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纳米二氧化硅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纳米材料,但其团聚行为对粒径测量和应用效果有不利的影响。为减少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团聚行为,应用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方法,考察了分散方式、分散剂种类、悬浮液条件对不同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及多分散性指数(PDI)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磁力搅拌条件下,0.1%(质量分数)的PEG-2000对各类纳米二氧化硅均具有较好的分散效果;随着悬浮液pH增大,硅溶胶悬浮液粒径和PDI均呈下降趋势,是因为悬浮液pH影响了硅溶胶的溶解平衡;而固态二氧化硅悬浮液的粒径和PDI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悬浮液pH影响了双电层结构。实际测试和应用中应注意悬浮液配制条件和纳米二氧化硅类别对粒径和PDI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季晓玲  翟丽莉  章浩龙  鲍慧 《辽宁化工》2009,38(9):611-612,616
以硅溶胶为原料,在胶体保护剂作用下,采用反萃取剂使硅溶胶胶粒形成水凝胶,水凝胶经过沉降或过滤被分离后于烘箱中干燥,得到白色的二氧化硅粉末,将其置于马福炉中高温煅烧,既得到纯净的纳米二氧化硅粉成品.同时对影响纳米二氧化硅粉粒径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佳原料配比,并采用激光粒度仪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Michael加成、溶剂置换、溶胶凝胶三种制备工艺合成可UV固化纳米硅溶胶。对比了三种硅溶胶中纳米粒子的红外结构、粒径及其分布,并进行了硅溶胶光固化涂层性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式制备的硅溶胶粒子均不同程度接枝了丙烯酸酯基团,在固化涂层中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对涂层耐磨性质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硅溶胶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硅溶胶是二氧化硅微粒在水中均匀扩散形成的胶体溶液,有酸性和碱性之分.本文简要介绍了硅溶胶的结构及稳定机理,综述了影响硅溶胶稳定性的系列因素,包括pH值、粒径、电解质等,并对硅溶胶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高浓度酸性硅溶胶的制备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提供了一种制备高浓度、低黏度酸性硅溶胶的工艺方法,研究了二氧化硅粒径大小对酸性硅溶胶的稳定性及器度的影响作用,得出要制备高浓度、低器度酸性硅溶胶应先提高硅溶胶粒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对不同粒径PP粉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和平均表面积进行测试,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硅溶胶纳米SiO2粒子在不同粒径PP粉中的分散性能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PP粉的粒径大小对硅溶胶纳米SiO2粒子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粉粒径大小对硅溶胶纳米SiO2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性能有显著影响,聚合物黏度对纳米SiO2粒子的分散性能并无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对不同粒径聚丙烯(PP)粉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和平均表面积进行测试,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硅溶胶纳米SiO2粒子在不同粒径PP粉中的分散性能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PP粉的粒径大小对硅溶胶纳米SiO2粒子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粉粒径大小对硅溶胶纳米SiO2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性能有显著影响,聚合物黏度对纳米SiO2粒子的分散性能并无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作为单组分涂料基料的硅溶胶与硅酸钾(钠)混合物的室温贮存稳定性,并用等温热导微量热法和粒径测量作了表征。结果表明,含小的纳米胶体二氧化硅粒子的混合物稳定性好,稳定性受硅酸钾(钠)模数、硅溶胶在混合物中占的质量分数、混合操作条件和原材料规格等因素影响。加了适当稳定剂的该混合物稳定贮存时间大大延长。最后再加入苯丙乳液配制成的基料在室温下可贮存至少7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讨论了无水乙醇用量、温度、p H值等因素对产物粒径的影响,并研究了其作为添加剂对润滑油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硅粉体的粒径在50~200 nm范围内;润滑油的摩擦系数随纳米二氧化硅掺量增加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硅磨料对蓝宝石晶圆进行化学机械抛光(CMP).结合实验与量子化学参数的仿真计算,研究了磨料粒径对抛光后蓝宝石晶圆表面性能的影响及其材料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在CMP过程中,纳米二氧化硅磨料与晶圆表面发生了主要基于磨粒表面羟基官能团与加工材料表面之间强相互作用的固相反应.提出了磨粒粒径影响固相反应强度的机制.纳米二氧化硅磨料在蓝宝石CMP中对材料的去除是机械磨损和化学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磨料的粒径是影响两者动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建议采用混合粒径纳米二氧化硅磨料来抛光蓝宝石.  相似文献   

11.
张小钦  安锦辉 《河北化工》2013,(9):136-137,139
手机外壳、LED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高品质抛光液的市场需求大增。而抛光液的重要成分是大粒径硅溶胶,目前国内大粒径硅溶胶产品相对不稳定,进口份额较大,价格较高。介绍了对大粒径、高浓度硅溶胶的优良性能,分析了大粒径高浓度硅溶胶的晶种的制备、粒子增长机理、影响粒径长大的因素、粒径的稳定性、影响稳定性的因素、浓缩机理。  相似文献   

