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整车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集成动力学模型,并设计LQG最优控制器。通过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运算,其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不仅使汽车的侧倾角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位移有所改善,而且使车辆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随机次优控制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与主动悬架集成控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模型、转向模型和主动悬架系统(ASS)模型相结合,建立了整车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输出反馈随机次优控制策略,实现了汽车EPS和ASS的集成控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集成控制策略,不仅能有效改善EPS的轻便性,而且使得ASS具有很好衰减路面振动、抗侧倾和抗俯仰的能力,从而显著提高了汽车操纵稳定性、安全性和平顺性等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主动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机械与控制参数集成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立汽车悬架和转向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主动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的集成控制系统。针对传统先设计结构参数后设计控制器易造成系统失去全局最优性能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的结构和控制器集成优化设计方法,将主动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主要机械结构参数和控制器的部分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汽车的综合动力学指标为目标函数,进行同时优化。仿真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对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操纵轻便性和安全性等综合性能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电动助力转向与主动悬架集成系统动态性能智能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与主动悬架集成系统控制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及非线性,应用灰色预测理论、模糊控制理论和神经网络控制理论,提出电动助力转向与主动悬架集成系统动态性能灰预测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策略,研究集成系统的动态响应,设计以单片机LPC2138为内核的集成系统控制器。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灰预测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可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与主动悬架的集成系统进行实时协调控制,汽车行驶平顺性改善的同时,缓解汽车转向时安全性与操纵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提高整车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5.
汽车主动悬架与转向系统的模糊参数自调整集成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汽车主动悬架与转向控制系统半车集成模型。应用模糊逻辑控制理论,提出一种带参数的自调整模糊方法,设计了汽车主动悬架与转向系统模糊参数自调整集成控制器,该控制系统当偏差变小或变大时,调整因子总能确保系统稳定,适合工程应用。通过对汽车主动悬架与转向控制系统试验仿真表明,实行模糊参数自调整集成控制后,汽车的整车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等综合性能指标明显优于汽车主动悬架与转向系统LQG集成控制。  相似文献   

6.
汽车主动悬架的最优控制研究,首要的问题是建立车辆的1/4主动悬架模型。通过对车辆1/4悬架模型进行数学建模分析,利用最优控制理论求解目标性能函数,并设计最优控制器,利用MATLAB下的模块SIMULINK进行仿真得出性能数据,通过比较得出,运用最优控制的主动悬架的各项性能都比被动悬架提高较多。说明最优控制方法在主动悬架设计中有良好的作用。该设计从数学建模到最优设计以及最后的仿真数值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卓敏  许超 《机电工程技术》2002,31(5):17-18,27
简述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现状,介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主要元件和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展望了电动助力转向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全面的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相关概念、结构特性及整体发展进行认知,本文通过对大量科研论文进行研究,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类型特点、基本构成、控制原理、助力特性等角度出发,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进行较为全面的诠释,并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该系统的可靠性。阐明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未来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希望本研究对我国汽车转向系统领域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不能在车辆极限工况行驶时实施主动转向,也不能对驾驶员的转向误操作进行主动补偿的问题,建立了融合主动转向功能的EPS整车操纵动力学模型,并以转向轻便性、灵敏性、回正特性及整车操纵稳定性为系统评价输出,运用H∞鲁棒控制策略对基于整车操纵稳定性控制的汽车EPS系统控制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集成主动转向功能的EPS控制系统,既能够实现EPS系统的传统控制特性,又能够根据汽车极限运行工况时整车操纵稳定性的要求实施主动转向,从而有效降低车身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并最大程度地发挥EPS的功能调节范围。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概况及国内外研究及应用水平,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有关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态模型,并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设计方法.基于建立的EPS动态模型,采用助力特性曲线,在Matlab环境下建立EPS的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12.
邱明 《机电工程》2004,21(8):47-50
分析了汽车可变转向比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及其对汽车中心操纵性能的影响。首先对差动轮系转向机构进行了静力学和运动学分析,然后建立了简化的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的结果表明,基于差动轮系机构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能提高汽车中心操纵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微控制器的选择,各控制电路的设计。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本的控制策略,包括电机目标转矩的获得及其电流控制,并介绍了软件的流程。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控制策略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电子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汽车转向系统性能要求出发,简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控制电路,并详细介绍了其控制算法。通过试验证明,该方案易于实现,同时又能保证转向系统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引起的易漏油、结构复杂、拆卸困难等问题,以一种轻型车为试验样车,将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应用到试验样车的转向系统中,从而替换原有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以试验样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原车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与电动助力系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参考原车液压助力转向曲线,并通过分析计算地面最大阻力矩、最大助力转矩等实车参数,建立了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曲线,并确定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电动机、减速机构、控制器、扭矩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主要参数;将关键部件组装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并对实验样车做了改装,对改装后的样车进行了蛇形路面试验,并采集了试验过程中的助力电流与入手转矩的对应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改装后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实现随速助力,并有一定的路感,转矩脉动小,具有较好的转向平顺性.  相似文献   

16.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概况和国内外研究及应用水平,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有关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主动转向干预时转向盘力矩发生突变的问题,提出了助力电机前馈助力修正策略。为验证所提出的两种助力修正方案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主动转向干预时转向盘力矩阶跃仿真试验。借鉴阶跃响应瞬态特性的评价方法,提出了主动转向干预时助力修正方案的评价指标。两种助力修正控制方案的仿真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与基于二自由度整车模型修正方案相比,基于扭矩传感器输出修正方案的助力修正控制能更好地满足转向路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阐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并对系统的主要机构及元件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相关的转向特性曲线,同时,对该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汽车助力转向系统要求操纵灵敏和轻便,而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整个助力过程中按固定的比例提供转向助力,不能根本地解决汽车驾驶员操纵"路感"不足的问题,但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与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相比它有许多优点,并且性能评价远高于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其市场前景什么广阔.  相似文献   

20.
利用虚拟样机软件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对直线、折线、曲线三种不同助力特性曲线进行转向轻便性试验、蛇行试验和转向回正性能试验仿真分析,研究助力特性对汽车转向轻便性、路感和操纵稳定性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能为台架试验和实车道路试验提供指导,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