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的总体架构开发,建立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信息数据库,可实现生态清洁小流域数据的空间查询与展示、项目档案资料的系统管理和工程实施进度监管等功能,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加快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是改善东北黑土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的防护体系,是构筑黑土资源和粮食安全的生态屏障。石泉镇通河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是首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之一,通过对其现状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治理办法,实现了以保护耕地为目标,以坡耕地及沟坡兼治为重点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方法,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治淮》1999,(7)
淮河流域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工作中,立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这“两个目标”,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搞好服务,依法管理,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发展农业产业、预防监督、“精品”工程建设、科技引进推广、行业建设等相结合,加快了全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发的步伐。1998年,流域内四省开展了300多条小流域治理工程,综合治理面积800多平方公里,兴建水平梯田近40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30  相似文献   

11.
姚孝友  周虹 《治淮》2001,(1):3-4
水土流失是我国头号环境问题,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工程。建国50多年来,水土保持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在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就淮河流域而言,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万平方公里,建设了数百条各具特色并有一定规模的多功能、多目标的小流域,初步建立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和小流域经济体系,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输出泥沙明显减少。然而,随着开发建设速度的加  相似文献   

12.
<正>泸州市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坚持"生态+"理念,以清溪河清洁小流域治理为突破,大力推进水保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中国最美小流域"示范样板。清溪河小流域成功创建为全国第五个、四川省首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小投入"改善"大环境"建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公众参与"机制,以  相似文献   

13.
肖幼 《治淮》2001,(6):3-4
一、10年来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取得实效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我们认真落实“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坚持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加大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力度。 一是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依法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10年来,流域各地普遍建立健全了  相似文献   

14.
崮山水库特色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综合考虑到土地利用、地貌部位、空间结构、措施类型以及治理与开发等问题,因地制宜地布设生物、工程等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初步建立起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小流域治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北方土石山区胶东半岛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熊家沟小流域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保生态,产业示范,综合治理,协调发展”为主线,以建设水土保持产业(茶)示范园为核心,通过实施坡面水土整治、水保生态园林、沟道防护整治、节水灌溉等项目,逐步建立了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总结了工程建设的主要经验,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水利天地》2003,(9):14-15
青冈县位于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接壤处,地处通肯河右岸,属漫川漫岗风蚀、水蚀并存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是全省水土保持重点县份之一,年水土流失量200多万吨,主要分布在22条流域中。几年来,我们把小流域治理作为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治小流域,做大文章”的工作思路,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并举,使小流域由蚕食农田、减退地力的“老虎”,变成发展经济、致富于民的“宝地”,昔日的黄土包变成了今天的“绿色长廊”,以小流域开发治理为主要标志的水土保持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截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池州市肖坑河小流域,自1998年8月被长江水利委员会列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治理开发工作围绕防治水土流失和发展当地经济为指导思,开展以抓好梯田为主的“蓄水保土工程”;以茶叶为龙头的致富工程;以封山育林为主的“生态工程”;以河道整治为主的“保安工程”;以套秧、间作为主的“科技示范工程”,实行综合治理,立体开发。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实现了蓄水保土、绿化山河、主导产业三位一体,协调并进行的建设目标,使综合治理工作走上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规模治理、区域化开发,集约化经营,产为化发展的“希望之路、发展之路、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东海之滨,跨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700万人。针对我省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八五”以来,随着《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实施,我省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呈现出勃勃生机,全省重点开展治理的1100多条小流域,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商品生产基地。尤其是近几年来,淮委在我省开展的试点小流域以及淮河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开发重点县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省水土流失治理的深入开展。截止到1998年底,全省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5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四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传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已不适应生态文明新形势的发展和新常态的要求,“四型”(生态清洁型、生态安全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旅游型)小流域建设在全社会的影响力逐渐提高.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数据,以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成果为基础,介绍了“四型”小流域的治理对象、原则和主要措施,探讨了各三级区“四型”小流域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为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宏观决策,加快推进江西省及其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莱芜市通天河小流域被列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试点地区后,在完善建设坡面水土保持防护体系的前提下,把项目实施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沟道治理、拦蓄工程建设上。经过综合治理,全流域形成了以骨干工程控制调节,库塘谷坝渠相结合的系统水源保障体系,促进了农业经济全面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