12.
大颗粒、高浓度硅溶胶的制备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水玻璃为原料,采用滴加工艺制备一定粒径大小的二氧化硅作为母核;采用在催化剂和分散剂共同作用下水解硅粉的方法使母核二氧化硅颗粒进一步增长,得到了高均匀分布的平均粒径在100nm以上、浓度可达50%的二氧化硅溶胶。并对新方法下pH值、温度以及母核SiO2的浓度、粒径大小对二氧化硅平均粒径及其均匀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制备大颗粒、高浓度的硅溶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粒径硅溶胶在涂料、化学机械抛光、催化剂载体等工业领域中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添加适量催化剂的条件下,采用单质硅粉氧化法制备了大粒径溶胶。重点介绍了大粒径硅溶胶的分类、性质及应用,通过研究不同条件下大粒径硅溶胶的粒径增长过程分析了大粒径硅溶胶制备过程中的粒径增长机理。在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采用浓缩蒸馏实验研究了大粒径硅溶胶粒径增长与其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大粒径硅溶胶浓度的增大,大粒径硅溶胶的粒径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后提出了制备大粒径硅溶胶的粒径控制工艺。  相似文献   

14.
硅溶胶是二氧化硅的微粒分散于水中的胶体溶液.本文讨论了硅溶胶的制备方法,介绍了硅溶胶在化工、精密铸造、纺织、造纸、材料、涂料和电子等工业领域的用途,并对硅溶胶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朱慧仙  王力 《广东化工》2008,35(2):19-22
酸性硅溶胶是二氧化硅微粒在水中均匀扩散形成的胶体溶液,pH为2~4,具有许多优良性质和特点,作为一种精细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化工、材料、纺织、造纸、电子等工业。文章介绍了酸性硅溶胶的制备工艺、结构及特性,分析了pH、电解质盐浓度和二氧化硅粒径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并对酸性硅溶胶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黎珊  戴红旗  姜兴茂  陈龙龙 《化工进展》2015,34(8):3093-3098
二氧化硅溶胶的导电性与其储存稳定性及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密切相关。本文通过Stöber法制备了分散性较好的非晶型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用激光粒度分析仪、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微粒进行了表征。通过电导率的变化监测了不同条件下的溶胶-凝胶动力学过程,并详细地研究了影响二氧化硅溶胶体系电导行为的各个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氨水用量对溶胶-凝胶过程的平衡时间有很大影响,氨水用量少,体系平衡时间短,反之亦然。二氧化硅的浓度、粒径、分散介质的温度、pH值和电解质浓度对溶胶体系的电导率都有显著的影响,并得出了二氧化硅的浓度和体系温度与电导率之间呈线性关系,同时发现,硅溶胶体系的电导率与胶体粒子总的比表面积成正比,与颗粒表面的ζ电位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王丽君  王力 《化工文摘》2008,(1):36-37,40
文章描述了粒子在利用单质硅粉制备硅溶胶反应中的一般生长过程,分析表明采用种子生长法制备可控粒径的硅溶胶,其关键是通过反应条件的控制促使种子生长并抑制次生粒子的形成,通过次生粒子的定量计算可反映出体系的粒径分布情况。实验发现当二氧化硅种子浓度为1.5wt%时对硅溶胶粒径增长最为有利。同时利用水溶液中二氧化硅粒子的核/壳模型对种子生长过程的行为做出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8.
硅溶胶问世已有超过100 a的历史,其在分子筛的合成及催化剂的制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简要综述了硅溶胶的市场情况、制备方法和性质。重点介绍了硅溶胶在分子筛类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包括硅溶胶在硅源、黏结剂以及制备小晶粒分子筛等方面的应用。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详细论述了催化剂用硅溶胶作为硅源、黏结剂和载体在分子筛的合成和催化剂制备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优势。结合硅溶胶的应用研究现状,提出硅溶胶在制备分子筛类催化剂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硅溶胶为黏结剂制备的硅基催化剂耐磨性差;以硅溶胶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组分分散性差;硅溶胶产品的批次质量稳定性差。指出,如何解决以上问题,以更有效地提高硅溶胶在分子筛类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最后,对硅溶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在硅溶胶可控合成的基础上,分子筛及其催化剂的可控合成和应用开发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疏水型二氧化硅粒子对泡沫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市售二氧化硅粒子进行疏水改性,分别用改性前和改性后的二氧化硅粒子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制备泡沫分散液,探讨了二氧化硅粒子亲、疏水性,粒子浓度,粒子在气/液界面膜上的吸附量以及动态拉伸条件下的液膜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搅拌条件下,与改性后粒子相比,改性前粒子对维持泡沫体系的起泡性和稳定性作用较强。泡沫稳定性随二氧化硅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在粒子浓度为0.05%时达到最大值。在拉伸条件下,改性后粒子对液膜稳定性的增强效果优于改性前粒子的作用。改性后二氧化硅粒子质量分数为0.05%的分散液的液膜拉伸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